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580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67992.X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辐照量智能控制方法,包括:S1、实时获取监测环境中的温湿度信息与活体检测信息;S2、根据活体检测信息得到活体与光源的距离信息;S3、将温湿度信息输入温湿度衰减预测模型,获得温度对应的第一辐射强度与湿度对应的第二辐射强度;S4、将距离信息输入距离衰减预测模型,获得距离对应的第三辐射强度;S5、根据第一辐射强度、第二辐射强度、第二辐射强度计算出照射时间;S6、根据照射时间、第一辐射强度、第二辐射强度、第二辐射强度计算出辐射剂量;S7、根据辐射剂量与预设调整策略自动调整照射时间。保证照射目标的同时,满足了照射剂量和臭氧浓度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提高了消毒杀菌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12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82890.6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嗅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柔性嗅觉传感器包括纤维衬底、附着于所述纤维衬底表面的媒介层以及附着于所述媒介层表面的气敏层;所述媒介层用于将气敏层黏附在所述纤维衬底表面;所述气敏层包含高长径比的半导体材料。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柔性嗅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柔性嗅觉传感器响应恢复特性不理想、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及柔性可穿戴电子应用中对于气体信息快速实时探测需求的技术问题;具体通过以纤维衬底作为柔性衬底,以高长径比的胶体半导体材料为气敏层,采用简易可控的浸渍工艺,最终得到了一种响应恢复速度快、高选择性的室温嗅觉传感器,并以此达到快速检测目标气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26987.3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架构式MEMS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其中,下模块包括支撑层、第二绝缘层和加热电极层,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支撑层的上表面,加热电极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其中,上模块包括第一绝缘层、叉指电极层和封装层,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为平面,叉指电极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封装层设置于叉指电极层的上表面上,且封装层上设有用于将叉指电极暴露出的通孔;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加热电极层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提升气体敏感薄膜在加热状态下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55805.8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嗅觉系统及其柔性电子鼻,包括:织物基底、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和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均设置在织物基底上,且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和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依次电连接。本发明使得电子鼻的灵活性更高,可以较好地贴合周围环境,赋予其便携性、可穿戴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21619.9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嗅觉信息的感存算一体感知处理器件和制备方法,包括:衬底层、存储功能层和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层;存储功能层形成在衬底层上,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层形成在存储功能层上,且存储功能层和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层通过异质界面复合;其中,存储功能层包括多个存储功能单元模块,多个存储功能单元模块阵列形成在衬底层上;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层包括多个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单元模块,多个气体信息感知功能单元模块一一对应地形成在多个存储功能单元模块上。本发明能够对目标气体进行感知并产生嗅觉感知探测信息,并将嗅觉感知探测信息存储并转换为二进制信号,可实现目标气体信息的一体化感知、存储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21600720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22991120.X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紫外杀菌装置,紫外杀菌灯位于两个轨道之间且两端分别可滑动安装在轨道上;紫外杀菌灯的正电极、负电极和激发灯管位于灯盒内,正电极和负电极间隔布置,激发灯管安装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下方且横跨正电极和负电极设置,激发灯管内填充有激发气体,灯盒底部设有与激发灯管对应布置的滤光片。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可移动紫外杀菌装置,只需设置少量紫外紫外杀菌灯,紫外杀菌灯沿轨道装置定向移动至当前病原微生物浓度较高处进行高效消杀,针对不同空间位置的杀菌需求移动,可以减少重复照射,减少紫外杀菌灯所需数量,从而降低养殖场消杀成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