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及其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1754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0693334.5

    申请日:2017-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及其发电系统,该光伏发电单元它包括走道浮体和设置在走道浮体侧壁上的连接浮体,所述连接浮体上设置有发电元件,该系统由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横纵组装而成,横向由走道浮体与另一个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的走道浮体组装,且依次类推完成安装,纵向有连接浮体与另一个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的走道浮体组装,且依次类推完成安装,最后一横排三位一体耦合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单元的连接浮体均单独的走道浮体固定,即完成整个发电系统的安装。该单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和一体多用的特点,该系统组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特点。

    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整体稳定性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003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0917090.4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整体稳定性控制系统,所述系统作用于水面光伏电站中光伏阵列的稳固单元,针对每一个稳固单元设置有岸边固定装置和水下锚固装置,所述岸边固定装置设置于稳固单元靠近岸边的一侧,包括稳固单元连接点、系泊绳和岸边固定点,所述系泊绳将固定于稳固单元的单元连接点和固定于岸边的岸边固定点连接,所述水下锚固装置设置于稳固单元远离岸边的一侧,包括稳固单元锚固点、锚绳和锚块,所述锚绳将固定于稳固单元的稳固单元锚固点和置于海水中的锚块连接。本发明整体稳定性好,可抵御风浪载荷的作用、防止光伏阵列发生偏转,浮体受力均匀,避免了连接点的应力集中,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高效运作。

    适应大变幅、高流速水域的水面光伏锚固系统及设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111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710946496.5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应大变幅、高流速水域的水面光伏锚固系统及设计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设置于光伏阵列四周水域中的管桩,管桩上设置有限位滑轮组件,限位滑轮组件与设置于光伏阵列外侧的钢支架通过锚绳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管桩表面设置限位滑轮组件,使连接管桩和光伏阵列的锚绳始终位于水平方向,随水位变化上升或下降,无需预留大量锚绳,即可适应大幅的水位变化,且避免了因水位变化导致锚固系统不稳定。本发明使浮体受力均匀,光伏阵列震荡、偏转较小,可应用于水位变化大、水流流速高的水域,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仍能有效保障水面光伏电站的整体稳定性。

    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中扩散浓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043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0375237.1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中扩散浓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对地下洞室山体建模,通过二维饱和‑不饱和渗流分析,得到水位分布;2)求解非稳态气体扩散方程,得到地下岩体气体压力分布,计算地下岩体中气体流速分布;3)计算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裂隙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吸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析放射性气体的半衰期;4)建立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中的二维非稳态扩散方程;5)求解放射性气体在地下水位以上部分的地下岩体中的二维扩散方程,得到其浓度分布。建立了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中的扩散模型,可系统、科学、精确地计算放射性气体在地下岩体中的浓度分布,为地下核设施放射性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地下核电站严重事故废液收集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9153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42574.6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核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严重事故废液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道与反应堆洞室连接的严重事故废液处理洞室,严重事故废液处理洞室内设有常规处理区和移动处理区,常规处理区内设有收集平台,收集平台上设有与排水管道连通的废液收集贮存罐,收集平台下方设有通过第一排液管道与废液收集贮存罐底部连通的常规废液处理系统,移动处理区内设有多层移动式废液处理贮存库、达标排放箱和若干个在移动处理区内流转的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本发明地下核电站严重事故废液收集处理系统,在严重事故时既能有组织地排放反应堆洞室的放射性废液,又能包容大量无处可去的中放废液,保障地下核电站的放射性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