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45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04536.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6/31 , G06F40/295 , G06F40/3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项目信息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发电项目信息跟踪方法包括:获取发电项目的数据源信息,并基于预先设定的本体模型解析生成本体数据;所述本体模型包括若干本体类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本体类的对象属性;获取客户终端的数据需求,对比所述本体数据和所述数据需求,并根据对比结果解析生成扩充数据;将所述本体数据和所述扩充数据共同更新至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从数据源到客户终端之间信息的跟踪,而且能够降低研发成本,解决了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32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2204.4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交互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能效服务业务的信息交互方法,其包括步骤1:建立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步骤2:分析待交互数据与所述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构建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步骤3:将待交互数据与所述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构建模式相对应的部分进行信息模型验证;步骤4:通过数据接口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实现信息交互。本申请设计了基于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构建模式的信息模型验证和信息交互方法,可以灵活、快速、按需地管理能效服务业务模型,无需硬编码即可验证交互数据与标准化信息模型的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0091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17758.X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10
Abstract: 一种并网光伏项目最佳超配比例快速模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拟定基本方案,计算基本方案的概算,将计算分成固定部分P和可变部分Q,计算出相应比例 (2)拟定比选方案表;(3)使用拟定的比选方案制作PVsyst批量方案计算参数表;(4)将PVsyst批量方案计算参数表导入PVsyst中使用批量计算功能计算出各方案发电量;(5)计算比选方案中除基本方案外的每个方案较其前一个方案的Δ值;(6)根据Δ值大小,判断超配比例最佳的方案。本发明由于计算时不需要计算每个方案的实际的度电成本,只需要计算Δ的值,计算方式也较为简单,便于批量快速处理模拟生成的结果数据,进而快速地得到计算结果,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15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2561.9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核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包括位于地下对称布置的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上方均设有核电厂施工用的与上方平台连通的竖井,竖井内设有上升系统,两个竖井通过交通廊道与电气厂房洞室和辅助厂房洞室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的逃生方法。本发明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利用已有的施工竖井的设施,在保证放射性物质不外泄的情况下,最大化提升了地下核电站事故时场内人员的安全逃生概率,且不依赖任何外部电源,整个系统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04895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560330.0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组件串列、汇流模块、逆变升压模块和电网系统,光伏组件串列包括多块光伏组件,在多组光伏组件串列中心位置设有汇流箱,多组光伏组件串列通过电缆与汇流箱连接,汇流模块包括多台汇流箱,多组汇流模块通过汇流电缆与岸边的一台逆变升压小室连接,逆变升压模块包括多台逆变升压小室;每块光伏组件或每台汇流箱安装在一个与水面接触的主浮体上,主浮体迎太阳光入射方向呈固定角度倾斜,主浮体通过第一副浮体连接,呈半离岛式漂浮在水面上。本发明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海等大面积、高水位水域表面的日照面积,解决陆地面积紧缺以及光伏建设成本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5191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88666.7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型双层安全壳,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地面水池和位于地下岩层内的安全壳,安全壳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外层岩体改造层和内层钢制安全壳,外层岩体改造层和内层钢制安全壳之间构成环形的安全壳夹层空间,安全壳夹层空间内设置有闭式循环换热系统,包括位于安全壳夹层空间底部的喷淋水收集过滤井,喷淋水收集过滤井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数控加压泵、安全壳热交换器和第二逆止阀与位于内层钢制安全壳上方的安全壳喷淋口连接,安全壳喷淋口还通过地面连接管与地面水池连接。本发明通过长期闭式冷却循环导出安全壳热量,并通过地下岩层实现安全壳和外部环境的绝对隔离,避免因安全壳损坏造成大量放射性向环境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986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10559425.0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S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它包括通过模块化设计呈一个整体的平台式浮台(1)和位于上方的支架(2)的竖直钢条(4)和斜向钢条(5),前后两排所述的平台式浮台(1)横向之间通过钢压条拼接成片,所述的平台式浮台(1)包括呈Y型的支撑底座(1.1)和位于所述的支撑底座(1.1)尾部的浮台(1.2),在呈Y型的所述的支撑底座(1.1)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伸出的吊耳(1.3),在所述的矩形钢支架(3)中位于前端的长边钢条(3.2)上焊接有竖直钢条(4),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48953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510560351.2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S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漂浮式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支撑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在所述的支撑底座(1)同侧两端均设置有圆形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在所述的组件支座(4)的上表面背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耳(9),在所述的凸耳(9)之间固定有凸起的挡板(8),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514123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60329.8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S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平台水上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若干根连接钢管,连接钢管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空心浮桶;相邻两个空心浮桶之间的连接钢管上设置有光伏组件;空心浮桶与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钢管上设置有花纹钢板。光伏组件后支架高度大于光伏组件前支架。连接钢管上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块,空心浮桶两端由限位块固定。光伏组件及其支架与陆地光伏相同,可根据不同纬度来调节组件倾角,从而满足最大发电效率的要求,并且陆地光伏支架生产和施工技术均较为成熟,施工工期较短。浮式大平台可漂浮于水面上,在水面起落较大的水域内亦能保证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因此可在江河、湖泊或水库上使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512904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59721.0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一体式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模块化设计的浮体(1)之间连接成片,所述的浮体(1)包括前方水平放置的长方体通道(2)和位于后方的组件支撑斜面(3),在所述的组件支撑斜面(3)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船体(3.1),在两个所述的船体(3.1)横向之间有U型连接体(3.2),在所述的长方体通道(2)的前端和组件支撑斜面(3)的后端设置有一组吊耳(4),且前后相邻的两个吊耳(4)之间上下对孔叠加并通过链连接固定;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