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减速器下线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02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29220.1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减速器下线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检测设备支架及固定在其上的支架总成及驱动电机支撑座;所述支架总成上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减速器的法兰的中心孔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同轴安装,所述检测设备支架的侧面安装有控制柜,所述减速器上设置有噪声传感器及振动传感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噪声传感器及振动传感器均与控制柜连接,由控制柜控制。该检测设备在试制每款全新减速器总成产品时,只需更改连接辅具即可实现在装配完成后上专业台架前即可实现啮合印记及NVH方面的基本功能测试,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实验周期和实验效率。

    双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外壳高效精密安装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18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68648.2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外壳高效精密安装结构及方法;包括上定位基板、下定位基板、左中右侧定位导向柱、左中右侧长支撑弹簧、左中右侧圆周定位销支撑弹簧、左中右侧圆周定位销柱、左中右侧圆周定位销外壳、左右定位块、左中右侧长支撑弹簧护套、左右侧上部精密压盖、左右侧上部精密压盖锁块;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装配采用手动工装压装装配,通过压床及简易工装进行手动操作,容易偏载,装配的一致性不好,效率低,精度低,无法保证装配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减速器总成装配后由于偏载所引起的问题,通过该机构实现了自动化装配,解放了人力资源,满足了生产节拍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电驱总成柔性化装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5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63594.0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生产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集成电驱总成柔性化装调方法,包括转子分装、热装定子和柔性合装。本发明基于电驱结构形式采取先分装转子、再热装定子、然后进柔性合装方式,应用精准磁钢灌胶固定法分装转子,消除气产生的磁阻效应,提高转子主磁通量密度;采用同角度换位去重转子动平衡方法有效控制旋转惯量,提高电驱NVH性能;通过试验修正方法探索出热装定子的关键温差数据模型,结合数字化线性压装方式实现间隙安装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既能保护扁铜线绝缘层又精确控制定子与壳体端面尺寸差;设计柔性化装配翻转台,以减速器为装配基准、多角度调整实现定、转子、控制器的合装,操作简便,从而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

    一种发动机机械正时调整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45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70545.X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械正时调整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正时链条装配完成后,测量机械正时并获取凸轮轴正时实测值;根据所述凸轮轴正时实测值和凸轮轴正时理论值得到机械正时偏差;根据所述机械正时偏差得到凸轮轴正时状态;根据所述凸轮轴正时状态执行相应凸轮轴正时调整策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械正时调整方法,首先通过发动机正时链条装配完成后,测量机械正时并获取凸轮轴正时实测值,然后根据凸轮轴正时实测值和凸轮轴正时理论值得到机械正时偏差,根据机械正时偏差得到凸轮轴正时状态,最后根据凸轮轴正时状态执行相应凸轮轴正时调整策略,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一种电机铁芯磁钢装配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20915117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424267.0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铁芯磁钢装配工具,属于定位工装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导向轴、导向工装和深度杆;底座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有多个定位键,导向轴上设有多个平行轴心的凹槽,凹槽数量与定位键数量相同;导向轴与底座通过凹槽和定位键配合连接;导向工装中心设有与底座上第一通孔相同的第二通孔,其布置方式与第一通孔相同;第二通孔四周设有多个导向孔,导向孔大小与磁钢相同,导向孔布置与铁芯上的镂空结构相同;深度杆包括固定座和顶杆,顶杆能够穿过导向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尤其是新产品的试制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