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与先导气联合的自适应密封的旋转给料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06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687601.9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一种电磁与先导气联合的自适应密封的旋转给料器,该旋转给料器中旋转叶轮的密封端板和阀体的端盖之间设有磁性密封环组件,该组件的滑环能够在端盖内端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轴向滑动,滑环的内端面和旋转叶轮的密封端板接触形成面密封,并在滑环外端面的环形卡槽内设有永磁环,在阀体端盖的外端面均匀布置有若干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能够与永磁环相斥,进而为滑环提供向内滑动的推力,以调整滑环和叶轮的密封端板之间密封压力的大小,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密封压力调整到合适值,来避免因密封压力太小导致的物料泄漏问题,避免因密封压力太大导致的旋转叶轮阻力增大问题,因此能够降低给料器的磨损和能耗,提高给料效率。

    一种低温条件下聚氨酯粘接剂接头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271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469775.6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条件下聚氨酯粘接剂接头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为,对聚氨酯粘接剂接头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然后进行破坏性试验,得到失效载荷,对失效载荷分成等级失效载荷,进行疲劳试验,记录疲劳失效次数,然后对归一化的等级失效载荷和疲劳失效次数数据拟合方程,将不同老化处理时间的拟合方程的斜率与老化处理时间,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低温条件下评价聚氨酯粘接剂接头疲劳寿命的疲劳寿命曲线。本发明能够对车用聚氨酯粘接剂接头在低温超低温服役环境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为车辆粘接结构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抗疲劳设计提供研究基础,为车辆粘接结构可靠性设计,预防界面失效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超声波焊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316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603880.7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一种超声波焊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板的方法,在待焊接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板之间涂覆纳米氢化钛和甲酸镍包覆纳米镍的混合颗粒,形成中间层,混合颗粒是以纳米氢化钛和甲酸镍包覆纳米镍颗粒的摩尔比1:1进行机械混合,中间层的厚度为20~40μm;对涂覆混合颗粒中间层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板进行超声波焊接,焊接时间为0.55~0.9s,焊接压力为45~70psi,焊接振幅为40~65μm;本发明可提高超声波焊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板界面的焊合率,从而提高超声波焊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头的力学性能,采用纳米氢化钛和甲酸镍包覆纳米镍混合颗粒作为中间层辅助超声波焊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接头最大剪切强度可达2890N。

    一种超声波焊接铜薄板与镍薄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3169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605034.9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一种超声波焊接铜薄板与镍薄板的方法,在待焊接的铜薄板与镍薄板之间涂覆纳米甲酸镍颗粒,形成厚度为15~45μm的中间层;在涂覆中间层之前,把铜薄板和镍薄板浸入浓度为4.5%~8.8%的稀盐酸溶液中清洗5~10分钟,然后用纯酒精清洗干净,晾干;对涂覆纳米甲酸镍颗粒中间层的铜薄板与镍薄板进行超声波焊接,焊接时间为0.20~0.75s,焊接压力为30~60psi,焊接振幅为25~55μm;本发明采用纳米甲酸镍颗粒作为中间层辅助超声波焊接铜薄板与镍薄板,最大剪切强度可以达到2898N,接头电阻小于102μΩ,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能够满足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对超声波焊接铜/镍接头的需求。

    平面仿蛙式并联二维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577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41535.7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仿蛙式并联二维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弹性体关于对称中心面甲两侧对称布置的弹性梁、导向梁和弹性运动支链分别形成串联的连接,并同时对称并联在偏置加载台的两侧形成并联结构,偏置加载台偏向小固定台一端布置,两侧的弹性运动支链倾斜平行布置,整体形似青蛙,此结构设计能够减小由于加载X、Y双向力不在同一平面上造成的耦合问题,同时可降低后续解耦算法的运算量,平面结构的弹性体还能降低弹性体的制造难度,减少装夹及切削加工次数,容易保证加工精度。

