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编队在遇阻道路上逆向行驶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99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0413786.4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编队在遇阻道路上逆向行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领航‑跟随编队模型的基础上,以领航车档位为条件,设计基于领航车轨迹的编队逆向行驶控制策略,分别基于几何跟踪方法和LQR理论计算编队车辆前轮转角控制量和速度控制量,保证与领航车原轨迹一致,且编队内车辆间距在合理范围内,使车辆编队在遇阻道路工况下实现逆向行驶。有益效果:本发明考虑了车辆编队行驶的遇阻道路工况,提出编队行驶的倒车控制方法,具有普适性。能够保证领航车驶入无效道路且需要原路返回工况下的编队安全性,实现编队的整体逆向行驶控制,提高车辆编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一种基于SAM模型的水域环境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959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71905.X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SAM模型的水域环境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原始SAM模型特定位置嵌入一系列Adapter模块,生成针对水域环境的W‑SAM模型;获取水域环境图片,根据所述水域环境图片生成水域环境数据集;根据所述水域环境数据集,对所述W‑SAM模型进行训练并测试调整,生成目标W‑SAM模型;使用目标W‑SAM模型对水域环境中的目标进行识别。本发明选取Adapter方式,在分割一切模型SAM的基础上通过嵌入Adapter进行高效微调,让SAM模型既保留原有海量丰富知识,又能对水域环境目标图像进行有效适应。

    监控灭火装置
    3.
    发明公开
    监控灭火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875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09377.5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监控灭火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摄像头,安装在安装基座的底部外侧;控制机构,设置在安装基座中,穿过安装基座与摄像头连接,驱动摄像头在安装基座的下方沿着多个自由度运动以监控周围火情;消防喷头,安装在摄像头的背部,朝向摄像头拍摄方向布置,并随着摄像头运动;电磁阀,安装在安装基座中,与控制机构电连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电磁阀通过软管与消防喷头连接,电磁阀通过外接管路向消防喷头控制输送灭火介质。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自动驱动摄像头转动并朝向相应方向,记录火情,并开启电磁阀,使得消防喷头管开始喷射灭火介质,对起火位置进行灭火,从而有效放置火情蔓延,达到快速灭火的作用。

    8轮分布式电驱动车辆AFS和DYC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179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990358.8

    申请日:2022-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8轮分布式电驱动车辆AFS和DYC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决策层、协调控制层和转矩分配层的分层结构,决策层根据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期望值的偏差计算整车附加横摆力矩和附加转角,协调控制层根据车辆状态反馈信息判断所处的#imgabs0#相平面区域,协调AFS权重并计算DYC所需横摆力矩,转矩分配层根据车辆各轴的垂直载荷比例分配横摆力矩。有益效果:本发明提高8轮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综合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8轮分布式电驱动车辆AFS和DYC协同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轨迹保持精度和车身姿态修正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可重构橡胶履带行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1624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226884.7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重构橡胶履带行走系统,由轮系、橡胶履带和控制系统组成,具备轮胎和履带轮两种形态,轮胎形态时行走系统呈现圆形,能够整体转动;履带轮形态时行走系统呈现近似三角形,轮系驱动橡胶履带,使橡胶履带环绕轮系转动,且接地面积可调整;行走系统可在行进中实现形态转换或接地面积调整,且在形态转换和接地面积调整过程中维持橡胶履带周长稳定。该行走系统兼有轮胎和橡胶履带行走系统两者的优势,对路面无破坏,无爆胎风险,且在控制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行走系统依然能够正常行驶,具有地形适应性更强、可靠性更高的优势。

    一种轮式装备运输的加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0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99000.3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轮式装备运输的加固装置,应用于运输平台,加固装置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与运输平台可拆卸连接,用以卡接固定轮式装备的车轮;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车轮与所述运输平台的连接处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连接处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对于所述连接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部一端均与所述车轮抵接,以卡接固定所述车轮。本申请将车轮卡接固定在运输平台上,避免车轮的转动,保证了轮式装备在运输平台上的平稳放置,保证轮式装备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无人机降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605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5537.8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人机降落方法、及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待降落无人机设置有第一RTK差分定位模块、视觉定位模块及机载相机,预设降落位置设置有第二差分定位模块及标识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RTK差分定位模块及第二RTK差分定位模块的通信状态;响应于确定通信状态为正常状态,执行第一定位步骤得到第一偏移量;响应于确定通信状态为异常状态且待降落无人机位于预设范围内,执行第二定位步骤得到第二偏移量;基于第一偏移量或第二偏移量控制待降落无人机降落在预设降落位置。待降落无人机可以根据当前环境切换为合适的定位技术来实现准确降落,有效应对不同环境状态对无人机降落精度的影响,提高无人机降落精度,扩宽无人机应用场景。

    无人机中继通讯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0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7636.9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人机中继通讯装置,相互连接的飞行器单元和中继站单元;所述飞行器单元包括机身框架、动力部件、飞控模块以及多个旋翼部件;其中,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机身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飞控模块和多个所述旋翼部件连接,多个所述旋翼部件呈矩形设置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飞控模块通过一减震部件与所述机身框架连接,并与所述旋翼部件连接;本申请利用减震部件将飞控模块连接在机身框架上,能够减轻飞行器单元飞行过程中飞控单元的震动程度,降低震动环境对飞控模块的影响,保证无人机中继通讯装置搭建效率。

    内燃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环境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70574.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燃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环境舱及其制备方法,内燃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环境舱包括:地基,设置于素土夯实地面;舱体,连接于地基的顶部,舱体包括内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底部保温层,底部保温层的上方设置有舱内支撑层,舱内支撑层的上方设置有竖直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第一保温舱室和第二保温舱室;第一保温舱室的内壁和顶部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舱室的内壁和顶部设置有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分别与底部保温层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内燃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环境舱及其制备方法,能够避免舱体底部与外界之间进行换热,保证舱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船用堵漏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31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544190.9

    申请日:2020-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堵漏装置,涉及船体修复补损技术领域。堵漏装置按照由外向内的位置关系依次包括:封堵气囊、密封垫和环形电磁铁;封堵气囊与密封垫将船体破漏处堵住形成破漏腔。本发明中,封堵气囊通过破漏处置于船体外侧后充气,充气的封堵气囊从外侧将破漏处密封;密封垫通过环形电磁铁与船体之间的磁吸力贴合固定在破漏处内侧;封堵气囊与密封垫将破漏处堵住形成破漏腔,通过填料管向破漏腔填料,封堵气囊能够有效阻挡船体外侧的水压对填料的不良作用力,固定在破漏处内侧的密封垫将填料限制在破漏腔内,待得填料凝固即可完成船体破漏处的有效封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