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53202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553213.1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23C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高品质发酵驼乳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植物乳杆菌Grx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rx16)并组合其他菌株作为发酵剂,制备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发酵驼乳。特别是植物乳杆菌Grx16、干酪乳杆菌grx12、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grx33和发酵乳杆菌grx07以1:1:1:1(v/v)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发酵制备的发酵驼乳不仅风味良好,且后酸化较弱,同时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还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8002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26808.8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23L27/30 , A23L33/105 , A23L3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低能量复合甜味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天然低能量复合甜味料,是用甜味植物浸提液与甜菊糖苷、甘草甜素、木糖醇、赤藓糖醇及脱盐乳清粉混合制备而成,其中甜味植物浸提液为甘草浸提液与罗汉果浸提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制成。本发明基于甜味植物的浸提液,经过科学复配,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部分或全部取代蔗糖,制成低糖或无糖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4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2131.1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产酸、耐酸能力强的植物乳杆菌grx15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grx15是从四川老坛酸菜中分离的益生菌菌株,保藏号CGMCC NO.7.199。该菌株性状稳定、生长繁殖迅速、产酸能力强、对不同发酵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以及对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强,能够有效抑制腐败菌和病原菌且不产生生物胺,将其应用于发酵果蔬,能确保纯种发酵产品的快速、安全、风味良好,易于消费者接受。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95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10725.6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酵乳制备的乳酸菌菌株及应用,乳酸菌菌株为徳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grx33,该菌株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grx11,按1:1-1:6或6:1-1:1不同的比例,制备发酵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发酵乳,其产品品质及感官特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8614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71517.1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23L11/65 , A23L11/50 , A23L33/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型大豆11S球蛋白对发酵豆乳的去腥方法。所述方法先采用碱提酸沉联合超滤膜技术,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豆11S球蛋白,然后采用发酵乳杆菌56和发酵乳杆菌57发酵大豆11S球蛋白,获得大豆11S球蛋白乳酸菌发酵产物,再将其添加到灭菌豆乳中,采用复合乳酸菌进行二次发酵,获得低豆腥益生菌发酵豆乳。本发明可以显著降低发酵豆乳中的豆腥味物质的含量,尤其是正己醇、1‑辛烯‑3‑醇等豆腥味特征风味物质的浓度显著下降,且提高普遍具有芬芳气味的酮类和酯类的浓度,使发酵豆乳具有良好的风味。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1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260013.1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20 , A61K35/747 , A61P1/00 , C12P19/00 , A23L11/50 , A23L11/65 , A23L11/60 , A23L2/38 , A23L33/135 , C12R1/24
Abstract: 一种可发酵大豆低聚糖的短乳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为短乳杆菌grx‑SOS04,是从传统发酵豆制品老北京酸豆汁中筛选得到,本发明菌株可发酵大豆低聚糖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尤其是不可消化的棉子糖和水苏糖,其在以棉子糖或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可以用来制备发酵豆乳,发酵豆乳酸度为86.9°T,贮藏14天后持水力为72.8%,活菌数为8.84lg(CFU/ml),也可与其他乳酸菌复配制备发酵乳饮料等,更可将该乳酸菌的培养物干燥后制备益生菌粉。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19560.1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谢恺舟 , 高鹏飞 , 庞茂达 , 谢星 , 郭亚文 , 陈兰 , 丁浩 , 刘书余 , 朱雅丽 , 徐峻杰 , 印伯星 , 洪璐 , 张跟喜 , 张涛 , 戴国俊 , 赵振华 , 王冉 , 包文斌 , 高玉时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兽药残留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牛奶及其制品和鸡、猪肉中八种四环素类药物及三种代谢物残留的定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Na2EDTA‑Mcllvaine为牛奶及其制品的提取试剂,以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鸡肉和猪肉的提取试剂,对牛奶及其制品和鸡、猪肉样品进行提取,采用Waters Oasis PRiME HLB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样品液在氮气流下吹干浓缩;将浓缩吹干后的样品采用初始流动相复溶,滤膜过滤后,采用UPLC‑MS/MS检测;该方法能够实现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且回收率和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满足兽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260013.1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20 , A61K35/747 , A61P1/00 , C12P19/00 , A23L11/50 , A23L11/65 , A23L11/60 , A23L2/38 , A23L33/135 , C12R1/24
Abstract: 一种可发酵大豆低聚糖的短乳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为短乳杆菌grx‑SOS04,是从传统发酵豆制品老北京酸豆汁中筛选得到,本发明菌株可发酵大豆低聚糖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尤其是不可消化的棉子糖和水苏糖,其在以棉子糖或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可以用来制备发酵豆乳,发酵豆乳酸度为86.9°T,贮藏14天后持水力为72.8%,活菌数为8.84lg(CFU/ml),也可与其他乳酸菌复配制备发酵乳饮料等,更可将该乳酸菌的培养物干燥后制备益生菌粉。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85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056724.7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混合水牛乳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鼠李糖乳杆菌CGMCC NO.5519和发酵乳杆菌CGMCC NO.8874作为发酵剂,用于混合发酵水牛乳的制备。本发明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CGMCC NO.5519和发酵乳杆菌CGMCC NO.8874以1:1(v/v)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原料乳组成为水牛乳与牛乳混合比例为10%‑30%:90%‑70%,发酵制备的发酵混合水牛乳不仅风味良好,且组织状态极为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981103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62463.0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丹阳市康力乳制品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新型鼠李糖乳杆菌鉴定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及食品加工领域,利用生长曲线对本实验室保藏的12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区分,严格限定菌株传代时间,对12株菌进行3次传代,使菌株的生长状态稳定,利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在600nm波长处测定12株菌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的光密度值,连续测定48小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得的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综合考虑3种碳源,鉴定方法科学,原理清晰,与现有的核糖体分型技术操作流程相比,本发明操作流程为菌株纯化-同步-生长曲线测定-分析,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建立了快捷可靠的株水平上的鼠李糖乳杆菌区分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