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89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010467782.5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管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系统及其管路腐蚀损伤控制方法,其中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还包括用于对冷却管路的腐蚀损伤进行控制的腐蚀损伤控制装置,腐蚀损伤控制装置包括干冰输送管路以及用于实时获取冷却管路腐蚀损伤速率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和干冰输送管路分别连接于冷却管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系统及其管路腐蚀损伤控制方法,设置干冰输送管路在腐蚀损伤速率超过允许范围时,通过向冷却管路中注入干冰可降低冷却管路的腐蚀损伤速率,从而可有效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管路腐蚀损伤发展、延长管路使用寿命,对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管路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551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0476341.1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海洋核动力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热管堆传热接口装置。所述热管堆传热接口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分布有用于安插热管的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孔的周围分布有供冷却工质流通的贯穿所述基体的传热通道,所述传热通道为变截面通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堆传热接口装置,一方面通过在基体上设置用于安装热管的安装孔和供冷却工质流通的传热通道,使冷却工质通过基体与热管进行换热,相比于传统的热管换热器,避免了冷却工质对热管的直接冲刷造成的热管振动和腐蚀;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变截面的传热通道,使冷却工质在传热通道的轴向沿程上保持最大传热能力和最小流动阻力,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26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0623361.7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和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包括恒压除氧箱、给水泵和给水泵驱动汽轮机;恒压除氧箱安装有凝结水进口管、凝结水出口管、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和联通管,恒压除氧箱通过蒸汽进口管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凝结水进口管与凝水泵的出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凝结水出口管与凝水泵的入口连通,恒压除氧箱通过蒸汽出口管与空气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给水稳压除氧装置,利用加热除氧的方式,将给水泵驱动汽轮机的排汽作为恒压除氧箱的热源,将凝水泵出口回流的凝水作为恒压除氧箱的冷源,通过联通管将恒压除氧箱与给水泵入口连接,不仅能够将给水进行除氧,还能有效地抑制给水泵入口的压力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5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1173217.4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15/08 , F16F15/067 , F16F15/03 , F16F15/02 , F16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供能组合式隔振装置,包括被动式隔振器、主动式隔振器、蓄电池、电能分析模块和至少一个压电体,压电体连接于被动式隔振器的弹性元件,以随弹性元件的形变而形变;压电体的电能输出端电连接于蓄电池的充电端和电能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蓄电池的供电端以及电能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电连接于主动式隔振器的控制器;电能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电能的电特性并输出相应的振动特性信号。该自供能组合式隔振装置具有主被动相结合的隔振效果,显著提高了振动的隔离效果,同时利用被动式隔振器的形变产生的电能作为主动式隔振器的能量来源,简化了主动式隔振器的供电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62847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378987.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L5/02 , F16L55/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路减隔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路轴向减隔振穿壁结构及其密封性监测方法,其中穿壁结构包括:分别呈环形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设于壁面的两侧且分别套设于穿壁管路,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壁面之间连接有第一柔性结构,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壁面之间连接有第二柔性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路轴向减隔振穿壁结构及其密封性监测方法,相对原来焊接式穿壁结构,可大幅降低管路振动辐射噪声,保障相邻系统和设备免受振动干扰,同时降低噪声污染,提高舱室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173195.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李勇 , 陈凯 , 林原胜 , 李邦明 , 柯志武 , 赵振兴 , 李华锋 , 宋飞飞 , 劳星胜 , 李献领 , 张克龙 , 代路 , 肖颀 , 苟金澜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戴春辉 , 柳勇 , 吕伟剑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设有冷却水入口及冷却水出口,其包括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分布于舷体的内壳与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舷外共形冷却系统,通过将换热管束设置在舷体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并使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壳程流道内流经换热管束各管段的冷却水流量,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56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1173215.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冷却橡胶隔振装置,包括橡胶隔振本体、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固定于橡胶隔振本体的两侧,橡胶隔振本体内嵌设有至少一个电制冷片,电制冷片的P型元件和N型元件分别通过一个导体元件连接于下安装板,以将电制冷片吸收的热量传递至下安装板;橡胶隔振本体内还嵌设有至少一个压电体,压电体的电能输出端通过整流元件电连接于电制冷片的供电端。该自冷却橡胶隔振装置实现了对橡胶隔振本体的快速降温散热,无需额外的启动和控制措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自启动、自适应不同载荷,始终维持橡胶隔振本体内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显著提高隔振装置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9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718953.7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李勇全 , 柯志武 , 肖颀 , 李勇 , 张克龙 , 李华锋 , 黄崇海 , 李邦明 , 戴春辉 , 劳星胜 , 王俊荣 , 陈凯 , 赵振兴 , 吴君 , 庞杰 , 苟金澜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消声功能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换热板中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中设有进口弯头和/或出口弯头,至少一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有弯头吸声结构;弯头吸声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包裹在导流弧外具有吸声性能的导流弧覆层;弯曲方向外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大于弯曲方向内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本发明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弯头吸声结构,借助圆弧导流原理设置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导流弧覆层,并按照冷却工质阻力最小原则调整内外侧的导流弧间距,有效降低冷却工质的流动阻力和驱动设备振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4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1174551.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柴油动力系统,包括:柴油机、共形换热器和射流装置,其中,共形换热器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柴油机连接;共形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用于流入海水,且第二出口用于排出海水;其中,共形换热器的换热管与海水流动的方向垂直设置;射流装置,射流装置设置在共形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射流装置的第一入口用于吸入由共形换热器的第二出口排出的海水,射流装置的第二入口与柴油机的柴油机排气管连接,射流装置的出口用于排出海水和柴油机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柴油动力系统,通过在共形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射流装置,在湍动扩散作用下,使共形换热器的换热形式变为强制对流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712196.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柯汉兵 , 劳星胜 , 陈凯 , 肖颀 , 黄崇海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赵振兴 , 魏志国 , 代路 , 王俊荣 , 柳勇 , 李勇 , 杨小虎 , 苟金澜 , 戴春辉 , 吴君
IPC: F28D1/0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以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包括:沿所述流体通道结构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组流体管路,每组所述流体管路包括:沿所述流体通道结构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且彼此连接的多个流体流道和扩张腔,其中,所述扩张腔的宽度大于所述流体流道的宽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通过在流体通道结构中设置断续的扩张腔结构,利用扩张腔消减脉动的能力,达到了降低流体通道流动脉动并减弱由流体脉动引起的管路振动和流体噪声的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