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柔性支架稳定索快速张拉装置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1872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410233244.8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稳定索快速张拉装置和施工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所述快速张拉装置适用于至少由中立柱、稳定索、承重索和斜拉索组成的光伏柔性支架系统,所述快速张拉装置包括平衡抱箍、平衡钢筋和连接装置,所述平衡钢筋下端通过所述平衡抱箍固定于所述中立柱上,其上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张拉稳定索邻跨的所述承重索上。本发明在稳定索进行张拉时,将稳定索对立柱产生的不平衡力通过平衡钢筋和连接装置传递至承重索,并通过承重索端部的斜拉索抵消不平衡力以及其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从而实现在保护立柱安全的前提下,对稳定索一次张拉至设计预应力,减少施工步骤和复杂性。

    一种膨胀发电系统并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582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0661267.4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发电系统并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系统、压缩空气存储单元、膨胀发电单元和冷热存储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单元包括多个并联的储气装置。膨胀发电单元包括多个并联的具有不同额定发电功率的膨胀发电系统。多个不同的膨胀发电系统与每个并联高压储气装置连接。冷热存储单元包括储热装置和储冷装置,压缩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富余电能,压缩系统输出高压气体经储冷装置储存的换热介质冷却后输入至压缩空气存储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单元输出高压气体经储热装置储存的换热介质加热后输入至膨胀发电系统的膨胀机。本系统可实现多种发电组合方式,具有更宽的运行区间,更高的压缩空气利用率及储能效率。

    一种低重心高稳性海上光伏漂浮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8216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02187.1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重心高稳性海上光伏漂浮平台,该平台包括若干个漂浮平台单元,每个漂浮平台单元包括甲板框架,甲板框架的上方设置有平台甲板,甲板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呈交叉式弧形结构的浮体;浮体的底部交点处设置有重块;平台甲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电缆穿过的电缆孔,甲板框架的下方设置有电缆支架;平台甲板的下部沿电缆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柔性悬挂件,电缆在电缆支架和柔性悬挂件的支撑下呈S型悬挂在平台甲板的下方。本发明采用交叉式弧形浮体,入水体积大保障浮力;弧形浮体底部安装大质量重块,降低平台整体重心,提升稳性和倾覆回复能力;浮体甲板下部安装电缆支架和柔性悬挂件,用于电缆S造型布置,避免波浪中平台运动时拉断电缆。

    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补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6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074231.3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补水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当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位于临界水位以下,水位监测装置将补水阀门打开,地面水池中的冷却水经补水管道直接注入乏燃料池内,直至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超过临界水位,补水阀门关闭;当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位于临界水位以上、正常水位以下,水位监测装置将冷却阀门打开,地面水池中的冷却水经冷却管道流入一级冷却台,溢出后流入二级冷却台,……至最后一级冷却台,雾化级喷嘴组件将冷却水以细雾状喷向乏燃料池内,直至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超过正常水位,冷却阀门关闭。该方法能够在核电站处于断电状况下,及时对乏燃料池进行补水、降温,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

    一种地下核电厂的螺旋式向下逃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278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13188.7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核电厂的螺旋式向下逃生方法,该逃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厂房中的逃生人员进入屏蔽隔离洞室中;逃生人员通过螺旋通道从屏蔽隔离洞室中向下滑行,进入中转洞室中;逃生人员通过下行通道从中转洞室向下移动至交通廊洞中;逃生人员在物资洞室中进行物资补给,然后搭乘交通工具逃往外界。该逃生方法不依赖于外部电源,在电源丧失时,逃生人员采用向下逃生的路径安全有序的撤离;逃生人员从厂房先进入屏蔽隔离洞室后再向下逃生,可有效降低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风险;逃生人员可通过应急洞室和交通廊洞中物资洞室获取必要的逃生物资;该逃生方法最大化提升了地下核电厂事故时场内人员的安全逃生概率及场外救援成功实施的概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