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波状接触窗轮廓的半导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23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181095.0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波状接触窗轮廓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示范的半导体装置包括鳍片、栅极结构、源极/漏极特征、以及接触窗。鳍片设置在基板上方,其中鳍片包括通道区以及源极/漏极区;栅极结构设置在基板上方以及鳍片的通道区上方;源极/漏极特征外延成长在鳍片的源极/漏极区中,其中源极/漏极特征包括顶部外延层以及形成在顶部外延层下方的下部外延层,并且下部外延层包括波状顶表面;接触窗具有与源极/漏极特征的下部外延层的波状顶表面配合接合的波状底表面。

    FINFET掺杂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995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1456725.3

    申请日:2014-12-15

    Inventor: 蔡俊雄 吕伟元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设置在衬底上;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设置在所述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上,所述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包括背离所述衬底的顶面;栅极结构,设置在所述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上,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电极和栅介电层;轻掺杂漏极(LDD)区,设置在所述衬底中并且与所述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直接交界;以及侧壁间隔件,沿着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设置并且延伸至所述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的顶面,使得所述侧壁间隔件物理接触所述未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层的顶面,所述侧壁间隔件设置在所述轻掺杂漏极区的至少部分上。

    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半导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863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992561.9

    申请日:2022-08-18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半导体结构。根据本公开的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接收工件,该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上方的第一栅极结构、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上方的第二栅极结构、沿着第一栅极结构的侧壁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有源区域的顶表面上方的第一栅极间隔件、沿着第二栅极结构的侧壁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有源区域的顶表面上方的第二栅极间隔件、以及源极/漏极部件。该方法还包括用远程氢或氧自由基处理第一栅极间隔件的部分和第二栅极间隔件的部分,去除处理的部分,并且在去除之后,在源极/漏极部件上方沉积金属填充材料。

    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84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24245.9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方沉积包括由牺牲层交错的通道层的堆叠,在基板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形成第一鳍状结构和第二鳍状结构,在第一鳍状结构上方沉积第一虚设栅极堆叠并且在第二鳍状结构上方沉积第二虚设栅极堆叠,凹蚀第一鳍状结构和第二鳍状结构的源极/漏极区以形成第一源极/漏极沟槽和第二源极/漏极沟槽,选择性地和部分地蚀刻牺牲层以形成第一内部间隔物凹槽和第二内部间隔物凹槽,在第一内部间隔物凹槽中形成第一内部间隔部件,以及在第二内部间隔物凹槽中形成第二内部间隔部件。第一内部间隔部件的组成不同于第二内部间隔部件的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