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05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2767.9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钝体尾迹的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组成包括:钝体模型,所述钝体模型下方和尾后进行开孔;吸流管布置在钝体模型下方的开孔处,用于吸取流场中的流体;输流管与吸流管连接,用于运输吸取的流体;流量控制器与输流管连接,用于控制调节激励参数;伺服电机与流量控制器连接,通过流量控制器输出的参数调节激励器的方向和强度,激励器布置在钝体模型的后方开孔处,通过激励器干扰钝体后方流场,从而对尾流进行控制和消除;数据处理训练系统与流量控制器、CCD高速相机通过无线信号连接,CCD高速相机的光轴与高频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片光平面相互垂直。本发明能够对钝体后方形成的尾迹进行动态智能实时控制、调节和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4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36089.9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船模周围气液两相流气泡参数的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导轨支架、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密闭激光系统、导向杆、船模、多节伸缩杆、多自由度旋转台、滚子轴承、高速相机、计算机系统;水平导轨支架连接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与中间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连接密闭激光系统;多节伸缩杆与两侧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高速相机通过滚子轴承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水平导轨支架下部还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下端安装船模。本发明可随意调节两个相机的位置,从而测量不同位置的气泡参数;调整激光强度和相机角度,避免测量时因光线不足以外界杂光的干扰使拍摄的气泡原始图像失真,产生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6104.X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船模强迫横摇装置,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底板、定子、滑轨、动子盒、动子、载重滑块、主体盖板、砝码;主体外壳为长方体,最上面做凹槽,底层布置主体底板;两个工字形的滑轨沿主体底板的两侧长边固定;定子纵向固定在两个滑轨中间的主体底板上;载重滑块通过滑轨链接卡扣连接在滑轨上方;主体盖板与主体外壳通过组装螺栓连接,并通过载重滑块的过隙;动子盒固定在载重滑块下面,动子固定在动子盒下面,动子与定子之间有空隙;动子盒为动子供电,之间的空隙产生磁场,载重滑块通过磁力作用在滑轨上往复运动;砝码固定在砝码盒内再固定在载重滑块上。本发明滑块运动更准确;速度快;操纵力矩更大;可靠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3493.9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喷流场测试装置及流场缺失补偿方法,包括高频双脉冲激光器、图像处理系统、相机同步器、高速相机、空泡水筒、反光棱镜、泵喷模型、透明导管。高频双脉冲激光器放置于空泡水筒中泵喷模型后端,高频双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由空泡水筒照射泵喷模型;在泵喷模型的激光平面上安装反光棱镜和高速相机;图像处理系统使用的数据同化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有效解决复杂结构物遮挡、粒子浓度缺失以及壁面反光带来的流场信息缺失。本发明解决了泵喷推进器内流场测试的相关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对泵喷缺失流场有效补偿,对于泵喷推进器从实验机理上认识内流场形态演化规律和后续泵喷推进器噪声预报和流场计算验证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20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1637564.2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力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风洞实验装置。本发明能够精确测量两个转子系统在横向风力作用下受相互作用影响的阻力和升力的时历曲线;可以自动调节转子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转子的转速及转向。本发明可以通过联轴器更换不同形式包括改变长径比、盘径比或表面粗糙度等的转子,以控制变量法来完成实验研究所需的风洞实验测试。本发明装置结构合理,通过传感器监测和主控计算机分析结合,能够完成两个马格努斯转子在不同距离相互作用下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为风力助推转子理论和数值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89581.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拖曳水池试验的长力臂模型调平增稳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机构。纵横两自由度复合运动水下航行器控制机构与拖曳水池上的拖车及连接机构相连;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连接杆、卡榫、铰支座、配重及梯形斜撑;用于拖曳水池试验的长力臂模型调平增稳固定机构的吊臂上方与纵横两自由度复合运动水下航行器控制机构连接,下方与主连接杆通过铰支座铰接;主连接杆的长臂端深入实验模型内部,支撑实验模型,短臂端连接配重;主连接杆与卡榫刚性固定,与梯形斜撑一斜边自由接触,梯形斜撑另一斜边焊接在吊臂下方。本发明提高拖曳水池试验中对模型航态调整准确性;便利和有效的完成对试验模型的调平;增加了试验模型在拖曳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43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0136089.9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船模周围气液两相流气泡参数的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导轨支架、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密闭激光系统、导向杆、船模、多节伸缩杆、多自由度旋转台、滚子轴承、高速相机、计算机系统;水平导轨支架连接坐标位移机构;竖直滑轨与中间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连接密闭激光系统;多节伸缩杆与两侧的坐标位移机构连接,下端再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高速相机通过滚子轴承与多自由度旋转台连接;水平导轨支架下部还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下端安装船模。本发明可随意调节两个相机的位置,从而测量不同位置的气泡参数;调整激光强度和相机角度,避免测量时因光线不足以外界杂光的干扰使拍摄的气泡原始图像失真,产生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889581.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拖曳水池试验的长力臂模型调平增稳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机构。纵横两自由度复合运动水下航行器控制机构与拖曳水池上的拖车及连接机构相连;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连接杆、卡榫、铰支座、配重及梯形斜撑;用于拖曳水池试验的长力臂模型调平增稳固定机构的吊臂上方与纵横两自由度复合运动水下航行器控制机构连接,下方与主连接杆通过铰支座铰接;主连接杆的长臂端深入实验模型内部,支撑实验模型,短臂端连接配重;主连接杆与卡榫刚性固定,与梯形斜撑一斜边自由接触,梯形斜撑另一斜边焊接在吊臂下方。本发明提高拖曳水池试验中对模型航态调整准确性;便利和有效的完成对试验模型的调平;增加了试验模型在拖曳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842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626952.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宏观PIV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PIV实验中壁面反光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入射激光波长的过滤,使只能激发示踪粒子的激光波长照射到被测流场,将周围的环境等杂光过滤掉;然后通过对相机接收光源进行过滤,仅能让示踪粒子发射的荧光通过,被测试模型壁面反射回来的其他波长的光就不会进入高速相机,然后利用自研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图像处理算法对拍摄的粒子图片进行后处理,有效的消除粒子图片中的壁面反光,从而得到高对比度的纯粒子图像。本发明能够用于PIV系统中消除由模型壁面引起的强反光并保护高速相机的感光元件,具有适用范围广、易调节、结构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83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69952.3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4C37/00 , B64C37/02 , B64C3/38 , B64C3/56 , B64C35/00 , B63G8/14 , B63G8/16 , B63G8/18 , B63G8/22 , B60F5/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跨域航行器,包括航行器艇体,航行器艇体的中部设置跨域两用装置,所述跨域两用装置包括径向转轴,径向转轴安装在航行器艇体上,径向转轴的两端安装倾转机构,倾转机构连接可伸缩变体机翼,所述可伸缩变体机翼由内至外包括内翼、收容舱、外翼,内翼连接收容舱,外翼位于收容舱外侧或缩至收容舱内,航行器艇体前部的下方设置压载水舱。本发明可以满足水空两域不同的工况条件下的航行需求,在空中跨域两用装置中的可伸缩机翼伸展开,为航行器提供升力;在水下跨域两用装置中的可伸缩机翼收缩,提高了结构强度,满足了其后续作为螺旋桨的结构强度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