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96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3584.X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加超高镜质组炼焦煤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1)测定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并绘制反射率分布图;2)煤岩显微组分定量分析;3)煤岩配煤参数计算;4)调控煤种筛选;5)配煤炼焦实验;6)配煤效果检验;7)工业生产验证。本发明结合煤岩分析及焦炭显微分析手段,精准判别超高镜质组炼焦煤的炼焦配伍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备高强度焦炭;扩大了炼焦煤的来源,有利于降低炼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0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010127527.6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41/00
Abstract: 一种焦炉机车防碰撞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每辆焦炉机车上都装有一个码牌扫描器和位移编码器,码牌扫描器和位移编码器与焦炉机车的防撞控制器相连,防撞控制器由数据处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I/O输出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组成,无线通信单元与后台服务器可以进行双向数据通讯。在焦炉机车的轨道沿线布置有若干个代表地址的码牌。防碰撞系统的控制方法分为四个步骤,1.位置信息采集;2.各焦炉机车之间的实时距离计算;3.安全距离判断;4根据安全距离判断后进行机车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电子系统的焦炉机车防碰撞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比起人工观察与手动操作防止碰撞的状况,无疑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6875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13748.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焦煤性质重组配煤调控方法,包括:1)制备配合煤LC;2)制备配合煤HC;3)保证配合煤HC的性质指标优于配合煤LC;4)保证配合煤HC的单孔炭化室装煤量>配合煤LC的单孔炭化室装煤量;本发明将现有的配煤方式由“先配煤后粉碎”改进为“粒度‑煤质协同配煤”,通过由最优粒度的单种煤组成的配合煤与常规配合煤进行对比,达到优化炼焦煤粒度分布的目的;结合原料煤料粒度分布和粉碎机工艺参数调整,协同控制炼焦煤不同粒度分布、配合煤的性质指标、炭化室装煤量,进而改善炼焦配煤的准确性与均匀性,提高单孔炭化室装煤量,提高焦炉生产效率,降低炼焦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418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28783.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16C20/10 , C21B5/00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炉料柱透液性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布料;将焦炭、含铁矿物,依次由上部装入模拟高炉料柱透液性的装置的反应腔中,焦炭按粒度梯度由下至上布置,靠近反应腔下方多孔托座垫的焦炭粒度最小;或将焦炭、含铁矿物交错分层布料,最下层为焦炭层;2)高温反应;通过反应腔外围加热电偶加热反应腔,并向渣铁冷却与储存腔输送气体;3)液、气收集与反应分析;4)待冷却后,称取渣铁质量,计算高炉炉料料柱透液指数。优点是:能够模拟高炉内部以铁矿、焦炭为主要原料,同时有逆向气流存在条件下、模拟高炉内部压力条件下的高炉内部实际料柱透液性,进而为高炉焦炭的选取提供新的评价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4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80971.8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3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拦焦车导焦栅保护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拦焦车与推焦车的通信渠道;步骤2:确定推焦车与拦焦车的位置对应关系;步骤3:判断推焦车是否已推焦完成,判断条件为:推焦杆在推焦杆的前限位置后退;步骤4:如果判断推焦车已推焦完成,则再判断推焦车推焦杆是否已退出导焦栅,判断条件为:推焦杆的编码器数值小于设定值X;步骤5:如果判断推焦车推焦杆已退出导焦栅,则输出允许拦焦车导焦栅后退信号。设计拦焦车导焦栅后退保护技术,确保拦焦车司机在推焦车推焦结束并且推焦杆已经退出导焦栅后才能操作导焦栅后退。避免因导焦栅提前后退造成红焦落地事故造成拦焦车烧毁、焦炉长时间停产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206379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0736.2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C5/30
Abstract: 一种转炉终点低氧值稳定控制方法,要求2支以上可视底吹;底吹强度0.1m3/t·min以上;建立静态模型;入炉废钢不得使用连铸回收中包;计算时间氧累;过程测试后,应用回归过程测试后脱碳、升温曲线,调整终点温度;如果终点温度高则进行底吹零搅拌操作;过程测试后,应用回归过程测试后脱碳、升温曲线,调整终点温度,提高终点命中。本发明提升钢水质量,实现稳定控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使终点氧值稳定控制在400~600PPm,合格率从74.8%提高到93.2%,提高了钢水质量,减少合金消耗,降低成本。
-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2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141972.7
申请日:2015-03-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C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包括1)将最近炉次的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进行比对,筛选出碳含量偏差≤0.02%的十个炉次,并提取十炉次终点测量氧含量和化验碳含量,并计算出十炉次实际碳氧积;2)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分别设定权重,则参考碳氧积为对应炉次权重与实际碳氧积乘积之和;3)转炉终点测试时,计算实时碳含量=Q参/测量终点氧含量,并依据计算实时碳含量出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因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碳含量偏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补吹或由于碳含量超标造成改钢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3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51367.8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C5/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球缺部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出钢结束后立即溅渣;2)溅渣结束后立即倒渣,倒渣结束后转炉保持倾动角度50°~60°;3)将补炉料翻倒至转炉内,立即倾动转炉至零位;4)将氧枪手动降至转炉内,手动开氮气吹扫,然后升起氧枪,转炉保持在零位等待补炉料烧结后完成修补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流动性好的补炉料均匀地铺展在炉底及转炉球缺部位,提高炉底部位尤其是球缺部位的耐侵蚀性。2)特别适合大型转炉球缺部位的修补,能够提高炉衬整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3)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无需增加其它设备,转炉球缺部位修补效果好,简单实用,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2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41998.1
申请日:2015-03-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C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铁水终点锰含量控制方法,包括:1)采用高锰铁水冶炼成品锰含量>0.15%的中高锰钢种时:吹氧流量51000~52000Nm3/h,底吹支管流量1.6~2.0Nm3/h;氧枪操作采用高-低-高-低枪位控制,并控制终点拉碳枪位和拉碳时间;2)采用高锰铁水冶炼成品锰含量≤0.15%的低锰钢种时:吹氧流量49000~50000Nm3/h,底吹支管流量1.2~1.6Nm3/h;氧枪操作采用高-低-低枪位控制,并控制终点拉碳枪位和拉碳时间;吹炼过程中加入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并进行终点碳含量和终点温度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冶炼过程参数,实现高锰铁水冶炼低合金钢时将锰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冶炼高合金钢时能够提高终点残锰量,从而减少锰合金消耗,降低转炉合金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