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3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36480.8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P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包括:对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温传感器和第二水温传感器进行功能判定;若功能判定通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至ECU进行诊断:当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当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若功能判定不能通过,则退出节温器诊断程序,并报对应零部件故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较少且不涉及执行器,方便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86424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45503.9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通过前悬置总成及后悬置总成结构,将现有技术的动力总成由发动机前悬置、发动机后悬置及变速箱悬置共六个悬置点改进为仅由发动机前悬置总成和发动机后悬置总成共计四个悬置点,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节奏。本技术方案的发动机前悬置总成由前支撑连接管、发动机左前支架总成及发动机右前支架总成结构,以及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由发动机后支撑梁、发动机后支撑左下支架、发动机后支撑右下支架、发动机后支撑左支架及发动机后支撑右支架结构,有效的减少在发动机启动时驾驶室的振动及减小了驾驶室内的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44941.7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油蒸发泄漏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气泵、油箱、碳罐、碳罐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在检测到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关闭碳罐电磁阀,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当前压力值并将其与预设标定值进行比较,若小于则对气泵进行可靠性检测并在检测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采集系统压力,在系统压力小于预设参考压力时,判定存在燃油蒸发泄漏。本发明不需要对燃油管道抽真空,降低了泄漏检测难度,同时由于是先关闭碳罐电磁阀检测电磁阀是否有故障,若无故障再对气泵进行故障检测,然后在气泵无故障时再通过采集的系统压力判断是否存在燃油蒸发泄漏,从而能够实现对故障部件的准确定位,也提高了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9421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1055292.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包括发动机左悬置总成、发动机右悬置总成及变速箱悬置总成;发动机左悬置总成包括发动机左悬置及左加强板;发动机右悬置总成包括发动机右悬置及右加强板;发动机左悬置与发动机右悬置以发动机中心点为非对称设置;变速箱悬置总成包括变速箱吊挂梁、变速箱支架总成及左变速箱吊挂总成及右变速箱吊挂总成。本技术方案通过左悬置总成与右悬置总成的以发动机的中心非对称设置,解决了因为发动机各部件安装时,重心偏移导致的振动不平衡问题;通过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结构,使得发动机的振动能够传递给变速箱壳体,以降低发动机的振动;采用吊挂式悬置结构,降低了整个动力悬置总成的振动再传递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8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536480.8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P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包括:对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温传感器和第二水温传感器进行功能判定;若功能判定通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至ECU进行诊断:当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当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水温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若功能判定不能通过,则退出节温器诊断程序,并报对应零部件故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较少且不涉及执行器,方便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16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444941.7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油蒸发泄漏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气泵、油箱、碳罐、碳罐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在检测到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关闭碳罐电磁阀,获取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当前压力值并将其与预设标定值进行比较,若小于则对气泵进行可靠性检测并在检测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采集系统压力,在系统压力小于预设参考压力时,判定存在燃油蒸发泄漏。本发明不需要对燃油管道抽真空,降低了泄漏检测难度,同时由于是先关闭碳罐电磁阀检测电磁阀是否有故障,若无故障再对气泵进行故障检测,然后在气泵无故障时再通过采集的系统压力判断是否存在燃油蒸发泄漏,从而能够实现对故障部件的准确定位,也提高了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6424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245503.9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通过前悬置总成及后悬置总成结构,将现有技术的动力总成由发动机前悬置、发动机后悬置及变速箱悬置共六个悬置点改进为仅由发动机前悬置总成和发动机后悬置总成共计四个悬置点,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节奏。本技术方案的发动机前悬置总成由前支撑连接管、发动机左前支架总成及发动机右前支架总成结构,以及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由发动机后支撑梁、发动机后支撑左下支架、发动机后支撑右下支架、发动机后支撑左支架及发动机后支撑右支架结构,有效的减少在发动机启动时驾驶室的振动及减小了驾驶室内的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41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5291.X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包括变速箱前支架、变速箱后支架、车架连接梁、连接支架、左安装支架、右安装支架、左悬置软垫及右悬置软垫;变速箱前支架与变速箱后支架均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车架连接梁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左悬置软垫设置于车架连接梁的左端及左安装支架之间,右悬置软垫设置于车架连接梁的右端及右安装支架之间;左安装支架及右安装支架均与车架固定连接;变速箱前支架及变速箱后支架均与变速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车架连接梁、连接支架、安装支架及变速箱支架的结构,将发动机及变速箱产生的振动首先通过车架连接梁进行震动力及噪音的分散,这样再传递至驾驶室的振动及噪音均有明显的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8407595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0182945.8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货车系统动力总成悬置,包括左前悬置总成、右前悬置总成、左后悬置总成与右后悬置总成,其中:所述左前悬置总成包括前支架总成、前胶垫总成以及前支脚总成;所述右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总成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总成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均相同;所述左后悬置总成包括后垫板总成、后胶垫总成以及后支脚总成;所述右后悬置总成与左后悬置总成对称设置,所述右后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后悬置总成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均相同。本发明主要应用在中重卡领域,承受拉力高、轻量化,适用于各种动力传递悬置应用,将以往动力总成悬置六个悬置点改进为四个悬置点,成本降低,生产节奏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40759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82945.8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货车系统动力总成悬置,包括左前悬置总成、右前悬置总成、左后悬置总成与右后悬置总成,其中:所述左前悬置总成包括前支架总成、前胶垫总成以及前支脚总成;所述右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总成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总成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均相同;所述左后悬置总成包括后垫板总成、后胶垫总成以及后支脚总成;所述右后悬置总成与左后悬置总成对称设置,所述右后悬置总成与所述左后悬置总成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均相同。本发明主要应用在中重卡领域,承受拉力高、轻量化,适用于各种动力传递悬置应用,将以往动力总成悬置六个悬置点改进为四个悬置点,成本降低,生产节奏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