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17759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280054557.2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P7/16 , F16K11/07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0 , F01P5/10 , F01P5/12 , F01P7/14 , F01P7/164 , F01P2003/001 , F01P2003/027 , F01P2005/125 , F01P2060/08 , F02B75/22 , F16K11/0565 , F16K11/076
Abstract: 冷却控制装置(100A)配备有:壳体部(11A),所述壳体部设置有通路(PAin)、(PAout1)、(PAout2);转子(12),所述转子设置在壳体部(11A)的中间部(M),并且,其旋转中心设置于至在中间部(M)开口的通路(PAin)、(PAout1)、(PAout2)的各个开口部的距离至少在一部分中间相互不同的位置;密封功能部(13A),所述密封功能部设置的壳体部(11A)、转子(12)之间;弹性构件(14),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转子(12)、密封功能部(13A)之间,针对转子(12)的各个不同的相位,对于通路(PAin)、(PAout1)、(PAout2)的各个开口部对密封功能部(13A)分别独立地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19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180004553.9
申请日:2011-03-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P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0 , F01P3/20 , F01P7/167 , F01P11/04 , F01P11/06 , F01P2007/146 , F01P206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1A),其被装入具有使发动机(2)的冷却液循环的W/P(1)、对发动机(2)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散热器(6)的冷却回路(100A)中。冷却系统(1A)具有设在W/P(1)的冷却液出口部与发动机(2)之间的第一通路部(11A),设在W/P(1)的冷却液入口部与散热器(6)之间的第二通路部(12A),以及按夹设在通路部(11A、12A)的方式设置,能够利用回转动作同时控制第一通路部(11A)中的冷却液的流通和第二通路部(12A)中的冷却液的流通的回转阀体(13)。
-
公开(公告)号:CN102105658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980128723.7
申请日:2009-06-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车辆控制系统(10)具备:具备电磁离合器的水泵(23)、油溢流装置(25)、OCV(26)、水温传感器(31)、及ECU(11)。ECU(11)基于水温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将水泵(23)的电磁离合器分离,使冷却水的循环停止,对OCV(26)发出指令,通过油溢流装置(25)将润滑油压调整向低油压侧。ECU(11)基于水泵(23)的电磁离合器的卡合持续了规定时间时的水温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停止油溢流装置(25)进行的润滑油压向低油压侧的调整的执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097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680042981.X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邦彦
Abstract: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冷却水从水泵(113)经泵输送管(114)向气缸盖(111)输送。此外,该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改变冷却水从气缸盖(111)向气缸体(112)的供给。从泵输送管(114)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连接到EGR冷却器(150)。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设有根据运转状态而打开或关闭的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549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9246.1
申请日:2007-06-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8 , B60H1/00492 , F01P2003/021 , F01P2011/205 , F01P2025/31 , F01P2037/02 , F02N19/10 , Y02E60/145
Abstract: 在包含蓄热装置的发动机的气缸体内,水套形成于构成气缸孔的气缸孔壁与气缸体外壁之间。致动器安装于气缸体外壁上。容器容纳于水套内。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容器的上部。ECU基于由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确定的冷却剂温度信息来判定容器内的蓄热剂的状态和容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405491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780009640.7
申请日:2007-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20 , F01P3/02 , F01P2003/021 , F01P2011/205 , F02F1/14 , F02N19/10 , F02N2200/023 , F28D20/02 , F28D20/028 , F28D2020/0065 , F28F2255/02 , F28F2255/04 , Y02E60/145
Abstract: 蓄热装置(1)是由弹簧(6)将第一容器(4)与第二容器(5)连接而构成的。第一容器(4)具有与汽缸筒壁(7)的形状相对应的壁形状的内侧壁。在内侧壁上,设有柔软结构部(8)。柔软结构部(8)由富有弹性的树脂成形。第二容器(5)具有同样的结构。当第一容器(4)以及第二容器(5)内的蓄热剂吸收热量而从固相向液相进行相变化时,蓄热剂的体积增加,增加的量的蓄热剂将柔软结构部(8)挤出,使第一容器(4)以及第二容器(5)与汽缸筒壁(7)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162614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1122812.1
申请日:2001-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10 , F01M5/021 , F01P11/20 , F01P2005/105 , F01P2005/125 , F01P2007/146 , F01P2011/205 , F01P2023/08 , F01P2031/22 , F02D2041/228
Abstract: 发动机系统(100)的电子控制装置(ECU)(30)先于内燃机起动开始将积蓄在蓄热装置(21)内的蓄热温水供给发动机(10)的控制(预热)。ECU(30)根据发动机(10)的冷却水决定预热的持续时间,以便在发动机(10)的暖机确实终止后进行发动机起动。另外,在预热实施中,使预热灯(28)点亮,将其信息通知给驾驶者。在预热完成时,ECU(30)自动使发动机(10)起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68843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10146228.7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载调温装置,进行高效的制热并抑制PCU、MG等发热设备的过度的冷却。车载温调装置(1)具备低温回路(3)和制冷回路(2)。低温回路具有与发热设备进行热交换的发热设备热交换器(37、38)、散热器(33)、第一热交换器及三通阀(35)。制冷回路具有从制冷剂向高温回路却水向制冷剂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的第一热交换器,并且构成为通过制冷剂通过它们而循环来实现制冷循环。低温回路具备冷却水通过散热器及第一热交换器流动的第一部分回路和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及第一热交换器但通过发热设备热交换器流动的第二部分回路,构成为冷却水能够同时分别在第一部分回路及第二部分回路中循环。(4)放热而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二热交换器和从冷
-
公开(公告)号:CN11120010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970903.5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朴力美电动车辆活力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 H01M4/139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压密化结束的带状电极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对粒子聚集体进行轧制而将带状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形成于集电箔上的未干燥层形成工序;使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干燥而形成活性物质层的干燥工序;以及对活性物质层进行辊压而压密化的压制工序。粒子聚集体是将第1湿润粒子和第2湿润粒子混合而成的混合粒子聚集体,所述第1湿润粒子是将固体成分中的导电粒子的含有比例设为W1而制造出的,所述第2湿润粒子是将固体成分中的导电粒子的含有比例设为大于W1的W2而制造出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0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488027.5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邦彦
IPC: H01M2/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即使同时涂布正极浆料和耐热层浆料,也能够在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耐热层的界面处的混合的同时制造。在此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形成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上并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相邻的耐热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多孔质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为26.5mL/100g以上且45.0mL/100g以下。所述耐热层含有无机填料。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相对于所述无机填料的振实密度之比为1.32以上且2.44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