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监控辅助康复训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1342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427432.3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监控辅助康复训练系统,包括1-康复训练模块、2-运动控制模块、3-单片机、4-传感器模块、5-无线网络模块、6-远程监控模块。辅助康复训练机训练强度由单片机通过运动控制模块控制;单片机与传感器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无线网络模块连接。无线网络模块通过互联网发送电机数据和体征数据至远程监控模块,远程监控模块接收数据后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物理治疗师操作远程监控模块通过互联网发送控制信号至单片机,由单片机通过运动控制模块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来间接改变辅助康复训练模块的运动参数,调节训练强度,或者中止使用者的康复训练。应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医院空间资源的占用,提高使用者自主训练的效果。

    一种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相位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6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54803.2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相位重构方法。首先读取由干涉测量装置采集到的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图;然后对干涉图中圆形轮廓内的条纹,采用基于条纹相似度最大的延拓方法进行延拓,使干涉条纹从圆域延拓到矩形区域;再对延拓后的矩形干涉条纹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对空间谱的俯视图像进行二值化和腐蚀膨胀图像处理,确定正一级谱的边界和质心坐标,通过平移解调载频分量;对解调后载频分量进行二维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包裹相位;最后通过离散二维余弦变换解包裹算法,重构波面相位。本发明与现有的干涉条纹分析方法相比,易于实现算法的程序化和自动化,能够提高相位重构的精度。

    一种左心房可控式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746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11736.4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心房可控式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左心房模拟装置、二尖瓣模拟装置、左心室模拟装置、主动脉瓣模拟装置、顺应性模拟装置、血管外周阻力模拟单元和静脉模拟装置;通过硅胶管道依次相连构成循环系统;左心房模拟装置与左心室模拟装置均为容积可调的密闭装置;人工心脏的入口与左心室模拟装置相连,出口通过三通阀连接于左心室模拟装置和顺应性模拟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左心房模拟装置和左心室模拟装置均由伺服电机控制活塞以改变容积大小;本系统消除了主动脉瓣模拟装置的跨膜压差、左心室模拟装置间隙内漏和管道负压的问题,能真实模拟人体心脏不同生理特征的血液循环特性。

    一种智能骨锯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7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7203.5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骨锯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智能骨锯系统由主控层、网络传输层、存储层组成;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骨锯锯片与被锯骨骼处温度信息和锯片振动信息,将所获取振动信息与设定信息对比,判断骨锯锯片是否安装完好;根据温度设定值与实时测量值对比信息调整骨锯电机转速,显示被锯骨骼处温度,使被锯骨骼处温度保持在造成骨组织热损伤温度以下;对比锯骨过程中骨锯锯片振动信息,判断骨锯在锯骨过程中是否存在故障。通过本发明保证了锯骨过程中被锯骨骼处温度低于骨组织热损伤温度,解决了无法精确判断骨锯是否存在故障问题、更换锯片后判断锯片是否安装完好及手术过程中视频录制问题。

    一种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相位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633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0254803.2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相位重构方法。首先读取由干涉测量装置采集到的带载频单幅干涉条纹图;然后对干涉图中圆形轮廓内的条纹,采用基于条纹相似度最大的延拓方法进行延拓,使干涉条纹从圆域延拓到矩形区域;再对延拓后的矩形干涉条纹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对空间谱的俯视图像进行二值化和腐蚀膨胀图像处理,确定正一级谱的边界和质心坐标,通过平移解调载频分量;对解调后载频分量进行二维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包裹相位;最后通过离散二维余弦变换解包裹算法,重构波面相位。本发明与现有的干涉条纹分析方法相比,易于实现算法的程序化和自动化,能够提高相位重构的精度。

    一种用于测试人体运动条件下血泵转子稳定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48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388834.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用于血泵电机运行稳定性测试的模拟人体平动、转动特性,并对转子稳定性进行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血泵夹具、摇摆臂、支撑台和直线电机。血泵夹具部分包括底座、开口槽压板和凸轮等。所述支撑台固定在平面上,上方紧固直流电机;由电机驱动摇摆臂带动血泵夹具和血泵进行平动,也可以将血泵夹具不通过摇摆臂直接固定在直线电机上来实现转动。六轴运动姿态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调整模拟平动、转动的大小。本发明可以模拟血泵电机在人体日常平动及转动条件下的运动学特性,具有操作简便、模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一种用于测量血泵悬浮叶轮位移的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19123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98516.0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第三代血泵悬浮叶轮位移的机构,包括底座血泵夹具、光电传感器调节机构,所述底座为平台提供支撑,导轨和凸台在所述底座上且连为一体,橡胶垫放在凸台上方,工字套筒套在凸台外侧通过螺钉与底座相连,C形卡爪短臂钩住工字套筒上凸沿,血泵放在橡胶垫上方被C形卡爪长臂压住,滑块放在导轨上通过顶丝固定,微动平台放在滑块上通过螺钉固定,转接板通过螺钉与微动平台固定,光电传感器夹具通过螺钉与转接板固定,光电传感器与被光电传感器夹具固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且可以同时检测单个叶轮两个位置间隙变化情况的第三代血泵叶轮检测平台。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原理演示验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7708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34129.9

    申请日:2020-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原理演示验证装置,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用于直观演示影响电机性能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包括底座、下连接件、转子轴、滑块、拉板、定子底座、定子线圈、转子底座和转子等。通过拉动拉板调节两滑块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定子的高度,改变定子与转子之间的距离,改变转子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进而控制转子的转矩。还可以改变定子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和大小以控制转速。本发明能够直观的对盘式永磁同步电机运动影响因素进行原理演示验证,可以在不同大小、频率的电流和不同大小的磁场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具有显示直观、操作便捷、方便改变条件等特点。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非球面镜计算全息干涉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186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384351.7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非球面镜计算全息干涉检测方法,涉及光学测量领域。本发明利用数字相移干涉仪提供光源、成像系统和干涉图分析软件,引入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作为计算全息的载体,通过计算全息干涉法,实现非球面反射镜的在线检测。测试光路中引入零位补偿透镜补偿非球面镜的球差,而残余波像差则通过ZEMAX光线追迹得到,通过波像差的Zernike系数和Zernike表达式,获得其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全息编码,将其制作成计算全息图加载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经过调制形成参考光,并与测试光干涉。该方法利用数字相移干涉仪强大的干涉图分析功能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时显示计算全息图的功能,能够实时地进行非球面镜的在线检测。

    一种远程干预式康复训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562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431130.5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干预式康复训练系统,包括电机模块、康复训练模块、电机模块、传感器模块1、传感器模块2、控制器模块、通讯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电机模块与康复训练模块连接,同时电机模块和康复训练模块也分别与相应的传感器模块连接,传感器模块检测到的电机参数和康复训练体征参数均被传输到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经通讯模块与远程监控模块连接。本发明集体征参数测量、电机参数测量、数据诊断评估、远程干预控制和康复训练于一体,使专业人员能够为居家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远程监控和指导,具有跨地域、零距离和实时互动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导效率和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