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道一体式固体填充阻水型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811089997.7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走道一体式固体填充阻水型水面光伏发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走道一体式固体填充阻水型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内部非连续的浮体通道间的前后两个连接浮体通过连接浮体突出部分作为踏板进行连接,为离散型通道提供通行能力,在满足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和发电要求的前提下,增大了水面接触空气和阳光的面积,提高了浮体的透光性和亲水性,保证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在湖泊、水库、鱼塘等区域的推广;本发明所用浮体采用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环保固体材料填充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有效提高浮体寿命、提高浮体强度,为满足水面光伏电站25年寿命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适应于高纬度区域、大规格光伏组件的漂浮系统的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594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001571.1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高纬度区域、大规格光伏组件的漂浮系统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光伏组件底部与两根呈东西向布置的檩条两端固定;将具有倾斜角度的立柱固定在全HDPE式组件浮体上;将已经安装好檩条的光伏组件固定在立柱顶端,形成组件浮体单元;若干组所述组件浮体单元首尾依次相连构成南北向布置的组件浮体列;在相邻所述组件浮体列之间连接若干行呈东西向布置的走道浮体通道;在相邻发电方阵之间通过走道浮体通道连接设备浮体通道,从而形成完整的水面光伏漂浮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大规格光伏组件对安装固定点间距的安装要求,还能够满足高纬度区域光伏组件对前后排之间阴影间距的安装要求。

    一种导流隧洞型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9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5703.X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型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它包括导流隧洞、支撑平台、紧固件、压力钢管、新增水泵机组、导流隧洞内原有发电机组;支撑平台、紧固件、压力钢管、新增水泵机组群、导流隧洞内原有发电机组均设置在导流隧洞内;支撑平台设置在导流隧洞底部;压力钢管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导流隧洞内原有发电机组位于大坝的下游侧;新增水泵机组群安装在导流隧洞的下流出口处、且位于导流隧洞内原有发电机组下游侧。本发明具有改造效率高、改造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导流隧洞型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方法。

    地下核电站放射性液体非能动收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6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74219.2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放射性液体非能动收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放射性液体进入中心管道,上吸力板自动向下拉伸,活动板自动向外侧翻转,放射性液体排往内环管道;活动板自动复位,上吸力板慢慢恢复原位,继续储存流入中心管道内的放射性液体;放射性液体进入内环管道,上吸力板自动向下拉伸,内环管道与上吸力板之间打开一圈排水口,将放射性液体排往外环管道;上吸力板慢慢恢复原位,继续储存流入内环管道的放射性液体;放射性液体进入外环管道,最后汇总至储存罐。该方法利用液体自身重力、磁性排斥力及磁性吸引力,将放射性液体由管道内向管道外进行逐级排泄,增大排水面积,加快液体流动速度。

    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补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682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74231.3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补水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当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位于临界水位以下,水位监测装置将补水阀门打开,地面水池中的冷却水经补水管道直接注入乏燃料池内,直至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超过临界水位,补水阀门关闭;当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位于临界水位以上、正常水位以下,水位监测装置将冷却阀门打开,地面水池中的冷却水经冷却管道流入一级冷却台,溢出后流入二级冷却台,......至最后一级冷却台,雾化级喷嘴组件将冷却水以细雾状喷向乏燃料池内,直至乏燃料池内的硼水水位超过正常水位,冷却阀门关闭。该方法能够在核电站处于断电状况下,及时对乏燃料池进行补水、降温,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

    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015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2561.9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核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包括位于地下对称布置的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上方均设有核电厂施工用的与上方平台连通的竖井,竖井内设有上升系统,两个竖井通过交通廊道与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的逃生方法。本发明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利用已有的施工竖井的设施,在保证放射性物质不外泄的情况下,最大化提升了地下核电站事故时场内人员的安全逃生概率,且不依赖任何外部电源,整个系统造价低。

    由导管架和吸力筒组成的海上升压站组合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15863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08069.8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导管架和吸力筒组成的海上升压站组合基础。该海上升压站组合基础,包括导管架、吸力筒和升压站框架,导管架包括多根均匀布置的导管,每根导管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竖直主导管、中部倾斜主导管和底部竖直腿柱,两根相邻上部竖直主导管之间,以及两根相邻中部倾斜主导管之间均设有斜支撑和水平支撑;每根底部竖直腿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吸力筒。在导管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力筒,通过调整吸力筒各仓室气压实现整体下沉安装,避免海上打桩施工,减少海上施工作业的时间,大幅缩短工期,提高效率;本发明的基础与传统导管架和钢管桩形成的海上升压站基础相比,用钢量可节省5%至10%,有效降低海上升压站建设成本。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863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07558.1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基础施工结构,包括筒型基础主体,筒型基础主体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在岸上建造,下部结构通过顶部的顶盖板形成密封结构,所述顶盖板形成工作平台;在顶盖板形成的工作平台上建造钢围堰,沿顶盖板外壁预埋一圈环形钢板,环形钢板与水平桁架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桁架支撑杆另一端与浮箱刚性连接。复合筒基础主要施工场地置于水中,使得场地可选位置大大增加,减少了对码头的依赖。同时,基础建造完成后外运方便,便于分体或整体组装,减少了对专用大型龙门吊和驳船的依赖。此外,浮箱和桁架支撑杆可以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施工周期短、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