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7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31915.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K7/116 , F16H19/04 , F16H1/32 , F16H57/02 , F16H57/08 , F16F1/12 , H02K7/06 , H02K11/21 , B60G17/00 , B60G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作动器包括驱动模块、输出件和直线运动部件,驱动模块与输出件相连;直线运动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输出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配合用于驱动直线运动部件上下移动;其中,驱动模块包括集成设置的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根据本发明的作动器,可以实现对车辆的主动减振,并且将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集成设置,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的整体集成度较高,结构紧凑,横向空间占用少,提升了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在整车中的可布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5017.9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组线、电机、悬架系统及车辆。绕组线包括导体、绝缘层以及导热部。绝缘层覆盖在导体的外周面。导热部连接导体的外周面。导热部连接至绝缘层。至少部分的导热部延伸至绝缘层的内部。导热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绝缘层的导热系数。本申请一方面能够将导体的热量通过绝缘层向外传导,另一方面可以先将导体的热量通过导热部向绝缘层传导,再经由绝缘层向外传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增加了绕组线的导热路径,从而有助于提高绝缘层的导热能力和散热效果,进而能够保证电机的使用效率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31917.8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19/04 , F16H55/26 , F16H55/08 , F16H57/02 , F16H57/12 , F16F1/12 , F16D1/10 , H02K7/116 , H02K7/06 , H02K11/21 , B60G17/00 , B60G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作动器包括壳体、驱动部件、齿条轮和齿条,壳体至少部分结构适于与车身连接,驱动部件安装于壳体,齿条轮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齿条与齿条轮啮合传动,齿条的一端适于与车轮连接;驱动部件可通过齿条轮驱动齿条线性移动以调节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作动器,齿条的一端与车轮连接,能够实现车轮的全主动控制,实现车身与车轮之间距离的动态调节,同时,驱动部件与车身连接,而不与车轮随动,使得驱动部件的工作状态较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55825.3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该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减振器、蓄能器、发电机和存储箱,减振器具有腔室,蓄能器与腔室的出口相连接,蓄能器的流体适于用来驱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存储箱至少用于存储蓄能器流出的流体,存储箱还与腔室的入口相连接。根据本申请的能量回收系统,蓄能器的流体能够驱动发电机转子转动,从而将减振器处的振动能量最终转换为发电机的电能,实现了能量的回收,方便再利用,并且存储箱能够将蓄能器流出的流体进一步输送至减振器中,实现了流体的循环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21347796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20921693.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2 , F16H57/029 , F16H57/025 , F16H57/021 , F16H57/03 , F16H57/031 , F16H57/04 , F16H19/04 , B60G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动器壳体、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作动器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变速机构的容纳空间,壳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接面与变速机构的输入端的轴线相交;第一壳体上连接有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安装座具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轴孔,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适于穿过轴孔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壳体,通过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接面与变速机构的输入端的轴线相交,可以有利于变速机构的装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较好地承受变速机构产生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且安装座避让开了对接面,避免了在对接面上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21340105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20921697.5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作动器包括:驱动装置;变速装置;输出件,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变速装置与所述输出件相连;直线运动部件,所述输出件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线性运动,其中,所述变速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可以实现对车辆的主动减振,并且通过将变速装置和驱动装置分别设于直线运动部件的两侧,可以提高作动器上部件分布的对称性,从而使作动器上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作动器工作过程中损坏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221340107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20921705.6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作动器包括壳体、线性移动组件及第一限位组件。线性移动组件可移动地穿设于壳体,线性移动组件包括移动件及支撑座,移动件的第一端穿设并伸入壳体内,支撑座与移动件连接,并设置于壳体外。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和支撑座之间,第一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线性移动组件朝壳体内进一步伸入的移动行程。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中,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和支撑座之间,且第一限位组件能够限制线性移动组件朝壳体内进一步伸入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减小线性移动组件在相对壳体移动的过程中与壳体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防止作动器的结构受损,进而保证作动器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21340106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20921702.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0 , B60G17/019 , B60G17/02 , F16H19/04 , F16C29/02 , F16F1/12 , H02K7/18 , H02K7/06 , H02K7/116 , H02K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所述作动器包括:外壳;驱动机构;直线运动部件,直线运动部件的上端伸入外壳内且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适于驱动直线运动部件沿作动方向往复运动;第一限位缓冲件,第一限位缓冲件设于外壳的内顶壁,用于限制所述直线运动部件的上跳运动行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器,限制直线运动部件的上跳运动行程,从而限制直线运动部件的移动行程,提高作动器的可靠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221340101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20921685.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0 , B60G17/019 , F16H19/04 , F16H57/02 , F16C29/02 , F16C33/04 , H02K7/116 , H02K7/06 , H02K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架总成及车辆,作动器包括直线运动部件和壳体,直线运动部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驱动装置,用以于驱动直线运动部件相对壳体移动;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引导直线运动部件相对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导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隔设置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通过设置有与直线运动部件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以提升直线运动部件和壳体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作动器的工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401367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20921691.8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向件、作动器、悬架总成和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所述导向件用于作动器,所述作动器包括齿条,所述导向件限定出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面形成为圆弧柱面,所述导向槽用于对所述齿条沿所述导向槽内壁面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导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件,可以实现对作动器中的齿条的导向,从而提高作动器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内壁面为圆弧柱面的导向槽具有开口,在齿条运动的过程中,开口可以为齿条设有齿的一侧提供避让,齿条上的齿不会与导向槽的内壁面接触,从而提高齿条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