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046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064157.6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拉伸试验控制精度的加载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个相同的试样,一个试样作为待测件;计算待测件的横梁拉伸速度;根据待测件的横梁拉伸速度拉伸待测件,得到中心标距‑时间变化曲线;根据中心标距‑时间变化曲线得到横梁位移增长趋势发生转折的第i时刻;计算第0时刻至第i时刻的弹性修正控制参数、第i时刻至拉伸试验结束时刻的塑性修正控制参数;在第0时刻至第i时刻以弹性修正控制参数、在第i时刻至拉伸试验结束时刻以塑性修正控制参数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通过待测件得到试样的最佳加载方案,有效提高了试验控制精度,解决了位移控制的拉伸试验试样中心变形量不足的异常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0895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9119.6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材弯管可制造性的判定方法。以材料弯曲变形机理为基础,将材料的弯曲变形特性与零件的弯曲变形特征参数相关联,利用弯曲过程中的微观变形机制准确预测零件的折弯特性。本发明能够科学精准的预测金属板材管类零件的折弯裂纹,克服了传统经验法无法判定高强度材料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零部件的弯折变形预测精度,非常适用于判定具有多个不同弯管特征零件的场合,广泛满足了工程实际及科研工作的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8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6661.0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镀锌钢板电阻点焊裂纹敏感性的综合评定方法,涉及钢板焊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将镀锌钢试样进行不同工艺下的电阻点焊试验;S2、去除焊点表面锌层的覆盖,裸露焊点表面微裂纹;S3、对S2中所有处理后的焊点做着色渗透探伤处理,根据焊点显像后颜色变化,明确焊点表面是否存在微裂纹;S4、线切割S3中存在裂纹的焊点试样,沿最大裂纹的垂直方向切取,切取多个焊点截面,制备金相试样并抛光处理;S5、记录焊点不同区域的裂纹特征参数;S6、总结焊点裂纹特征,完成镀锌钢点焊裂纹敏感性评价。本发明根据镀锌钢电阻点焊裂纹特性,准确评估不同点焊工艺下的开裂情况,形成镀锌钢电阻点焊裂纹敏感性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748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12471.X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26/211 , B23K26/70 , B23K35/30 , B23K26/12 , B23K26/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镀层热成形钢抗氢致开裂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待焊接试板的焊接边对接并用卡具固定,进行激光焊接,同时向焊接熔池中添加焊丝,焊接熔池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在焊接熔池的前后分别设有加热模块,焊接熔池前端的加热模块为预热模块,焊接熔池后端的加热模块为缓冷模块,激光焊接完成后形成焊缝;焊丝,其成份包括C、Si、Mn、Cr、Mo、Ni、P、S、稀土镧。本发明焊接方法能够实现1500MPa无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焊缝强度不低于1500MPa,且提高了焊缝的耐延迟开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9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84493.9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区焊缝压制激光焊接接头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两块钢板的焊接边对接后固定,进行激光填丝焊接,得到焊接板,将焊接板于890~960℃的加热炉中保温3~8min,取出焊接板立即依次进行焊缝压制和淬火,淬火后钢板和焊缝均形成马氏体组织。本发明采用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同时优化了焊缝成分,为焊缝压制过程提供了变形量,实现了焊缝组织调控及压制性能提升,同时控制在奥氏体相区内对焊缝进行压制及淬火,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实现热成形钢焊缝组织细化和性能提升,淬火后焊接接头拉伸检测断裂位置在母材上,强度不低于1500MPa,成功解决了焊缝区域的板条较为粗大以及强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304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4157.6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拉伸试验控制精度的加载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个相同的试样,一个试样作为待测件;计算待测件的横梁拉伸速度;根据待测件的横梁拉伸速度拉伸待测件,得到中心标距‑时间变化曲线;根据中心标距‑时间变化曲线得到横梁位移增长趋势发生转折的第i时刻;计算第0时刻至第i时刻的弹性修正控制参数、第i时刻至拉伸试验结束时刻的塑性修正控制参数;在第0时刻至第i时刻以弹性修正控制参数、在第i时刻至拉伸试验结束时刻以塑性修正控制参数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通过待测件得到试样的最佳加载方案,有效提高了试验控制精度,解决了位移控制的拉伸试验试样中心变形量不足的异常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1044.2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双轴拉伸试样有效性的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试验;S2、根据双轴拉伸试验工况的仿真结果判断双轴拉伸试样是否需要调整:若双轴拉伸试样的变形主要发生在非中心区域则进入S3;S3包括:(1)以中心区域边长的5~20%的比例增加双轴拉伸试样四个拉伸臂的长度和最宽处的宽度;(2)分别在四个拉伸臂上增加开设1~3个沟槽;(3)调整各拉伸臂上开设的沟槽的宽度不超过0.2mm;(4)以拉伸臂最宽处的宽度的10~50%的比例增加沟槽的长度;S4、验证每一轮调整后双轴拉伸试样的有效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试样的设计方式加工复杂程度高,并且容易导致试样出现在非中心区域发生变形及断裂、试验过程中稳定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1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07882.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40/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AE仿真的材料曲线自动标定方法,包括在电子表格中输入试验的位移力曲线、有效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到应变1.0的最高曲线和有效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到应变1.0的最低曲线,建立拉伸试样仿真模型,将最高曲线和最低曲线以耦合系数进行耦合,形成新的拟合曲线,读取计算命令行,同时通过VBA按行读取运算输出,识别结束内容,提取位移文件中提前设定方向的位移数据和力值文件中提前设定方向的力数据到电子表格中形成位移‑力曲线,计算仿真输出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度,调整耦合系数,直到仿真输出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度满足要求;本发明形成满足CAE仿真用的最佳材料曲线,有效节约仿真曲线标定的人力投入费用,减少标定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64853.1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用高强钢冲压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主应变评判高强钢冲压成形边部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形之前需要将钢板进行落料处理,取材料在最大力总延伸率状态下的主应变的最大值,再与高强钢实际冲压成形过程中边部变形区域主应变的最大值相对比,进而对高强钢冲压成形边部开裂做出评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高强钢的冲压成形应用性能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结合起来,克服了用材料成形极限曲线以及减薄率判断是否容易发生边部开裂的不准确性。对于高强钢实际冲压汽车零部件过程中边部变形区域主应变的最大值在实际冲压现场也容易测量,此评判方法不受工作环境影响,操作简单,可广泛推广于生产一线。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456156.X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覆盖件用钢的冲压成形性能评价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体积不变定律,分别计算汽车覆盖件用钢试样冲压成形过程的拉‑压变形试验、平面变形试验、拉‑拉变形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厚向减薄率;将上述三种变形试验下最大厚向减薄率的最小值ΔTmax,与汽车覆盖件用钢实际冲压成形的厚向减薄率ΔSmax进行对比,从而对汽车覆盖件用钢的冲压成形性能做出评价,若ΔSmax<ΔTmax,则评价该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性能是合格的,若ΔSmax≥ΔTmax,则评价该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性能是不合格的。本发明评价方法精确、快速、方便,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结论笼统、不精确的弊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