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站顶梁部位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58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436313.8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法地下车站顶梁部位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一种暗挖法地铁车站顶梁部位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顶梁部位包括顶梁、拱部、防水板和二次浇筑空间。本发明在顶梁与拱部之间预留二次浇筑空间,在二次浇筑空间中由上而下地对顶梁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顶梁混凝土浇筑密实,以确保顶梁的浇筑质量和防水性能;进一步地,在防水板与临时支护结构相接触的部位采用预留接头,并在该预留接头和临时支护结构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进行隔离,以缓冲在拆除临时支护结构时防水板预留接头所受到的冲击,避免对该预留接头部位的损坏,保证了防水板预留接头处的防水性能。

    地下车站顶梁部位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5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36313.8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法地下车站顶梁部位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一种暗挖法地铁车站顶梁部位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顶梁部位包括顶梁、拱部、防水板和二次浇筑空间。本发明在顶梁与拱部之间预留二次浇筑空间,在二次浇筑空间中由上而下地对顶梁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顶梁混凝土浇筑密实,以确保顶梁的浇筑质量和防水性能;进一步地,在防水板与临时支护结构相接触的部位采用预留接头,并在该预留接头和临时支护结构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进行隔离,以缓冲在拆除临时支护结构时防水板预留接头所受到的冲击,避免对该预留接头部位的损坏,保证了防水板预留接头处的防水性能。

    一种用于暗挖工程的格栅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5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36303.4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暗挖工程的格栅装置及制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先期格栅钢架和后期格栅钢架,所述后期格栅钢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之间,所述先期格栅钢架的外侧设有预留钢板,所述后期格栅钢架的两端设有预留调节钢筋,所述后期格栅钢架通过其上的调节钢筋分别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的预留钢板上,从而将后期格栅钢架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上。本发明后期格栅通过调节钢筋分别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的预留钢板上,实现了浅埋暗挖工程中多步开挖工法后开挖步骤格栅在两侧存在错位情况下能实现与两侧先期施工格栅完整连接,且接头强度高,最适合用于暗挖PBA工法中扣拱连接做法。

    一种用于暗挖工程的格栅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54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10436303.4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暗挖工程的格栅装置及制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先期格栅钢架和后期格栅钢架,所述后期格栅钢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之间,所述先期格栅钢架的外侧设有预留钢板,所述后期格栅钢架的两端设有预留调节钢筋,所述后期格栅钢架通过其上的调节钢筋分别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的预留钢板上,从而将后期格栅钢架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上。本发明后期格栅通过调节钢筋分别焊接在两个相邻的先期格栅钢架的预留钢板上,实现了浅埋暗挖工程中多步开挖工法后开挖步骤格栅在两侧存在错位情况下能实现与两侧先期施工格栅完整连接,且接头强度高,最适合用于暗挖PBA工法中扣拱连接做法。

    一种带斜撑双衡重板柱式路堑支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1208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6875.5

    申请日:2015-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斜撑双衡重板柱式路堑支挡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道路两侧且沿道路方向延伸的柱状支挡墙;所述柱状支挡墙包括:柱状挡墙、设置在所述柱状挡墙的外侧且与所述柱状挡墙垂直的上衡重板和下衡重板;所述下衡重板设置在所述柱状挡墙的底部;所述上衡重板位于下衡重板的上方;所述柱状挡墙的底部设置有坡式墙踵;所示坡式墙踵包括设置在所述柱状挡墙底部的墙踵和设置在所述柱状挡墙的底部内侧且与所述柱状挡墙垂直的墙趾板;所述墙趾板的上方设置有斜撑条。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带斜撑双衡重板柱式路堑支挡装置,可以降低现场人力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提高环保效果,降低工程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