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73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40908.3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nventor: 邵宇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操作位姿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目标物体接触区域的触觉数据;S2:对触觉数据进行滤波处理;S3:从S2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相关触觉特征;S4:将S3提取的触觉特征与预设的标准触觉状态进行对比,计算位姿误差向量;S5:根据S4计算的位姿误差向量,生成调整指令;S6: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多点触觉传感器实时采集和精确处理触觉数据,并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位姿误差的动态调整,从而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操作精度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0880.1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2M1/088 , H03K7/08 , H03K17/687 , H02M1/36 , H02M3/335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时启动的逆变高压驱动器,延时启动单元,用于获取控制信号以及检测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后输出;获取到检测信号时,对延时启动单元进行复位清零后延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逆变高压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逆变高压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将输入的24V的直流电升高到320V的直流电,再进行逆变过程将320V的直流电转换为220V/50Hz的交流电并输出;检测电路单元,用于实时检测并判断逆变高压驱动单元升压至24V的延时是否满足预设的延时要求。实现了更小型轻量化的驱动器,同时采用二次变换的方式提高了输出电压以及降低了谐波失真。采用延时启动的控制方法,提高了驱动器在负载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6015.5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2J4/00 , H02S10/10 , H02S10/12 , H02S10/20 , H02J50/00 , H02J50/20 , H02J7/34 , H02J7/35 , H02J7/32 , H02J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能量收集系统,包括:环境能量采集单元、储能单元和电能汇集与管理单元;环境能量采集单元包括太阳能采集模块、风能采集模块、振动能采集模块和无线电能采集模块,太阳能采集模块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风能采集模块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振动能采集模块用于捕获环境中的机械振动并转换为电能,无线电能采集模块用于收集环境中的电磁波能量并实现能量转换;电能汇集与管理单元用于接收不同环境能量源产生的电能,并将不同环境能量源产生的电能对储能单元和负载进行动态调控。本发明同时整合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能量源,且能够根据负载需求动态调节能量分配,从而保证系统在长期内实现高效、稳定且可持续的能量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3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6016.X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多种有害气体的传感器集成系统,涉及气体检测领域,包括:电源模块、多功能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模块和主控模块;多功能传感器阵列用于获取流过其的气体的气体响应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气体响应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气体响应数字信号;主控模块还用于对气体响应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得到气体识别结果;其中,气体识别结果包括无有害气体或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其中,主控模块中预设有用于进行定性分析的气体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用于进行定量分析的气体定量分析模型。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系统检测的准确性,也大幅提升了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50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87721.1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nventor: 唐永明 , 李相辉 , 邵宇鹏 , 朱云浩 , 林子涵 , 李嘉豪 , 陈逸凡 , 冯淑静 , 丁伟涛 , 王新悦 , 徐凯 , 许昕余 , 闫子豪 , 潘骏聪 , 郭小辉 , 黄志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包括:基底、SiO2层和聚丙烯层,SiO2层和聚丙烯层交替层叠负载在基底的同一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氨基修饰的纳米SiO2颗粒溶液、聚丙烯溶液,在基底的一侧交替负载SiO2层和聚丙烯层得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在杀菌消毒装置中的应用。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远紫外光窄带滤光效果,在222nm处的透过率达到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3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01041.X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矩阵Cholesky分解协处理器及其系统。该矩阵Cholesky分解协处理器将正定对称矩阵A分解为下三角矩阵L与L的倒置矩阵的乘积,包括:执行加法运算的加法器、执行除法运算的除法器、执行乘法运算乘法器、执行开方运算开方器、存储正定对称矩阵A的输入暂存区、存储下三角矩阵L的输出暂存区、用于数据混合的数据混合器、用于数据源选择的多路选择器、用于存储临时值的临时值存储模块。本发明基于硬件的实现方式,可以显著减少需要执行的软件指令数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并有效降低嵌入式系统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42738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0908.3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nventor: 邵宇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操作位姿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目标物体接触区域的触觉数据;S2:对触觉数据进行滤波处理;S3:从S2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相关触觉特征;S4:将S3提取的触觉特征与预设的标准触觉状态进行对比,计算位姿误差向量;S5:根据S4计算的位姿误差向量,生成调整指令;S6: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多点触觉传感器实时采集和精确处理触觉数据,并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位姿误差的动态调整,从而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操作精度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92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1556.8
申请日:2024-03-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无人机飞行状态检测装置。该装置旨在解决无人机在执行数据采集任务时,由于飞行状态不稳定导致的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问题。该装置利用FPGA的高处理速度和低延迟特性,实现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异常处理。相比于依赖于GPS信号定位和基本传感器的传统飞行控制系统,该装置在处理复杂外部环境或突发情况时,能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处理能力,从而极大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该装置还能有效应对由异常抖动、风干扰或操作错误等问题引起的飞行状态不稳定,进一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747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49225.1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3K19/0175 , H03F1/38 , H03F3/68 , H03H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种信号输入的可重构信号处理系统,包括: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的传感器信号进行预处理以获得处理后的第一类型传感器信号;控制逻辑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类型传感器信号和预测决策生成用于控制可重构放大器和可重构滤波器的决策信号;可重构放大器,用于根据决策信号对第一类型传感器信号进行重构放大以获得第二类型传感器信号;可重构滤波器,用于根据决策信号对第二类型传感器信号进行重构滤波以获得第三类型传感器信号;输出电路,用于将第三类型传感器信号输出至终端。本系统通过动态调整实现信号处理电路的自适应重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600720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22991120.X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紫外杀菌装置,紫外杀菌灯位于两个轨道之间且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在轨道上;紫外杀菌灯的正电极、负电极和激发灯管位于灯盒内,正电极和负电极间隔布置,激发灯管安装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下方且横跨正电极和负电极设置,激发灯管内填充有激发气体,灯盒底部设有与激发灯管对应布置的滤光片。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可移动紫外杀菌装置,只需设置少量紫外紫外杀菌灯,紫外杀菌灯沿轨道装置定向移动至当前病原微生物浓度较高处进行高效消杀,针对不同空间位置的杀菌需求移动,可以减少重复照射,减少紫外杀菌灯所需数量,从而降低养殖场消杀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