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坠撞防护的复合吸能安全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17341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0524.4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坠撞防护的复合吸能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固定支架单元、拉杆吸能单元、开关单元、电磁吸能单元和铝蜂窝吸能单元;电磁吸能单元安装于座椅与机体之间;开关单元安装于电磁吸能单元旁侧;铝蜂窝吸能单元则安装与下方中架上侧。本发明通过采用主被动一体式复合吸能方式实现对乘员的缓冲降载保护,以固定支架单元和开关单元等机构为吸能辅助主体,以拉杆吸能单元、铝蜂窝吸能单元的被动式吸能为缓冲能量吸收主体,以电磁吸能单元的主动式吸能为电磁缓冲力调控主体,根据乘员质量调控缓冲力,降低乘员承载峰值,提高抗坠毁座椅鲁棒性,增加坠撞工况下乘员存活率。

    基于嵌套式伸缩臂机构的空基回收末端抓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20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26959.2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嵌套式伸缩臂机构的空基回收末端抓捕装置,包括机载基座、俯仰底座、第一液压杆、嵌套式伸缩臂外臂、第二液压杆、嵌套式伸缩臂内臂和捕获主体架,所述嵌套式伸缩臂内臂的一端与捕获主体架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嵌套式伸缩臂内臂远离捕获主体架的一端通过第二液压杆与嵌套式伸缩臂外臂连接;所述嵌套式伸缩臂外臂远离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俯仰底座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俯仰底座和嵌套式伸缩臂外臂转动连接。本发明以空基为安装基础,采用嵌套式伸缩机械臂结构,在中空套臂内安装可滑动伸缩臂以延长机械臂捕获距离,拓宽对接作业范围,避免了柔性易扰缆绳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空基回收效率。

    星表多点位探测的小型可复用着陆缓冲机构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44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35144.0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表多点位探测的小型可复用着陆缓冲机构及操作方法,涉及航天器结构与机构技术领域,各地形自适应系统均设置于本体框架上且相对于本体框架竖直滑动,各水平吸能装置分别设置于一地形自适应系统上,各垂直缓冲系统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吸能装置上,垂直缓冲系统为仿生猫腿结构。本发明的地形自适应系统沿本体框架竖直滑动以适应凹凸不平的星表,水平吸能装置采用摩擦制动吸能原理,可使垂直缓冲系统围绕主转轴转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着陆时的水平方向冲击能量;垂直缓冲系统运用仿生猫腿结构,通过关节变形吸收垂直方向的冲击能量,也可以参与吸收一定量的水平方向冲击能量。

    可适应星表非结构性地形环境的全向移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262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91689.X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适应星表非结构性地形环境的全向移动平台,涉及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桁架结构、主动轮腿机构和辅助轮腿机构,辅助轮腿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辅助轮腿机构设置在主动轮腿机构的端部,主动轮腿机构通过驱动电机安装板与主体桁架结构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可适应星表非结构性地形环境的全向移动平台,通过变构型能力调整月球车为两轮快速行进模式、四轮越障模式和六轮爬坡模式,以满足月球车在崎岖、沟壑、废墟、泥泞等非结构性复杂地面环境进行全向移动;可实现快速低耗行进、原地转弯掉头等灵活动作,不同于传统方案的多轮移动方式,两组主动轮腿与两组辅助轮腿的混合驱动方式保证机构稳定性的同时,具备更加优秀的运动灵活性。

    一种新型的低自由度轮足切换月球车

    公开(公告)号:CN118545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60680.0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低自由度轮足切换月球车,具体涉及月面物资转运车领域。包括带有储存空间的车主体,所述车主体上对称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电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车主体上,所述车主体上设有目标识别装置,所述目标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月球表面的物体,所述车主体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顶板,所有的所述顶板上设有两根间隔设置的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连接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之间连接有腿部装置,所述腿部装置能够带动车主体移动并通过升降来越过障碍物。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月面物资转运车越障能力差的问题,提高了月面物资转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星表多点位探测的小型可复用着陆缓冲机构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4436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035144.0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表多点位探测的小型可复用着陆缓冲机构及操作方法,涉及航天器结构与机构技术领域,各地形自适应系统均设置于本体框架上且相对于本体框架竖直滑动,各水平吸能装置分别设置于一地形自适应系统上,各垂直缓冲系统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吸能装置上,垂直缓冲系统为仿生猫腿结构。本发明的地形自适应系统沿本体框架竖直滑动以适应凹凸不平的星表,水平吸能装置采用摩擦制动吸能原理,可使垂直缓冲系统围绕主转轴转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着陆时的水平方向冲击能量;垂直缓冲系统运用仿生猫腿结构,通过关节变形吸收垂直方向的冲击能量,也可以参与吸收一定量的水平方向冲击能量。

    用于观测着陆器落震姿态变化的悬吊释放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330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0402184.X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观测着陆器落震姿态变化的悬吊释放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空间探测领域,该装置包括台架系统、提升系统、水平框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悬吊释放系统组成,提升系统固定于台架系统上,水平框架系统可在台架系统上竖直滑动并可带动姿态控制系统水平滑动,悬吊释放系统铰接于姿态控制系统;将试验着陆器固定到释放滑块上,释放滑块与主承力块锁死,调整释放时姿态,提升水平框架系统到预定高度,电机驱动释放滑块,整机自由落体并触地碰撞,高速摄像机记录该过程。本发明在做整机落震试验释放前避免了使用绳索悬吊造成的摇晃以及释放时姿态的不确定,因此可更大程度模拟着陆器触地前的本体姿态。

    一种具备地形自适应能力的软着陆装置及其着陆缓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711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88789.7

    申请日:2020-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地形自适应能力的软着陆装置及其着陆缓冲方法,属于航天器结构与机构技术领域;包括着陆器本体框架、爆炸螺栓组件、具有驱动功能的双向缓冲器组件、中间伸缩支柱组件、缓冲驱动一体化支柱、上支架组件和缓冲足垫。锁定解锁组件实现着陆腿组件的展开;缓冲驱动一体化主支柱组件可实现对星表地形的自适应;具有驱动功能的双向缓冲器组件可实现着陆器对触地瞬间横向速度的适应能力;中间伸缩支柱组件提高了展开后的着陆腿与着陆器本体之间桁架的刚度。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可使着陆器具备对非确定性星表地形的自适应能力和缓冲后着陆器本体的星表调姿能力,明显提高了星表着陆过程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任务成功率。

    一种可实现抗横风触地缓冲载荷自平衡的无伞空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772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4539.6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抗横风触地缓冲载荷自平衡的无伞空投装置,具体涉及无伞空投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空投本体、解锁缓冲机构、载荷自平衡机构、气动减速调姿装置;所述空投本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设置在周身的若干个通孔、位于若干个通孔上方的三角形平行螺纹槽一以及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分别位于四个一组的通孔中见铣削后的平面上;所述解锁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个解锁环、若干条缓冲腿,若干个解锁弹簧、若干个解锁刀、若干个弹簧连接块、若干对设置于缓冲腿两侧的导轨。本发明通过有效载荷触地后的竖直保持功能,触地时空投外包装稳定后的姿态及空投内部有效载荷的姿态,适用于运送一些有竖直向上要求的物件提供了便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