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的排障板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323004C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03128664.X

    申请日:2003-04-16

    Abstract: 本发明是耐撞击性优异的铁路车辆的排障板支承结构,在排障板(1)的后侧设置有吸收冲击管部件(5),吸收冲击管部件(5)的后端部连接到安装于车体底架上的能量吸收元件支承装置(支承部件6、7L、7R、8L、8R)上,在车体头部的碰撞区S的后方且在前述能量吸收元件支承装置的侧方位置,通过排障板支承装置将排障板(1)的左右侧部的上缘部支承在车体底架上。

    铁道车辆的连接器用橡胶缓冲器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537769A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03142313.2

    申请日:2003-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车辆的连接器用橡胶缓冲器的安装结构,这种结构在稳定地引发折皱变形的同时,还能够缓和由车体底架彼此撞击产生的撞击载荷以及加速度。沿车体前后方向顺序设有连接器(11)、橡胶缓冲器(1)、方形筒状冲击吸收管件(12L,12R),车体底架(13)通过所述冲击吸收管件(12L,12R)承受车体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冲击吸收管件12L,12R在E表示其材料的杨式弹性率、σy表示屈服应力时,其断面的一个边的宽度B和板的厚度t之间的关系为B≤(t/0.526)(E/σy)1/2。

    铁道车辆的排障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019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180053609.X

    申请日:2011-10-11

    Abstract: 一种设置于铁道车辆(1)的车身底架(4)的前部的排障装置(1);具备在车辆行驶中保护车身免受线路上的障碍物破环的排障板(11);所述排障板(11)具有配置为利用面承受障碍物并在俯视下具有随着向行驶方向前方行进而以凸状弯曲的形状的主板部(13)、以及从所述主板部(13)向后方突出的副板部(14、15、16、17);所述副板部(14、15、16、17)从在所述主板部(13)中以凸状弯曲的前端部分(13a)向行驶方向后方的左右一对的两侧部分并沿着所述主板部(13)连续地设置。

    铁道车辆的连接器用橡胶缓冲器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91878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03142313.2

    申请日:2003-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车辆的连接器用橡胶缓冲器的安装结构,这种结构在稳定地引发折皱变形的同时,还能够缓和由车体底架彼此撞击产生的撞击载荷以及加速度。沿车体前后方向顺序设有连接器(11)、橡胶缓冲器(1)、方形筒状冲击吸收管件(12L,12R),车体底架(13)通过所述冲击吸收管件(12L,12R)承受车体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冲击吸收管件12L,12R在E表示其材料的杨式弹性率、σy表示屈服应力时,其断面的一个边的宽度B和板的厚度t之间的关系为B≤(t/0.526)(E/σy)1/2。

    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机构的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275816C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03800508.5

    申请日:2003-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G1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机构的列车。在整列列车的能量吸收机构中,在列车端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压缩量得到减小,所述列车中央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压缩得到促进。在该结构中多节车厢(A1~A12)彼此通过联接器(B1~B11)联接,能量吸收机构(S12~S42,S82~S122)设置于车厢之间。将在列车的中央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能量吸收机构(S12~S42,S82~S122)的能量吸收容量除以最大压缩量得到的平均压缩负荷设定为,比列车的外侧(靠近端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该负荷要小。

    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机构的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518508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03800508.5

    申请日:2003-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G1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机构的列车。在整列列车的能量吸收机构中,在列车端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压缩量得到减小,所述列车中央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压缩得到促进。在该结构中多节车厢(A1~A12)彼此通过联接器(B1~B11)联接,能量吸收机构(S12~S42,S82~S122)设置于车厢之间。将在列车的中央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能量吸收机构(S12~S42,S82~S122)的能量吸收容量除以最大压缩量得到的平均压缩负荷设定为,比列车的外侧(靠近端部)的车厢间界面上的该负荷要小。

    铁路车辆的底架结构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01156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180053578.8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地板下发生火灾时能够减少支承地板下设备的横梁的变形量的铁路车辆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其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梁(2),和配置于各侧梁(2)之间、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3);配置于底架(1)的上表面的结构地板(4);和悬吊在横梁(3)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地板下设备(10),所述铁路车辆的底架结构还包括:配置于结构地板(4)的上方,且构成车厢(S)的下表面的车厢地板(6);在结构地板(4)与车厢地板(6)之间支承车厢地板(6),且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地板支承部件(5),地板支承部件(5)中的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地板支承部件(5a)以负担地板下设备(10)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结构地板(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