-
公开(公告)号:CN119937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93402.9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G05D1/46 , G05D1/695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实结合的多类型无人机蜂群态势生成方法,包括:在仿真系统构建多类型无人机蜂群态势仿真环境,包括无人机代理模型和无人机蜂群控制模型;无人机蜂群控制模型包括:数字无人机模块、协同控制模块和实体无人机模块;在无人机蜂群态势仿真环境规划无人机仿真任务,用于启动并运行数字无人机蜂群,并生成实体无人机蜂群航线和任务;无人机仿真任务包括:制作仿真想定,仿真初始化,建立无人机蜂群控制模型与无人机地面站之间的匹配关系,启动无人机起飞;通过无人机蜂群控制模型形成无人机及蜂群数实结合态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无人机蜂群作战场景构建成本高、实现困难大等问题,节约实战演练的成本,缩短试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84341.5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系统强电磁脉冲耦合预测评估方法,包括定义系统级设备的接收设备的电磁参数及电磁敏感阈值,建立等效收发端口模型,建立系统外轮廓模型,系统外轮廓模型加载等效收发端口模型构建系统强电磁脉冲耦合预测评估环境,获取系统对强磁脉冲的接收天线隔离度A,获取系统强电磁脉冲电磁耦合度D,将所述系统强电磁脉冲电磁耦合度D与所述接收设备的电磁敏感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系统强电磁脉冲耦合预测评估结果。通过执行系统强电磁脉冲耦合预测评估方法,执行数据错误率比对并输出测试结果,实现在系统设备方案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强电磁脉冲电磁耦合进行量化评估,预测评估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支撑系统级设备强电磁脉冲兼容性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471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77100.3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的二维空间目标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分布式雷达相互收发雷达信号时,不同路径产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所述距离‑多普勒数据包括:路径特征、距离单元、幅值和多普勒值;其中,所述路径特征包括发送雷达编号R1和接收雷达编号R2;对距离‑多普勒数据进行预处理,识别路径类型,生成配对数据集合;确定二维配对条件,所述二维配对条件包括:距离门限和多普勒门限;遍历所述配对数据集合,根据所述二维配对条件生成配对结果数据集。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基于目标与站点间因为空间位置而具有的距离和多普勒关系,通过配对算法进行筛选,提高真实目标配对成功的准确率,降低虚警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54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64052.X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H04L67/025 , H04B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装备进行远程休眠和唤醒控制的控制系统,包括:远程控制设备、被控装备唤醒/休眠控制指令转换单元和被控装备受控单元;其中,远程控制设备与被控装备唤醒/休眠控制指令转换单元之间支持多种连接方式;远程控制设备与被控装备受控单元之间通过远程数字通信线路连接;被控装备唤醒/休眠控制指令转换单元与被控装备受控单元之间通过多组被控装备数字通信线路、唤醒电控指令线路和供电线路连接;远程控制设备发送电控开关指令,实现被控装备受控单元进入休眠状态或唤醒状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多种通信方式,控制远程控制被控装备受控单元在工作状态和待机状态任意切换,保证其利用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长时间工作值班。
-
公开(公告)号:CN11891498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05796.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多节点联合抗距离多普勒遮挡的波形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清晰度比例标准,包括杂波清晰区和距离清晰区;确定距离探测区间#imgabs0#、多普勒探测区间#imgabs1#和可选择的PRF范围#imgabs2#;从可选择的PRF范围中提取个体基因,由个体基因创建初始种群#imgabs3#;其中,一个种群#imgabs4#包括M个个体#imgabs5#,一个个体#imgabs6#包括N个不同PRF的波形#imgabs7#作为个体基因;迭代优化初始种群#imgabs8#,生成新一代种群#imgabs9#,设置迭代次数#imgabs10#作为遗传算法终止条件,如果终止进化,输出新种群#imgabs11#为最终种群#imgabs12#;输出所述最终种群#imgabs13#中适应度函数值最高的个体#imgabs14#包含的所有#imgabs15#个PRF,构成波形设计结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抗遮挡效果良好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5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28852.0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非圆截面弹身气动特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非圆截面弹身类型;定义第一法向力系数之比,所述第一法向力系数之比为依据细长体理论获取的非圆截面弹身和等效圆截面弹身当地单位长度法向力系数之比;定义第二法向力系数之比,所述第二法向力系数之比为依据牛顿理论获取的非圆截面弹身和等效圆截面弹身当地单位长度法向力系数之比;根据第一法向力系数之比和第二法向力系数之比,结合所述非圆截面弹身类型,计算不同非圆截面弹身类型的法向力系数#imgabs0#和俯仰力矩系数#imgabs1#,完成不同非圆截面弹身类型的气动特性的计算;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计算精度,可快速准确的获得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具有良好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88194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1025555.2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8 ,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正极采取磁性诱导形成镍‑钴‑锰梯度分散的高电化学性能正极材料;电解液溶剂采用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为基础溶液,加入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和乙酸乙酯防冻添加剂;负极采用高电子迁移率的石墨烯包覆“零应变”钛酸锂复合材料。通过上述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溶剂配合,形成具有优良低温启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提高了锂离子在低温环境下的锂离子扩散率和电子迁移率,有效克服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难启动、容量衰减快、续航时间短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3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30100.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线加速度和冲击试验系统,包括基座、发射筒、二氧化碳相变发生器、推力装置、火箭橇滑车、火箭橇轨道;所述发射筒安装在基座上,二氧化碳相变发生器固定在发射筒后端且与基座上的垂直凸起接触,所述推力装置安装在发射筒内,火箭橇滑车安装在火箭橇轨道上,所述发射筒沿火箭橇轨道的中轴线平行布置,所述推力装置的前端伸出发射筒外且有锁定支撑装置套接推力装置的伸出端上。本发明通过控制二氧化碳相变单体工作时序实现不同的内弹道特性,实现被试品的无损回收。可以有效的复现导弹弹射和运载火箭发射点火时刻的工况,也可以为各类大型设备提供大过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03264.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F42C21/00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基于干扰场景的雷达红外复合引信半实物仿真方法,涉及红外光特性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干扰场景设定的拦截目标、干扰目标、拦截导弹和复合引信参数,进行制导控制弹道仿真,得到复合引信、拦截目标和干扰目标的位置姿态时域变化关系;进行目标特性建模,得到拦截目标和干扰目标的雷达红外特性数据;进行复合引信数字信号仿真,计算生成复合引信探测的雷达数字探测信号和红外数字探测信号;对所述雷达数字探测信号和红外数字探测信号进行半实物仿真,映射为雷达信号和红外信号;将雷达信号和红外信号馈入复合引信探测系统。以解决现有复合探测半实物仿真方法不能适用于引信,不能满足复杂干扰场景下的验证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5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359966.X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IPC: G06F30/30 , H02H9/00 , H05K9/00 , G06F18/2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瞬态脉冲场下电气穿入点一体化防护设计方法,根据场线耦合的计算模型,将瞬态脉冲场作为辐射源分析得到线缆上的耦合电流,确定防护电路的过流量;其次,依据传输线路阻抗获得端口脉冲峰值电压,结合工作电压,确定防护电路的启动电压和箝位电压;最后结合信号特征完整性和综合响应时间参数的前提下,完成电气穿入点一体化防护设计。本发明根据信号电磁特性进行相应分析;针对不同的信号设置了不同的防护滤波电路,保证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的基础上屏效更好、体积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