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具有带内陷电极的电容器的存储器设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73709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28743.X

    申请日:2010-11-18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形成具有带内陷电极的MIM电容器的存储器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带内陷电极的MIM电容器的方法包括:形成由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所界定的挖空特征物,其中下部部分形成挖空特征物的底部,而上部部分形成挖空特征物的侧壁。该方法包括:在特征物上沉积下部电极层,在下部电极层上沉积电绝缘层,以及在电绝缘层上沉积上部电极层,从而形成MIM电容器。该方法包括:移除MIM电容器的上部部分以暴露电极层的上表面,并随后选择性地蚀刻电极层中的一个以使得电极层中的一个内陷。该内陷操作使电极彼此隔离,并减少了电极之间漏电通路的可能性。

    形成具有带内陷电极的电容器的存储器设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73709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8743.X

    申请日:2010-11-18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形成具有带内陷电极的MIM电容器的存储器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带内陷电极的MIM电容器的方法包括:形成由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所界定的挖空特征物,其中下部部分形成挖空特征物的底部,而上部部分形成挖空特征物的侧壁。该方法包括:在特征物上沉积下部电极层,在下部电极层上沉积电绝缘层,以及在电绝缘层上沉积上部电极层,从而形成MIM电容器。该方法包括:移除MIM电容器的上部部分以暴露电极层的上表面,并随后选择性地蚀刻电极层中的一个以使得电极层中的一个内陷。该内陷操作使电极彼此隔离,并减少了电极之间漏电通路的可能性。

    基于钴的互连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854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580002697.9

    申请日:2015-02-21

    Abstract: 实施例包括金属互连结构,所述金属互连结构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中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具有侧壁并且暴露所述衬底和互连线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导电区;设置在所述导电区之上和所述侧壁上的粘附层,所述粘附层包括锰;以及所述开口内和所述粘附层的表面上的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包括钴。本文中描述了其它实施例。

    金属互连件的接缝愈合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6335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480078918.6

    申请日:2014-06-16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描述了去除金属互连件中的缝隙和空隙以及相关联的技术和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将金属共形沉积到凹陷部中以形成互连件,该凹陷部被设置在电介质材料中,其中,共形沉积金属在凹陷部内的或直接相邻于凹陷部的所沉积的金属中产生缝隙或空隙;以及在存在反应气体的情况下对金属进行加热,以去除缝隙或空隙,其中,金属的熔点大于铜的熔点。可以描述和/或要求保护其它实施例。

    金属互连件的接缝愈合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6335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80078918.6

    申请日:2014-06-16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描述了去除金属互连件中的缝隙和空隙以及相关联的技术和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将金属共形沉积到凹陷部中以形成互连件,该凹陷部被设置在电介质材料中,其中,共形沉积金属在凹陷部内的或直接相邻于凹陷部的所沉积的金属中产生缝隙或空隙;以及在存在反应气体的情况下对金属进行加热,以去除缝隙或空隙,其中,金属的熔点大于铜的熔点。可以描述和/或要求保护其它实施例。

    用于集成NMOS和PMOS晶体管的低电阻金属到半导体接触部

    公开(公告)号:CN117597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80045170.4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论述了与n型和p型源极和漏极半导体的选择性金属接触部相关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和方法。在n型和p型源极/漏极上沉积p型金属。p型金属被从n型源极/漏极选择性去除,但保留在与n型源极/漏极相邻的电介质材料上。在n型源极/漏极上沉积n型金属,而保留的p型金属密封电介质材料以保护n型金属免受污染。然后使用另一种p型金属密封n型金属。接触部填充材料接触所得的源极和漏极接触部堆叠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