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4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52376.7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慧型电涡流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包括滚珠丝杠、内安装套和外安装套、电涡流阻尼部件、弹性控制部件和力检测组件,弹性控制部件设于内安装套内、并与螺杆相对布置,弹性控制部件与螺杆相对端面的距离与弹性控制部件的最大压缩量之和小于结构的预设最大振动位移量;力检测组件设于弹性控制部件的远离螺杆的端侧,弹性控制部件在受螺杆作用力时与力检测组件接触。本发明具有对结构振动速度无要求,且避免结构振动位移过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66810.1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82 , G06N3/0985 , G06F18/10 , G06F18/211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3213 , G06F18/2431 , G01W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能见度分钟级预测方法及预警系统,属于交通安全和交通气象技术领域。该方法对采集到的交通气象要素和路面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影响能见度交通气象要素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影响较大的交通气象要素作为重要特征参数,而后对数据进行聚类,将聚类出的类别作为一个新的特征参数,与其他影响较大的交通气象要素一起作为重要特征参数输入。采用多头注意力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构建基于MHA‑LSTM能见度预测模型;利用测试集测试,选择效果最佳的预测模型。本发明实现了能见度的分钟级预测,有效提高了能见度预测精度,为高原山地公路交通气象实时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9067.5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贯通段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中,当贯通段长度剩100~200m时,首先采用直径为2m的泥水平衡顶管将剩余段贯通;然后在顶管导洞内部径向打设开口钢管进行排水降压,排水钢管延伸至隧道开挖轮廓线外至少5m;扩挖施工时,掌子面前方15m范围内在主洞内实施超前帷幕注浆,在帷幕注浆实施的过程中顶管内的钢管排水泄压;最后采用微短三台阶法扩挖施工实现隧道全断面贯通。本发明解决了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贯通段超前排水距离长、排水效果差,在高水压下掌子面自稳能力差、注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隧道塌方、初期支护变形及隧道突泥涌水频发的问题,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5737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90666.6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公路交织区的车辆主动诱导和智能管控方法,包括:交织区交通流量判定;交织区小交通流量状态时,执行主动诱导模型;交织区大交通流量状态时,执行交织区车辆智能联动管控模型。本发明立足区域路网通行最优目标,以缓解交织区车辆冲突为目的,通过小流量交通车辆主动诱导和大流量交通智能联动管控,实现公路交织区车辆的快速且安全地通行,减少公路交织区交通冲突,提升区域路网道路通行效率,在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2324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679586.5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高阻尼橡胶‑沙漏型钢支撑组合式耗能构造,包括连接座、支撑机构和耗能机构;连接座包括左连接座和右连接座;支撑机构和耗能机构安装于左连接座和右连接座之间;支撑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左连接座和右连接座与墩柱和系梁固定连接。本发明在地震作用下系梁与桥墩的相互错动带动连接座相互错动,耗能机构够吸收横向载荷耗能和纵向载荷耗能;进而减小整桥的地震响应,保护系梁不受破坏并将破坏集中于耗能构造,耗能构造破坏后可以进行更换,保证带系梁与桥墩的可持续工作性能,进而克服传统桥墩‑系梁体系中系梁容易受剪破坏以及桥墩耗能能力不足的弊端,并且可以实现耗能构件的快速更换,有利于日常养护及震后抢险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44479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810671945.4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层间结合性能测试成型模具及其试验方法,属于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模具包括圆柱形模具、矩形底座、测量尺和抹平板;矩形底座上设有固定卡槽,圆柱形模具的底端卡接在固定卡槽中;矩形底座的四周设有多个调平螺栓;圆柱形模具包括左半圆壳体和右半圆壳体,且左半圆壳体的一侧与右半圆壳体的一侧铰接;左半圆壳体的另一侧与右半圆壳体的另一侧为可拆卸连接;测量尺垂直设置,底端固定在水平设置的抹平板上。本发明模具用于层间结合料与混凝土结构层一体化成型,能精确控制结合料的用量和厚度,便于固定和拆卸试件,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对层间结合能力的扰动,从而达到精确评价层间结合料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36056.X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等间距设置于隧道的先行洞内,主动支撑门架自身具备可调节性,能够对内部的衬砌处进行支撑,形成预先主动施加载荷;在后行洞开挖时,通过主动支撑门架实时调节,平衡部分围岩竖向压力,控制中隔墙内表面应力始终位于安全范围内。相较于目前采用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方式该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可在不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情况下,解决后行洞形成承载力前,围岩压力不对称问题,避免衬砌出现开裂、压碎等病害,使隧道结构由施工过程工况安全过渡至运营工况,较大幅度减小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61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910114955.2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空隙排水沥青路面抗飞散剥落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中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测试系统包括加载轮、单向棘轮机构、第一步进电机、刚性框架、激光扫描传感器、承台基座、刚性连接杆、散落颗粒抽吸装置、第二步进电机、液压伺服加载装置、控制分析装置和底座等结构。本发明可以准确模拟运营期间汽车荷载导致大空隙排水路面表面颗粒飞散和剥落类的破坏形式,为排水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提供近似交通荷载等因素影响下的加速加载试验数据参考;并针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抗飞散剥落性能提出精确量化的指标以及评价试验方法,以此保证排水沥青路面工程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03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57464.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白国权
IPC: G06Q50/08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坑道辅助隧道正洞施工效能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坑道辅助隧道正洞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归类为5个时间因子,建立评价核心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核心指标以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得到坑道辅助隧道正洞施工效能的评价结果。本发明既可用于工程实施前帮助决策是否采用或采用何种坑道辅助方案,也可用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决策是否调整坑道辅助方案,还可用于工程实施完成后对坑道辅助的实际效果进行后评价,具有较普遍的推广应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05541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06868.6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47/2441 , H04L47/2483 , H04L43/04 , H04L43/0876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隧道网络异常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下隧道内网络异常识别困难,隧道内以太网设备复杂、网络传输流量采样率较高,传输和服务器压力大。为实现隧道网络异常识别、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该方法由边缘计算节点采集并获取不同业务对应的网络流量特征,通过深度自编码器对高维流量特征进行特征提取。在边缘侧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及在降维的基础上保证流量数据的特征信息,以减轻传输数据的压力和分担云端网络异常识别的任务。此外,根据隧道网络特点,对传统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在相似性度量和参数自适应选取两个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合理有效的隧道网络异常识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