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翼水下高速冲击冰体跨尺度试验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7387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08699.5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翼水下高速冲击冰体跨尺度试验测试平台,包括:固定试验台、模型冰推送装置、载荷采集系统、机翼运动装置、T型槽导轨和高速摄影机。固定试验台搭载T型槽导轨,T型槽导轨安放在固定试验台的槽口内;模型冰推送装置安装T型槽导轨上,且能够在一定距离内沿T型槽导轨做直线运动;载荷采集系统,包括:拉扭复合传感器、六分力传感器和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装置;机翼运动装置安装在T型槽导轨上,并在一定距离内沿T型槽导轨做直线运动。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好、测量精度高、造价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实现对所需数据的测量,确定冰桨铣削情况下的冰载荷预报理论。

    一种基于“粒子对”积分形式的“键型”近场动力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559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1300846.3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于无网格方法的数值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粒子对”积分形式的“键型”近场动力学方法。本发明针对问题域,将目标物体离散为一定体积的若干物质点;对离散的物质点在一定的近场域内进行邻域粒子搜索,将所有物质点与其邻域内物质点将形成一个个有序的“粒子对”;通过“粒子对”作用方式进行粒子应能密度积分求解,并对由于近场域截断导致材料刚度降低进行表面修正;最后,在时间积分循环内,采用“粒子对”形式进行近场力求解。本发明基于“键型”近场动力学方法以“粒子对”的形式代替传统邻域粒子全配对的形式进行近场力求解,克服了传统方法计算重复性问题,达到计算量减少、计算效率明显提升,时间成本降低的效果。

    一种气液两相流气泡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74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36089.9

    申请日:2022-0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船模周围气液两相流气泡参数的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导轨支架、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密闭激光系统、导向杆、船模、多节伸缩杆、多自由度旋转台、滚子轴承、高速相机、计算机系统;水平导轨支架连接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与中间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连接密闭激光系统;多节伸缩杆与两侧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高速相机通过滚子轴承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水平导轨支架下部还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下端安装船模。本发明可随意调节两个相机的位置,从而测量不同位置的气泡参数;调整激光强度和相机角度,避免测量时因光线不足以外界杂光的干扰使拍摄的气泡原始图像失真,产生误差。

    兼顾航行性能和多方面破冰能力的综合性作业破冰船艏

    公开(公告)号:CN113401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16324.5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极地破冰船舶型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航行性能和多方面破冰能力的综合性作业破冰船艏。本发明以采取破冰能力最优的V型船艏轮廓为基础,设计了横剖线图,大大增大了外飘角,进一步提升了破冰船艏的破冰能力。本发明在保证破冰艏在破冰能力优越的水平上,优化了纵剖线,采取了较小的纵剖线角和艏柱倾角,增加了破冰船艏的清冰能力。在型线设计的过程中,本发明兼顾敞水域航行时性能不降低的原则,同时兼顾了破冰能力、清冰能力和敞水域性能的综合性能。本发明适用于多任务多航线,可以最大化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在多条单一功能破冰船制造上的经济成本。

    一种可提供低温环境的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882759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0589978.4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池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供低温环境的试验平台,包括支撑架、钢化玻璃框架、冰推送装置和制冷系统。支撑架由外部支撑架和内部支撑架组成,具有安装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钢化玻璃的使用便于对试验过程进行录像和拍照,冰推送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安装不同宽度、长度和高度的U型板。风动机组和制冷机组的使用,为试验平台提供一个稳定低温环境,有效地防止冰的融化和力学性能的变化,使冰的状态能够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本发明可以开展螺旋桨和冰的切削和碰撞试验,以及冰和其他结构物的碰撞试验研究,同时也可在钢化玻璃内部加入水,开展冰‑水‑结构物的试验研究等,使其应用范围更广。

    一种冰水池中恢复冰道完整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97677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10200.1

