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6374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34664.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林原胜 , 邱志强 , 柯汉兵 , 柯志武 , 黄崇海 , 李勇 , 肖颀 , 张克龙 , 李勇全 , 赵振兴 , 李华锋 , 代路 , 李邦明 , 李献领 , 劳星胜 , 吴君 , 陈凯 , 苟金澜 , 李少丹 , 王俊荣 , 戴春辉 , 陈朝旭 , 庞杰
IPC: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及冷却系统,其中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包括板状的壳体以及集成于壳体的压电泵,壳体内设有相间的且旋转中心相同的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压电泵的泵腔位于第一螺旋微流道的旋转中心处;第一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进口,第一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进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出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出口。该一体化微型冷却器有效提高电子器件微通道液冷冷却系统的集成化水平,降低冷却系统部件检修更换难度,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压电泵的流体脉动效应,强化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63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834664.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林原胜 , 邱志强 , 柯汉兵 , 柯志武 , 黄崇海 , 李勇 , 肖颀 , 张克龙 , 李勇全 , 赵振兴 , 李华锋 , 代路 , 李邦明 , 李献领 , 劳星胜 , 吴君 , 陈凯 , 苟金澜 , 李少丹 , 王俊荣 , 戴春辉 , 陈朝旭 , 庞杰
IPC: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及冷却系统,其中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包括板状的壳体以及集成于壳体的压电泵,壳体内设有相间的且旋转中心相同的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压电泵的泵腔位于第一螺旋微流道的旋转中心处;第一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进口,第一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进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壳体上的冷却液出口,第二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压电泵的泵腔的出口。该一体化微型冷却器有效提高电子器件微通道液冷冷却系统的集成化水平,降低冷却系统部件检修更换难度,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压电泵的流体脉动效应,强化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173195.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李勇 , 陈凯 , 林原胜 , 李邦明 , 柯志武 , 赵振兴 , 李华锋 , 宋飞飞 , 劳星胜 , 李献领 , 张克龙 , 代路 , 肖颀 , 苟金澜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戴春辉 , 柳勇 , 吕伟剑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设有冷却水入口及冷却水出口,其包括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分布于舷体的内壳与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舷外共形冷却系统,通过将换热管束设置在舷体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并使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壳程流道内流经换热管束各管段的冷却水流量,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9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718953.7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李勇全 , 柯志武 , 肖颀 , 李勇 , 张克龙 , 李华锋 , 黄崇海 , 李邦明 , 戴春辉 , 劳星胜 , 王俊荣 , 陈凯 , 赵振兴 , 吴君 , 庞杰 , 苟金澜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消声功能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换热板中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中设有进口弯头和/或出口弯头,至少一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有弯头吸声结构;弯头吸声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包裹在导流弧外具有吸声性能的导流弧覆层;弯曲方向外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大于弯曲方向内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本发明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弯头吸声结构,借助圆弧导流原理设置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导流弧覆层,并按照冷却工质阻力最小原则调整内外侧的导流弧间距,有效降低冷却工质的流动阻力和驱动设备振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3195.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李勇 , 陈凯 , 林原胜 , 李邦明 , 柯志武 , 赵振兴 , 李华锋 , 宋飞飞 , 劳星胜 , 李献领 , 张克龙 , 代路 , 肖颀 , 苟金澜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戴春辉 , 柳勇 , 吕伟剑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设有冷却水入口及冷却水出口,其包括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分布于舷体的内壳与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舷外共形冷却系统,通过将换热管束设置在舷体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并使换热管的外径从靠近冷却水入口的一端向靠近冷却水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壳程流道内流经换热管束各管段的冷却水流量,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18953.7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李勇全 , 柯志武 , 肖颀 , 李勇 , 张克龙 , 李华锋 , 黄崇海 , 李邦明 , 戴春辉 , 劳星胜 , 王俊荣 , 陈凯 , 赵振兴 , 吴君 , 庞杰 , 苟金澜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消声功能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换热板中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中设有进口弯头和/或出口弯头,至少一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有弯头吸声结构;弯头吸声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包裹在导流弧外具有吸声性能的导流弧覆层;弯曲方向外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大于弯曲方向内侧安装的导流弧之间的间距。本发明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板的进口弯头或出口弯头处安装弯头吸声结构,借助圆弧导流原理设置多个相互平行安装的导流弧以及导流弧覆层,并按照冷却工质阻力最小原则调整内外侧的导流弧间距,有效降低冷却工质的流动阻力和驱动设备振动噪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