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的转向传动机构和车辆的转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970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791451.6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的转向传动机构和车辆的转向系统,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适于连接在车辆的转向器与车辆的右转向轮之间;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适于连接在转向器与车辆的左转向轮之间;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件均设置成沿各自的轴向可伸缩以使转向传动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转向传动机构位于第一状态时,左转向轮和右转向轮同向偏转,转向传动机构位于第二状态时,左转向轮和右转向轮相对偏转并偏转至对称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且左转向轮与右转向轮之间的距离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逐渐增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传动系统,两个转向轮可以相对偏转。

    阻尼可调减振器及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627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43651.1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减振器及车辆,阻尼可调减振器包括贮油缸组件和活塞杆组件,贮油缸组件包括壳体、工作缸和底阀,底阀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工作缸位于第一空间,壳体开设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油孔和第二过油孔,第一过油孔流体连通至第一空间和壳体的外部,第二过油孔流体连通至第二空间和壳体的外部;活塞杆组件沿壳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工作缸。底阀在所受的液压合力朝向第一空间时允许油液从第二空间流入工作缸以推动活塞杆组件上升;底阀在所受的液压合力朝向第二空间时允许油液从工作缸流入第二空间以带动活塞杆组件下降。本申请能够实现活塞杆组件的主动升降,满足车辆对减振器主动升降功能的需求。

    减振器油封、减振器及其充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815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10177539.3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油封、减振器及其充气方法。所述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0)和套设在该活塞杆上的油封(20),油封包括相互组合的骨架(21)和密封橡胶体(22),密封橡胶体具有主唇口(221)和副唇口(222),主唇口和副唇口与活塞杆的轴面共同限定出环形空腔(23),密封橡胶体上开设有充气孔(223),该充气孔从油封的外侧延伸至环形空腔。由于密封橡胶体上开设有充气孔,因此在对减振器进行充气时,可以将氮气经由充气孔充入环形空腔内,使环形空腔内的气压逐渐增大,直至将主唇口撑开,从而使氮气进入油封的内侧。这样在充气过程中不会对精度较高的活塞杆轴面造成损伤,从而避免出现漏气漏油的情况,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减振器油封、减振器及其充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8152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10177539.3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油封、减振器及其充气方法。所述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0)和套设在该活塞杆上的油封(20),油封包括相互组合的骨架(21)和密封橡胶体(22),密封橡胶体具有主唇口(221)和副唇口(222),主唇口和副唇口与活塞杆的轴面共同限定出环形空腔(23),密封橡胶体上开设有充气孔(223),该充气孔从油封的外侧延伸至环形空腔。由于密封橡胶体上开设有充气孔,因此在对减振器进行充气时,可以将氮气经由充气孔充入环形空腔内,使环形空腔内的气压逐渐增大,直至将主唇口撑开,从而使氮气进入油封的内侧。这样在充气过程中不会对精度较高的活塞杆轴面造成损伤,从而避免出现漏气漏油的情况,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减震装置及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26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154700.1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及车辆。车辆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缸体结构、至少一个阻尼阀以及单向阀主体。缸体结构设置有安装孔。阻尼阀包括安装座和阻尼阀主体,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孔处,安装座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支撑部的侧部,侧部和支撑部形成有安装腔,阻尼阀主体设置于安装腔内。单向阀主体夹设于阻尼阀主体和支撑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及车辆,基于将单向阀主体夹设在阻尼阀主体和支撑部之间,通过阻尼阀主体和支撑部对单向阀主体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单向阀主体对缸体结构产生侧向作用力,提高了减震装置可靠性。

    阻尼可调减振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627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40269.5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减振器,阻尼可调减振器包括壳体、底阀、工作缸以及第二电磁阀组件,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和第一止挡表面;底阀位于内部空间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底阀包括第二止挡表面,第二止挡表面与第一止挡表面彼此贴合以阻止底阀沿壳体的轴向朝第二空间移动;工作缸位于第一空间并抵接至底阀,以阻止底阀沿壳体的轴向朝第一空间移动;第二电磁阀组件位于第二空间并沿壳体的轴向连接至底阀,以限定第二电磁阀组件在壳体的轴向的位置。本申请通过底阀、工作缸和第二电磁阀组件在壳体的内部彼此配合,实现沿壳体的轴向的定位,无需另外设置其他构件来实现轴向定位的目的,这样能够使得减振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稳定。

    减振器及车辆
    7.
    发明公开
    减振器及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627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46993.9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减振器及车辆,减振器包括贮油缸组件、分隔组件以及活塞杆组件,贮油缸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的内部的工作缸,壳体开设有第一过油孔和第二过油孔;分隔组件沿轴向位于第一过油孔和第二过油孔之间并将工作缸与壳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与第一过油孔对应设置并经由第一过油孔流体连通至壳体的外部,第二腔与第而过油孔对应设置并经由第二过油孔流体连通至壳体的外部。本申请能够实现活塞杆组件的主动升降目的,满足车辆对减振器主动升降功能的需求。

    电动阀、空气弹簧组件、悬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346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3868.5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阀、空气弹簧组件、悬架系统及车辆,其中,电动阀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导磁件,动子组件与定子组件耦合以往复移动;其中,导磁件的至少部分为永磁体。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阀,在实现控制动子组件往复移动的同时,还可提高动子组件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电动阀的关阀能力,有利于保证电动阀的工作性能。

    车辆、车辆的转向传动机构和车辆的转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9704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510791451.6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的转向传动机构和车辆的转向系统,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适于连接在车辆的转向器与车辆的右转向轮之间;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适于连接在转向器与车辆的左转向轮之间;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件均设置成沿各自的轴向可伸缩以使转向传动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转向传动机构位于第一状态时,左转向轮和右转向轮同向偏转,转向传动机构位于第二状态时,左转向轮和右转向轮相对偏转并偏转至对称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且左转向轮与右转向轮之间的距离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逐渐增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传动系统,两个转向轮可以相对偏转。

    压紧件、底阀结构、减振器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2351275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0547492.5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一种压紧件、底阀结构、减振器和车辆,压紧件用于减振器的底阀结构,压紧件包括安装部和多个压板,多个压板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多个压板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位于安装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侧,压板为弹性构件。通过设置压紧件包括安装部和多个压板,压板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位于安装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侧,压板与底阀结构的接触稳定,不易产生碎屑,可以降低漏油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