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5638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410074831.X

    申请日:2004-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H01L27/10852 H01L28/65 H01L28/8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电容元件(15)具有:表面形成凹部(11a)的基底绝缘层(11),在基底绝缘层(11)上沿着凹部(11a)的内壁形成的下部电极(12),在该下部电极(12)上形成的、由高电介体或铁电体构成的电容绝缘膜(13),在该电容绝缘膜(13)上形成的上部电极(14)。将基底绝缘层(11)的凹部(11a)中的壁面的上端部及该凹部(11a)中的底面的拐角部弄成圆形。能够防止起因于对具有立体形状的电容元件进行热处理时的电极的断线。

    电容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5816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06303.5

    申请日:2005-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65 H01L27/10852 H01L28/57 H01L28/75

    Abstract: 在由氢阻挡膜覆盖的电容元件的结构中,防止高段差的产生。在由下部电极(21)、与所述下部电极(21)相面对形成的上部电极(24)以及电容绝缘膜(22)构成的电容元件中,所述电容绝缘膜(22)由在所述下部电极(21)和所述上部电极(24)之间形成的强电介质或者高电介质构成,所述下部电极(21)、所述电容绝缘膜(22)和所述上部电极(24)被形成至少在从其上面配置了第一氢阻挡膜(17)的层间绝缘膜(16)上所设置的孔(18)的内部的孔上方,配置与第一氢阻挡膜(17)相接的第二氢阻挡膜(26)使得覆盖上部电极(24)的上面以及在该上部电极(24)当中在孔(18)的上方所形成的部分侧面。

    半导体存储器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175C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99127744.9

    申请日:1999-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1502 H01L21/76895 H01L27/11507 H01L28/40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包括:一个含晶体管的半导体衬底;第一保护性绝缘薄膜;至少一个数据存储电容器元件;第二保护性绝缘薄膜;一个氢阻挡层;和一个互连层,用于电连接晶体管和电容器元件,其中,电容器元件包括:一个下电极,它形成在第一保护性绝缘薄膜上;一层电容器薄膜,它形成在下电极上;一个上电极,它形成在电容器薄膜上,电容器薄膜包括一种绝缘金属氧化物,第二保护性绝缘薄膜具有到达上电极的第一接触孔和到达下电极的第二接触孔,氢阻挡层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孔中,以不暴露上电极和下电极。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17C

    公开(公告)日:2001-12-19

    申请号:CN95103180.5

    申请日:1995-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4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工序包括,在硅基片上形成氧化硅膜、第1白金膜、介质以及第2白金膜,在1~5Pa低压范围,用溴化氢和氧的混合气体作为蚀刻气体,通过抗蚀保护层膜干刻白金膜及介质。露出第1白金膜时,在5~50Pa高压范围,刻除第1白金膜上未蚀介质后,再在低压范围内干刻第1白金膜,从而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上形成由上电极、电容绝缘膜和下电极构成的电容元件。此方法解决了掩膜图案清晰度差和电路元件工作欠佳等问题。

    电容元件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91871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68220.4

    申请日:2004-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H01L27/10852 H01L28/65 H01L28/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容元件及半导体存储装置,电容元件(22),具有立体形状的下部电极(19),和该下部电极(19)相对形成的上部电极(21),和在下部电极(19)和上部电极(21)之间形成的由结晶化的铁电体构成的电容绝缘膜(20)。电容绝缘膜(20)的膜厚设定在12.5nm以上而且在100nm以下,进一步,铁电体具有多结晶结构时,其结晶粒径设定在12.5nm以上而且在200nm以下。从而在具有立体形状的下部电极和由铁电体构成的电容绝缘膜的电容元件及使用它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中,通过简易的方法,防止铁电体中的极化特性劣化,不给电容元件的数据保持特性带来不良影响。

    半导体存储器件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4691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01104073.4

    申请日:2001-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75 H01L27/10852 H01L28/55

    Abstract: 本发明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电容器(2),由下部电极(8)、电容绝缘膜(9)、上部电极(12)构成,其下部电极(8)由第1阻挡膜(6)和第2阻挡膜(7)组成。第1阻挡膜(6),由从上层开始的Ir膜/TiAlN膜/Ti膜的叠层膜组成。第2阻挡膜(7),由从上层开始Pt膜/IrO2膜的叠层膜形成,是为了完全覆盖第1阻挡膜(6)而设置的。据此,能够阻滞来自第1阻挡膜(6)的侧面的氧扩散,就能够防止因连接柱(11)氧化而发生的接触不良。

    电容元件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15191C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410068220.4

    申请日:2004-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H01L27/10852 H01L28/65 H01L28/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容元件及半导体存储装置,电容元件(22),具有立体形状的下部电极(19),和该下部电极(19)相对形成的上部电极(21),和在下部电极(19)和上部电极(21)之间形成的由结晶化的铁电体构成的电容绝缘膜(20)。电容绝缘膜(20)的膜厚设定在12.5nm以上而且在100nm以下,进一步,铁电体具有多结晶结构时,其结晶粒径设定在12.5nm以上而且在200nm以下。从而在具有立体形状的下部电极和由铁电体构成的电容绝缘膜的电容元件及使用它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中,通过简易的方法,防止铁电体中的极化特性劣化,不给电容元件的数据保持特性带来不良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