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芯熔融物捕集及衰变热导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95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70088.0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熔融物捕集及衰变热导出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换热器、捕集用固体,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管组件,换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换热管,换热管组件用于通入第一冷却介质换热,换热管组件与壳体之间所圈围的空间为壳程腔室,捕集用固体位于壳程腔室内,捕集用固体用于接触到堆芯熔融物时熔化吸热。该系统和方法提高了核电站在极端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捕集用固体作为捕集介质,这些捕集用固体在接收到堆芯熔融物后会熔化形成液态环境。这个过程中,熔化的金属盐既能有效捕集堆芯熔融物,又能与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组件的传热管壁面进行热交换,通过第一冷却剂将衰变热导出,以此来降低系统的温度。

    一种反应堆冷却剂环路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95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64653.2

    申请日:2024-11-04

    Inventor: 于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冷却剂环路及其安装方法,反应堆冷却剂环路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热段主管道和冷段主管道。蒸汽发生器进口管嘴端面和蒸汽发生器出口管嘴端面互相平行,压力容器进口管嘴端面和压力容器出口管嘴端面之间互相垂直或者平行,且压力容器出口管嘴端面平行于蒸汽发生器进口管嘴端面,而反应堆冷却剂环路的主管道安装焊接时,热段主管道两端和冷段主管道两端的四个焊缝的焊接位置均为管道水平固定对接。本发明技术方案简化了反应堆冷却剂环路结构并进一步降低了结构拘束度,可进一步减少焊接应力,有利于简化施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核电站建造和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5.8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下部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筒体和堆芯下板,吊篮筒体顶部与上部堆内构件法兰相连接,吊篮筒体外侧与压力容器内侧形成环腔,吊篮筒体内还设有快热燃料隔离筒;堆芯下板安装于吊篮筒体底部,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安装于堆芯下板,堆芯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内的快中子燃料组件和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外的热中子燃料组件;堆芯下板中部开设有流通腔,堆芯下板底部与压力容器之间形成下腔室,热中子燃料组件和快中子燃料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流通腔和下腔室连通。上述下部堆内构件,流通腔对两路进入快中子燃料组件内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并合理地分配流量,提高了流量分配均匀性。

    空间核反应堆
    4.
    发明公开
    空间核反应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15475.1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核反应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核反应堆,其包括:堆芯,包括堆芯反应区和设置于堆芯反应区径向外侧的反射层,堆芯反应区能够通过核反应产生热量;反应控制装置,包括多个反应控制件和驱动机构,反应控制件设置于反射层中并能够相对堆芯反应区进行转动,用于控制堆芯反应区内的核反应,驱动机构用于控制反应控制件相对于堆芯反应区进行转动;散热装置,用于将堆芯的废热导出并排放至宇宙空间;其中,反应控制件还设置成能够通过核反应产生热量,散热装置还能够将多个反应控制件的废热导出并排放至空间核反应堆外。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空间核反应堆有利于使堆芯保持次临界状态,还有利于降低空间核反应堆的重量和体积。

    管式蒸发器及流量分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5588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1305062.X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式蒸发器及流量分配装置,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拱起的曲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分布有第一流水区、第二流水区;所述第一流水区分布有若干第一流水孔,所述第二流水区分布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流水孔的孔径;所述第二流水孔的大小由所述本体的中部向外依次变大,以对流过所述流量分配装置的液体进行流量分配后均匀流过。在换热器下封头内侧增加了流量分配装置,实现在复杂流场下冷却剂的均匀流动,优化传热效率,并且加强内部构件在流体激励作用下的刚度与稳定性,以实现搅浑、流量分配、优化传热、支承等作用。通过流量分配装置非均匀流水孔的设置,优化蒸发器内部冷却剂流动,避免造成传热管的破坏。

    一种多回路自然循环耦合排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748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1445.9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回路自然循环耦合排热实验系统,涉及核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体化压力容器、能量转换与余热排出一体化设计回路、冷凝器冷却水回路、保温材料和测量仪表;所述保温材料包覆在排热实验系统上用于减少能量泄露;所述测量仪表设置在排热实验系统上用于对流量、温度、压力和液位进行测量监控。本发明针对海洋核电源中所设计的一体化压力容器及能量转换与余热排出一体化系统开展研究,通过在一体化压力容器内、二回路及冷凝器海水段形成分别形成三道自然循环,各个自然循环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冷凝器传热管耦合成为一体,依靠多自然循环耦合排出堆芯余热,保障核反应堆停堆安全。

    反应堆及其启动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80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8798.8

    申请日:2024-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及其启动方法,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反应堆容器内设置集流栅板,将反应堆容器分隔为反应堆堆腔和冷凝腔,集流栅板中连通反应堆堆腔和冷凝腔的孔用于冷却剂流通,堆芯位于反应堆堆腔内,且包括多个燃料棒形成的燃料棒阵列和位于燃料棒阵列中的汇流通道,用于将吸收燃料棒产生的热量而形成的冷却剂蒸气引导至集流栅板,冷凝腔内设置有用于将冷却剂蒸气冷凝为冷却剂液体的冷凝器。本发明利用冷却剂的蒸发‑冷凝进行传热,冷却剂的循环流动无需外力驱动,反应堆结构非常简单,且具备更好的传热能力。

    一种蒸汽能量阻尼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69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0741.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汽能量阻尼装置,包括管道,其内部流动有高温高压水或高温高压水蒸气;外框,其设置在管道外侧,外框与管道之间预留出流通通道;支撑架,其两端分别连接至管道和外框,用于对外框进行支撑;换热金属网,其设置在流通通道内,换热金属网包括多个金属网层,金属网层沿管道的长度方向相互层叠,相邻的两个金属网层沿管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不完全重合。本申请能够在蒸汽泄漏并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之前快速吸收蒸汽的能量,利用其内部流通流道将蒸汽快速输运至周边区域,实现蒸汽能量的吸纳和阻尼,并且通过调整金属网层的网格尺寸能够对蒸汽流量进行调节。本申请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