    申请日:2018-11-06

    Abstract: 一种冰水池中恢复冰道完整性的装置,属于船舶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副拖车、轨道模块、框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冰盖固定装置五部分组成,将两个轨道模块平行安装在下端矩形框架上,两个轨道模块通过连接板连接,笼式框架安装在连接板上,两个轨道模块安装在笼式框架两侧,轨道模块的滑块分别和L型连接板连接,吸盘式电磁铁安装在L型连接板下端,将防滑布缠绕在长向木板上,横向木板由U型卡扣与两条长向木板连接,铁板固定在长向木板上。本发明使用模块化组装,极大地提高了操作速度,及时精确地调整安装位置,减少了对冰层的破坏,便于冰盖固定装置的释放和打捞,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其应用范围。

    一种泵喷推进式双隧道艉救援船

    公开(公告)号:CN108438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11763.9

    申请日:2018-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喷推进式双隧道艉救援船,包括船体、主机、齿轮箱、泵喷推进系统、舵,所述船体的船底两侧对称设置有隧道,所述泵喷推进系统有两套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隧道中,所述舵也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泵喷推进系统后方,每个所述泵喷推进系统均包括导管、浆毂、设置在导管内的前置定子、设置在导管内的转子、与转子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主机和齿轮箱的个数均为两个,每个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与对应的齿轮箱连接,齿轮箱与对应的主机连接,且齿轮箱与主机均设置在船体内。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止螺旋桨受损,且是利于利用最小的螺旋桨直径达到航速与效率兼优的双隧道艉救援船。

    一种气液两相流气泡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743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0136089.9

    申请日:2022-0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船模周围气液两相流气泡参数的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导轨支架、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密闭激光系统、导向杆、船模、多节伸缩杆、多自由度旋转台、滚子轴承、高速相机、计算机系统;水平导轨支架连接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与中间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连接密闭激光系统;多节伸缩杆与两侧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高速相机通过滚子轴承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水平导轨支架下部还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下端安装船模。本发明可随意调节两个相机的位置,从而测量不同位置的气泡参数;调整激光强度和相机角度,避免测量时因光线不足以外界杂光的干扰使拍摄的气泡原始图像失真,产生误差。

    一种过渡段镂空型环形螺旋桨及船舶

    公开(公告)号:CN118254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158599.5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渡段镂空型环形螺旋桨及船舶,包括:一组环形螺旋桨桨叶、一个桨毂和一组镂空孔洞。所述环形螺旋桨桨叶,采用封闭环形结构,并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排列在所述桨毂的外表面,包括:桨叶前段、桨叶过渡段和桨叶后段;所述桨叶前段、桨叶过渡段和桨叶后段的位置由侧倾角沿节距分布曲线的特点确定,所述桨叶过渡段连接所述桨叶前段和桨叶后端,用于抑制产生梢涡;所述镂空孔洞,位于桨叶过渡段位置,按位置分组,布置在所述环形螺旋桨过渡段叶片的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减少环形螺旋桨工作时过渡段“兜水”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不规则侧向非定常力波动的现象,实现减振降噪。

    一种波状翼型的鸭翼飞行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20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99241.9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状翼型的鸭翼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机身、前波状翼、后波状翼、垂直尾翼、遥控天线和螺旋桨;飞行器机身为空心圆柱壳体结构,其内置支撑骨架,前波状翼与飞行器机身的前半部分连接,后波状翼与飞行器机身的后半部分连接,前波状翼和后波状翼以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在飞行器机身竖直面的轴线两侧;垂直尾翼布置在飞行器机身上侧,遥控天线以设定倾斜角度布置于飞行器机身的竖直面;螺旋桨布置在飞行器机身的尾部,包括一组桨叶和经由飞行器机身的尾部开孔连接飞行器内部电机的传动装置。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延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流动分离,提升失速后的升力性能,增加攻角和风速的有效范围,有效改善机翼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