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2552C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410062121.5

    申请日:200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可以减少配置在邻近单元中的第1导电层间的浮置电容,确保在同一单元内的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间的耦合电容值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备有平行地沿列方向行进,对突出部的顶部的角部进行倒角的元件分离绝缘膜7、由元件分离绝缘膜7分离,上部端面比元件分离绝缘膜7的上部端面低的第1导电层3、由相对介电常数εr比元件分离绝缘膜7大的绝缘膜构成,从第1导电层3的上部端面到元件分离绝缘膜7的上部端面连续地形成,并且共用于邻接的存储单元部件的导电层间绝缘膜9、和配置在导电层间绝缘膜9上,共用于邻接的存储单元部件的第2导电层10。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31715A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03100297.8

    申请日:2003-0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983 H01L29/41783 H01L29/66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可以减小栅极电极与源极/漏极扩散区域(包括其布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可以进行高速动作的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作为在半导体衬底11上形成的栅极电极13或被栅极保护绝缘膜14被覆起来的栅极电极13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壁绝缘膜15,使用含氯的硅氧化物。可以减小栅极电极和包括布线的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寄生电容,器件的高速动作成为可能。在栅极电极侧壁部分上设置含氯的硅氮化膜以形成晶体管元件,然后把该硅氮化膜变换成含氯的硅氧化膜,作为栅极侧壁绝缘膜使用。可以无元件特性的不均一或短路地形成低寄生电容的晶体管元件。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11864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100297.8

    申请日:2003-0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983 H01L29/41783 H01L29/66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可以减小栅极电极与源极/漏极扩散区域(包括其布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可以进行高速动作的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作为在半导体衬底11上形成的栅极电极13或被栅极保护绝缘膜14被覆起来的栅极电极13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壁绝缘膜15,使用含氯的硅氧化物。可以减小栅极电极和包括布线的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寄生电容,器件的高速动作成为可能。在栅极电极侧壁部分上设置含氯的硅氮化膜以形成晶体管元件,然后把该硅氮化膜变换成含氯的硅氧化膜,作为栅极侧壁绝缘膜使用。可以无元件特性的不均一或短路地形成低寄生电容的晶体管元件。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77861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2121.5

    申请日:200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可以减少配置在邻近单元中的第1导电层间的浮置电容,确保在同一单元内的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间的耦合电容值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备有平行地沿列方向行进,对突出部的顶部的角部进行倒角的元件分离绝缘膜7、由元件分离绝缘膜7分离,上部端面比元件分离绝缘膜7的上部端面低的第1导电层3、由相对介电常数εr比元件分离绝缘膜7大的绝缘膜构成,从第1导电层3的上部端面到元件分离绝缘膜7的上部端面连续地形成,并且共用于邻接的存储单元部件的导电层间绝缘膜9、和配置在导电层间绝缘膜9上,共用于邻接的存储单元部件的第2导电层10。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5155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200310115277.0

    申请日:2003-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825 H01L21/28273 H01L29/42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由多晶硅构成的浮栅电极的最终形成的形状的偏差以抑制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元件等的元件间的特性的偏差。其解决方案是在具有层叠了浮栅与控制栅的2层栅结构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硅衬底(101)上以层叠方式形成了隧道绝缘膜(102)和成为浮栅的多晶的硅层(103)后,对硅层(103)、隧道绝缘膜(102)和衬底(101)进行选择刻蚀以形成元件隔离用槽(106),其次在元件隔离用槽(106)中露出的硅层(103)的侧壁面上形成氮化膜(108),其次在元件隔离用槽(106)内填埋氧化膜(109),然后在氧化膜(109)和硅层(103)上隔着电极间绝缘膜以层叠方式形成成为控制栅的导电膜,然后对导电膜、电极间绝缘膜和硅层(103)进行选择刻蚀以形成控制栅和浮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