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90318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510006851.8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3H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02015 , H01H2057/006 , H01L41/0477 , H01L41/094 , H01L41/316 , H01L41/319 , H03H3/02 , H03H9/02094 , H03H9/173 , H03H9/174 , H03H9/175 , H03H9/542 , H03H9/582 , H03H9/605 , H03H2003/021 , H03H2003/023 , H03H2003/025 , Y10T29/42 , Y10T29/435 , Y10T29/49002 , Y10T29/49005 , Y10T29/49117 , Y10T29/49155
Abstract: 一种压电薄膜器件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非晶态金属膜和设置在非晶态金属膜上的压电膜。压电膜的一个晶轴在垂直于非晶态金属的表面的方向上对齐。
-
公开(公告)号:CN10130889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99493.3
申请日:2008-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4 , H01L33/46 , H01L33/507 , H01L2224/45144 , H01L2224/48091 , H01L2933/004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能容易地制造在基板上搭载发光芯片、在其外侧配置有含荧光体的透明树脂的发光装置的方法。该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包括:搭载步骤,将发光芯片(3)搭载在基板(20)上;圆顶形成步骤,利用液滴排出装置使液滴向上排出,从而在基板(20)上形成充满发光芯片(3)外侧并覆盖成圆顶状的透明树脂部(4)以及含有荧光体并形成在透明树脂部(4)外侧的荧光体层(5);反射层形成步骤,在圆顶状的透明树脂部(4)和荧光体层(5)外侧,在与基板接触的位置附近形成反射层(6)。圆顶形成步骤也可包括在排出的透明树脂固化之前使透明树脂中的荧光体沉降到圆顶表面附近的沉降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649265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510006848.6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J3/08 , H03H9/542 , H03H9/605 , H03H2210/012 , H03H2210/015 , H03J1/0008
Abstract: 可调滤波器具有均在公共基底上形成的多个可变电容器和多个电感元件,通过使用至少一部分多个可变电容器和一部分多个电感元件形成的滤波电路,通过使用至少一部分多个可变电容器和一部分多个电感元件形成的监视电路,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监视电路的指定电路常数,存储器用于存储涉及监视电路的参考电路常数的信息,以及电容控制电路基于检测电路检测的结果以及存储器存储的信息控制监视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和滤波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电容。
-
公开(公告)号:CN10446574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061074.6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nventor: 安本恭章 , 梁濑直子 , 阿部和秀 , 内原士 , 齐藤泰伸 , 仲敏行 , 吉冈启 , 小野祐 , 大野哲也 , 藤本英俊 , 增子真吾 , 古川大 , 八木恭成 , 汤元美树 , 饭田敦子
IPC: H01L29/778 , H01L29/423 , H01L29/872 , H01L29/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003 , H01L29/045 , H01L29/205 , H01L29/417 , H01L29/41725 , H01L29/41758 , H01L29/42316 , H01L29/7786 , H01L29/872 , H01L29/778 , H01L29/417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GaN系半导体层,表面相对m面或a面具有0度以上5度以下的角度;第一电极,设置于上述表面,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分离地设置于上述表面,具有与第一端部对置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一端部的任意点和第二端部的任意点的线段的方向与GaN系半导体层的c轴方向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750380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510103951.2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2N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7/00 , H01G5/18 , H01G5/38 , H01H2057/006 , H01L41/094 , H01L41/0946 , H01L41/0953 , Y10S977/837
Abstract: 一种压电致动器,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包括第一底电极,在第一底电极上的第一压电膜,以及在第一压电膜上的第一顶电极,设置在第一横梁的一端并固定在衬底上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横梁的另一端并悬浮在自由空间上的连接端;以及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包括在连接端连接到第一压电膜的第二压电膜,在第二压电膜下面的第二底电极,以及在第二压电膜上的第二顶电极,设置在第二横梁的一端并悬浮在自由空间上的工作端,该端与设置了连接端的另一端相对;其中固定端与工作端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工作端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01112000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80003626.1
申请日:2006-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4B1/38 , H04L27/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2272 , H03C3/0966 , H03D3/242 , H04B1/38 , H04L27/2273 , H04L2027/0016 , H04L2027/0022 , H04L2027/0055 , H04W56/00 , H04W88/02 , Y02D70/1222 , Y02D70/40
Abstract: 接收器具有:第一电压控制振荡器,其被配置为产生第一振荡信号;第二电压控制振荡器,其被配置为产生具有第一相位的第二振荡信号;第一相位比较器,其被配置为检测第一与第二振荡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解调器,其被配置为进行被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并产生包含在第一振荡信号中的第二相位的定时信息;第二相位比较器,其被配置为检测第一与第二振荡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第一控制电压发生器,其被配置为基于由第二相位比较器检测得到的相位差产生用于控制第二电压控制振荡器的相位与频率的第一控制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301591C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03108387.0
申请日:2003-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3H9/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173 , H03H9/0095 , H03H9/545 , H03H9/562 , H03H9/564 , H03H9/566 , H03H9/581 , H03H9/585 , H03H9/60 , H03H2009/02196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压控制振荡器,其使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该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使用极化方向统一到膜厚方向的厚10μm以下的单晶强介电体作为压电体。通过使加到该电极的电压,可具有0.01%/V以上的大的振荡频率变化率,相位静噪非常小。这样,可提供具有宽的频率可变范围、频率稳定性高、相位静噪优良、经时变化少、超小型并且可产生多个频率的电压控制振荡器。
-
公开(公告)号:CN1750380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103951.2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2N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7/00 , H01G5/18 , H01G5/38 , H01H2057/006 , H01L41/094 , H01L41/0946 , H01L41/0953 , Y10S977/837
Abstract: 一种压电致动器,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包括第一底电极,在第一底电极上的第一压电膜,以及在第一压电膜上的第一顶电极,设置在第一横梁的一端并固定在衬底上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横梁的另一端并悬浮在自由空间上的连接端;以及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包括在连接端连接到第一压电膜的第二压电膜,在第二压电膜下面的第二底电极,以及在第二压电膜上的第二顶电极,设置在第二横梁的一端并悬浮在自由空间上的工作端,该端与设置了连接端的另一端相对;其中固定端与工作端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工作端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