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42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1113.3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一种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包括横梁、立柱和连接节点,横梁和立柱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形成单个矩形模块单元,多个矩形模块单元交错堆叠形成多层矩形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包括垂直插接的两个连接件,连接件具有至少一C形插接块和至少一C形插接筒,C形插接块可插接于C形插接筒内形成一容纳空间;两个连接件插接时,两个连接件的C形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本发明为了更好的传递立柱的弯矩,将插接块设计为C形,通过C形插接筒,可使得两个连接件的插接结构与立柱的截面完全相对应,从而能达到受拉和受弯与被连接的立柱达到等强,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

    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517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02474.1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连接节点包括结构相同且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板、固定于连接板一侧面上的插接块和插接筒,以及固定于插接筒相邻两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第一锚固型钢;插接块和插接筒的横截面呈均C形;第一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一注浆空间,第二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二注浆空间;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和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空间;第一锚固型钢用于与模块梁锚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节点,采用C形的插接块和插接筒,能更好地传递模块柱的弯矩,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三维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390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055769.8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三维轨迹规划方法,粒子在航迹空间对最优三维轨迹进行搜索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粒子种群迭代进化阶段设置不同的惯性权重:在设定进化前期阶段使用最大惯性权重使全局收敛,在设定进化后期使用最小惯性权重使局部收敛;基于种群多样性在粒子的运动过程增加扰动变异操作;基于约束条件对不可行粒子的选择:比较不可行粒子的约束违反函数,保留约束违反函数小的不可行粒子。本发明根据群体进化情况对惯性权重进行自适应调整,在粒子的运动过程增加扰动变异操作,充分利用了所有粒子,使不可行解同样能够为群体整体寻优提供帮助,保证了轨迹规划的可靠性和效率。

    一种非鱼雷头型航行体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9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69813.X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鱼雷头型航行体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包括:S1.非鱼雷头型航行体的六自由度运动模型进行解耦得到非线性模型;S2.根据非线性模型获取控制输入深度yi,计算yi与参考深度yr之间的深度偏差yerror,根据yerror计算俯仰角控制指令θ,用θ来实时更新俯仰角参考指令θr;S3.根据更新后的θ实时获取俯仰角综合跟踪误差sθ;根据sθ获取航行体的控制输入水平舵角δe;S4.通过δe对非鱼雷头型航行体的当前纵向平面运动进行实时控制,并实时获取下一个控制输入深度用于更新S2中的yi,直至非鱼雷头型航行体稳定在目标深度。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稳定性高且收敛速度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