    一种机械解耦型六维力和力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758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88985.1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解耦型六维力和力矩传感器,包括固定台、中心加载台、四个弹性支链和粘贴其上的应变片。四个弹性支链均布设在中心加载台周边,每个弹性支链包括弹性梁体、圆形板和若干浮动梁体,圆形板与弹性梁体垂直连接,若干浮动梁体一端并联连接于圆形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心加载台上,弹性梁体四个侧面用于粘贴应变片以组成六组全桥电路,每组用于感测一维力或力矩。本发明可从结构上实现力和力矩解耦及有效解决力和力矩测量输出信号间的耦合串扰问题,便于贴片组桥和降低信号处理系统及解耦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传感器测量灵敏度,适用于机器人及工业场合对多维度力和力矩的快速感知与测量。

    一种测试圆管内凝固过程过冷度热边界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1651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11258.1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试圆管内凝固过程过冷度热边界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包括待测液体圆管,待测液体圆管放入相变材料恒温容器内,在相变材料恒温容器内设置有第四温度计,紧贴待测液体圆管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计,第一温度计设置在待测液体圆管内。变相材料恒温容器内设置有制冷装置和搅拌装置。还公开测试圆管内凝固过程过冷度热边界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在无外界冲击和震动等较强扰动的条件下,通过测试壁面外侧相变材料固液共存时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本方法可以在外壁面不使用外部隔热材料,不仅避免了使用外部隔热材料带来的不便,也可以避免由于和外界热交换产生的温度波动的影响。

    一种铜薄板电阻点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050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55463.7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薄板电阻点焊连接方法,涉及铜薄板以纳米铜颗粒为中间层的电阻点焊连接方法,包括对铜薄板表面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具体是指通过机械方法去除其表面的氧化膜;之后在铜薄板的表面涂覆一层厚度为30μm~120μm的纳米铜颗粒;涂覆完成后还利用电阻点焊设备实现两个铜薄板之间连接,电阻点焊具体工艺参数为:焊接压力为500N~1300N,焊接电流为12kA~25kA,焊接时间为0.4s~1.1s。本发明将纳米铜颗粒作为待焊接铜薄板之间的中间层,焊后界面不引入异质材料;同时纳米铜颗粒具有较粗晶铜电阻大的优点,能够增大焊接界面的温度,有效降低电极损耗,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可靠性。

    热胀冷缩次数影响异种基材粘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276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69127.0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热胀冷缩次数影响异种基材粘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为对异种和同种基材粘接接头进行不同热胀冷缩次数的老化试验,再进行破坏性试验,得到失效载荷,分成等级失效载荷,记录疲劳失效次数,异种基材粘接接头和同种基材粘接接头均建立等级失效载荷与疲劳失效次数之间的拟合函数,得到斜率,各热胀冷缩次数的异种和同种基材粘接接头的拟合函数的斜率之差的平均值,评估热胀冷缩次数对异种基材粘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本发明为异种基材粘接接头在循环热胀冷缩服役环境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和相同服役条件下所有异种基材粘接结构的疲劳特性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为研究内应力作用对异种基材粘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提供方法参考。

    一种饱和高湿环境对粘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27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69118.1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饱和高湿环境对粘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为将粘结剂本体进行吸湿试验,得到饱和吸湿时间,对粘接接头先进行饱和吸湿时间的吸湿试验,再进行老化试验,然后进行破坏性试验,得到失效强度,分为等级失效强度,进行疲劳试验,记录疲劳失效次数,然后用归一化的等级失效强度和录疲劳失效次数得到拟合函数,用斜率的绝对值评估饱和高湿环境对粘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本发明为车辆复合材料粘接接头的抗疲劳设计提供试验与理论上的支撑,根据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老化处理时间粘接接头的疲劳失效断面判断对粘接接头失效形式的影响,评估是否出现最危险的界面失效。为车辆粘接结构的设计,安装提供可靠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