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2145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616881.X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8G1/16 , G08G1/042 , G08G1/048 , G08G1/052 , G08G1/123 , G08B31/00 , G08B7/06 , E01F9/608 , E01F9/615 , E01F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包括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和主动缓冲装置;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设置于隧道入口前,主动缓冲装置设置于隧道入口处的立墙上,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设置于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和主动缓冲装置之间;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用于对偏离正常车道车辆的驾驶员做出报警提醒;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用于对驶回正常车道的车辆解除报警,或对未驶回正常车道的车辆判断是否启动主动缓冲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司机驶出正常车道初期,先采用声音和灯光提醒预警,在提醒预警后,判断车辆仍有撞壁风险的情况下启动主动缓冲装置对车辆进行缓冲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08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45509.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16/335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环境下嵌入预期价值的文献推荐方法,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学术文献查询和检索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初始向量,将文献网络转化为异构无向网络,利用异构图卷积将异构节点表示为节点向量,利用深度注意力层获取节点权重并优化节点向量,利用强化学习机制在节点向量中嵌入文献预期价值。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清晰,使用便捷,可解决现有方法无法估计和利用文献预期价值的问题,以及无法多维度衡量节点贡献度的问题,减少推荐误差,提高了新发表文献的推荐效率和推荐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063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1427471.5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T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货运车辆长下坡制动器温度监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模块、采集模块、冷却装置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输出判断道路信息,用于根据当前车速和安全稳定车速的关系,以及当前温度和安全温度的关系,控制冷却装置自动开启,当当前车速大于安全稳定车速,或当前温度大于安全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冷却装置开启;检测模块与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出端与冷却装置连接。解决了货车在长下坡制动器过热和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制动器温度实时监测预警装置的开启和选择合适挡位,来提高货车对路面附着条件利用率,实现货车安全下坡。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64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779539.6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8G1/01 , G08G1/09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T7/5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团雾检测和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能见度识别的易发团雾路段动态限速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用于易发团雾路段,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识别道路环境图像的能见度距离,根据能见度距离得到路段限速值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提醒驾驶员调节车速,从而降低追尾事故率,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606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27471.5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T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货运车辆长下坡制动器温度监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模块、采集模块、冷却装置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输出判断道路信息,用于根据当前车速和安全稳定车速的关系,以及当前温度和安全温度的关系,控制冷却装置自动开启,当当前车速大于安全稳定车速,或当前温度大于安全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冷却装置开启;检测模块与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出端与冷却装置连接。解决了货车在长下坡制动器过热和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制动器温度实时监测预警装置的开启和选择合适挡位,来提高货车对路面附着条件利用率,实现货车安全下坡。
-
公开(公告)号:CN1083574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68501.1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W10/18 , B60W40/076 , B60W40/105 , B60T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10/18 , B60T7/12 , B60W40/076 , B60W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展示了一种客运车辆长下坡自适应缓速器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方法包括:1.检测客运车辆当前行驶的道路信息;2.检测下坡坡度、客运车辆的自车挡位和当前车速,得到当前挡位下客运车辆的安全稳定车速以及各级安全车速;3.确定对应的制动模式,控制缓速器自动开启和选择对应的缓速器挡位;4.缓速器开启后,调节缓速器励磁电流,实现缓速器精准制动力矩补偿;5.在制动过程中继续检测客运车辆的车速,如果检测到车速小于等于当前挡位与坡度下客运车辆的安全稳定车速,则关闭缓速器。本发明实现缓速器精准制动力矩补偿,以更高的制动效率完成减速过程,保证客车安全有效的完成制动减速下坡。
-
公开(公告)号:CN1200066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50755.8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H1/08 , B25J11/00 , B25J9/16 , G01B11/00 , G06T17/05 , G06V20/58 , G06T7/246 , G06T7/80 , G06T7/73 , G06Q10/047 , G06T7/11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场道面FOD检测与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场道面FOD清理设备及机械臂跟踪定位FOD方法、运动控制方法。设备包括移动车体、作业单元、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作业单元包括机械臂、FOD存储器、真空泵和FOD吸附机构;采集单元包括目标识别用视觉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数据处理系统、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机械臂、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泵连接,用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第一控制器通过机械臂控制FOD吸附机构移动至目标识别用视觉传感器识别到FOD的位置,和控制真空泵利用FOD吸附机构吸取FOD并传输至FOD存储器中;第二控制器与移动车体和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用于控制移动车体的移动。克服机场道面FOD检测清理过程中灵活性差,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08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745509.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16/33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环境下嵌入预期价值的文献推荐方法,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学术文献查询和检索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初始向量,将文献网络转化为异构无向网络,利用异构图卷积将异构节点表示为节点向量,利用深度注意力层获取节点权重并优化节点向量,利用强化学习机制在节点向量中嵌入文献预期价值。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清晰,使用便捷,可解决现有方法无法估计和利用文献预期价值的问题,以及无法多维度衡量节点贡献度的问题,减少推荐误差,提高了新发表文献的推荐效率和推荐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6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779539.6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团雾检测和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能见度识别的易发团雾路段动态限速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用于易发团雾路段,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识别道路环境图像的能见度距离,根据能见度距离得到路段限速值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提醒驾驶员调节车速,从而降低追尾事故率,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047019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394944.6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运车辆防止后车超车后突然变道判断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液晶显示器、报警模块、存储硬盘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的方法是通过摄像机采集车道图像,首先判断左侧车道是否有车辆处于超车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车车道车辆行驶状态,如果前方车道仅左前侧车道有车或左前侧车道车辆车距小于本车道前车与本车车距时即超车车辆会有变道可能性时,系统装置将会报警,同时把超车变道车辆图像传输到存储硬盘中。该装置和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后车在超车变道过程中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切实提高公路客运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与能力,达到有效改善我国公路客运安全性和提高公路客运的营运效益及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