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382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61136.4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洞单线铁路隧道随机停车救援系统及救援方法,以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及时和高效地对隧道随机停车的列车进行救援,保障疏散人员安全。在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于相邻侧分别设置左线疏散站台、右线疏散站台,且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斜交式横通道将左线疏散站台与右线疏散站台相连通,各斜交式横通道内设置电动防护门。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的进口处分别设置下行线隧道进口信号机、上行线隧道进口信号机;所述左线隧道、右线隧道内设置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和应急消防系统,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停车位置检测装置。停车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事故列车停车位置信号传送至远程控制系统,由远程控制系统确定停车位置随机停车救援分区,关闭下行线隧道进口信号机和上行线隧道进口信号机,同时开启应急照明系统、停车位置随机停车救援分区的电动防护门及对应的应急通风系统,并开启应急消防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595383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14583.1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D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可维护的隧道衬砌水压及位移监测系统,以有效解决监测系统的可维护性问题,且实时提供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值及隧道内仰拱填充面绝对位移值,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保障。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监测断面,在各监测断面上设置水压监测装置、位移监测装置和无线数据采用仪、中继器,水压监测装置设置于隧道衬砌以外两侧排水盲沟的上方,位移监测装置设置于隧道衬砌仰拱段以上仰拱填充层和中心水沟部位,水压监测装置检测的隧道衬砌背后的水压值、位移监测装置检测的隧道衬砌仰拱段升降位移值传送至相应的无线数据采用仪,再经中继器传送至监控中心。
-
公开(公告)号:CN1125939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011555419.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粘结锚固型先锚式让压中空锚杆及锚固方法,在围岩大变形条件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支护作用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满足隧道围岩大变形需要的问题,且实现锚杆快速安装,解决粘结锚固型先锚式中空锚杆搅拌锚固的技术难题。中空锚杆杆体的后部设置恒阻让压机构,该恒阻让压机构包括外套筒、让压筒和让压螺母。让压筒套装在外套筒内,其远端和近端具有与外套筒环形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段,远端和近端导向段之间为径向内缩形成的变形段。外套筒的远端为径向内缩形成的限位环,中空锚杆杆体的后部穿过限位环和让压筒内腔,让压螺母与中空锚杆杆体螺纹连接且作用于近端导向段与变形段过渡段的内壁上,远端导向段的端面作用在限位环上。垫板套装在外套筒上,螺母与外套筒后部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螺母前端面作用在垫板板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242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93467.8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透平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高原智能风机,通过将风机电机段的机壳作为电机外壳使用,提高了风机效率并减少了噪音产生,解决了电机散热的问题,且一级叶轮外壳和二级叶轮外壳内壁均为机械精加工面,能够有效保证叶顶间隙的均匀性,使叶顶间隙值较小,提高风机通风效率,同时,多节段组合提高风机的整体维护效率,避免风机故障导致的隧道内通风不良情形;并设置测控装置实现风机运行过程的参数采集、故障分析及运行控制,使风机故障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实现对风机的智能化管理,在故障诊断后,能够快速响应异常情况,保障风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788706.1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变形隧道的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及使用方法,该支护体系包括若干个锚杆‑锚索单元,锚杆‑锚索单元包括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位于锚孔内侧的前锚固段杆体能够通过树脂锚固剂锚固,后锚固段杆体能够通过注浆锚固,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的锚头端连接有垫板,垫板上设有垫板锚具;端部锚具,设置于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位于锚孔内侧的一端;锚索,贯穿设于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内,锚索的一端通过端部锚具锚固于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的端部,锚索的另一端从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锚头端穿出,穿出部分连接并能够张紧于相邻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的垫板锚具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74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858646.1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防排烟通风系统,以实现既满足列车火灾工况下防排烟通风要求,又消除通风设备对运营列车产生的安全隐患。洞口平行导洞内设置由洞口延伸至远端横通道外侧的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将该段洞口平行导洞竖向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纵向通风道和位于下部的疏散通道,横通道与疏散通道相连通。竖向隔板的远端设置向下封闭疏散通道的纵向隔板,在纵向隔板与洞口平行导洞远端之间形成全断面的纵向通风道,洞口平行导洞的远端设置与左侧隧道或右侧隧道相连通的横向通风道。纵向通风道内设置排烟射流风机,疏散通道内设置防烟射流风机。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1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56257.3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6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AHP的高地温隧道湿热强度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收集以及影响因子的选定;将影响因子划分为指标层和因子层;获取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评分结果;针对同一层级影响因子建立判别矩阵;计算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完成判别矩阵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确认影响因子权重;根据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各影响因子等级分数计算高地温隧道施工状态下湿热强度总分。本发明能够对高地温隧道施工状态下湿热强度进行分析,可为高地温隧道后续监测预警提供依据,从而为高地温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8181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2074.8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环境智能远程监测系统与散热量测试方法,监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测量点1,2,…i的空气温度和壁面温度以及第二测量点1,2,…j的风速;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测量点1,2,…i的空气温度和壁面温度以及第二测量点1,2,…j的风速;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模块;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存储模块中的信息计算围岩段平均散热量QSR、初支段平均散热量QIS以及二衬段平均散热量QSL。本系统能够实测掌握的隧道洞内的空气温度、对应段的壁面温度和洞内回风风速,便于有效获取在建隧道内各段的真实散热量,能够对在建隧道采取更精确、精细的监控,保证在建高地温隧道的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72486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910142503.5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水压监测系统试验装置,包括箱体及固定于箱体内部的隧道模型,隧道模型两端与外界相通,隧道模型外壁与箱体内壁共同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填充有围岩模型,箱体与水箱通过进水管相互连通,箱体上设置有排水阀门,隧道模型外壁上设置有位移计,围岩模型内埋设有测压管,测压管延伸至箱体外部与压力计连接,隧道模型具有透水及不透水两种类型。以及基于上述的隧道衬砌水压监测系统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水压监测系统没有预先对其装置的有效性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测试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衬砌水压监测系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可确保隧道衬砌水压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06604.7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岩力学性质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根据围岩性质的各项参数,计算渗流作用下对围岩裂隙拓展的损伤程度和流‑力耦合作用下围岩岩土损伤程度,进而得到流‑力耦合场围岩损伤程度;根据流‑力耦合场围岩损伤程度对各项参数中的部分参数进行折减,并根据折减后的部分参数和流‑力耦合场围岩损伤程度,计算热‑力耦合场损伤后的围岩损伤程度;根据热‑力耦合场损伤后的围岩损伤程度和流‑力耦合场围岩损伤程度,得到由于热对流引起的水‑力‑热多场耦合作用下围岩损伤程度,进而得到围岩的应变增量;根据围岩的应变增量,构建应变强度随着应变增量变化的围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本发明能增强围岩施工和安全管理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