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体机器人、连续体机器人的形态感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756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541202.7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体机器人、连续体机器人的形态感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连续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弹性杆、弹簧和多个关节组件;弹性杆贯穿所有关节组件沿轴向上下贯通的中心孔;并分别与每个关节组件固定连接;关节组件包含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悬臂梁的电路板;悬臂梁的上下表面设对称的悬臂梁孔;各悬臂梁孔与电路板中心连线上有敏感栅;所述弹簧的两端固定在悬臂梁孔上;所述电路板包括:多个电桥电路,所述电桥电路包含同一悬臂梁上的两个敏感栅。本发明利用敏感栅搭建电桥电路,当连续体机器人被驱动产生弯曲时,引起电桥电路中敏感栅的电阻的变化计算出此时连续体机器人各预设悬臂梁所受的力。

    一种多功能大空间居家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44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16065.X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大空间居家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和使用方法,前臂模块包括手柄,手柄和轨道杆连接,轨道杆和支撑台连接,支撑台和大轴承连接,大轴承和支撑架连接,大轴承内安装有前臂环,前臂环上两侧固定有两根绳索,基座模块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底盘轨道,支撑架和小轴连接,小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底盘上,每根绳索和一个轴承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一设有两个电机,每个电机和一个轴承连接,底盘下方设有全向轮,全向轮和电机驱动模块二连接。本发明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构,既能满足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又能满足同一患者不同阶段上肢康复训练的需要;满足桌面上大空间康复训练的需求,安全可靠。

    面向行走机器人的多模式弹性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066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688796.7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面向行走机器人的多模式弹性驱动器及其刹车模块,多模式弹性驱动器包括刹车外套筒、外连接件和内刹车构件,内刹车构件包括驱动电机、导轨、丝杠、弹簧、丝杠螺母、联轴器、驱动电机固定座、和三个刹车模块,三个刹车模块结构相同包括棘轮、蜗轮、蜗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刹车滑块、扭簧、刹车模块壳套、刹车模块壳面、刹车电机、压簧、压簧铁芯,内刹车构件中的各刹车模块与刹车外套筒的锁紧与否,再结合弹簧,从而实现驱动器的多模式驱动。本发明面向行走机器人,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储能元件的储能、释能功能,驱动电机仅在适时阶段实施驱动,具有低功耗和行走缓震的特点。

    一种柔性下肢外骨骼与助行器共融康复助力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63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285018.2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下肢外骨骼与助行器共融康复助力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在外骨骼服以及助行器上的传感器感知使用者运动信息,经过信息融合处理和预测,实现外骨骼服与助行器协调共融康复助力,激发使用者的训练热情;外骨骼服与助行器融合康复助力,在帮助使用者稳定行走训练的同时,减缓使用者肢体疲劳;融入外骨骼服以及助行器运动信息的防跌倒反馈控制,从外骨骼服与助行器两个方面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集充放电一体的智能家用型康复训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4145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28158.1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集充放电一体的智能家用型康复训练系统,包括康复训练单车、被动式下肢外骨骼装置、皮带轮、直流电驱/直流发电机、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并网逆变器、仪表控制界面、手机APP,被动式下肢外骨骼装置穿戴在康复人员下肢外部,单车的前后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一体与单车后皮带轮相连接,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集成一体通过电驱和锂电池连接,锂电池将存储的电能输送到并网逆变器,再与用电器件连接形成一条电能输送线路,仪表控制界面与云服务器连接,手机APP在线通过仪表控制界面监控和调整参数。本发明整合有效资源避免能量浪费,体现低碳环保思维,又可以实现远程在线控制,体现智能化的特点。

    一种轨道车辆门系统远程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2858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22827.2

    申请日:2017-06-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轨道车辆门系统远程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包括服务器和数据采集卡,还包括轨道车辆门系统、传感器、客户端和人机界面程序;其中,传感器设置在轨道车辆门系统上,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的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上,数据采集卡安装在所述的服务器上,服务器上安装有人机界面程序和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程序与数据采集卡的输出端连接,并将数据采集卡所采集的数据实时显示在人机界面上,人机界面程序与数据库连接,将数据采集卡所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服务器与客户端均为PC机,并通过互联网连接。本发明降低了门系统维护成本和时间,提高维护效率。

    类人机器人协同运动的肌肉力模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61392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030758.X

    申请日:201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类人机器人协同运动的肌肉力模型优化方法,通过对人体骨骼肌仿真模型进行编程建模,参照实验对象对类人机器人进行设计、研制;控制类人机器人参照实验对象做同样的运动;比较类人机器人运动检测数据与人体骨骼肌仿真模型的输出数据,反复修正类人机器人设计参数及仿真模型中的肌肉力预测公式,直至两者数据接近,得出优化的肌肉力预测模型;该种类人机器人协同运动的肌肉力模型优化方法,能改善在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中因人体运动时的肌肉力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量,只能依靠肌肉力模型进行推算而存在不确定的问题,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液压伺服系统与压电陶瓷驱动器共同驱动的并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69191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484446.6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伺服系统与压电陶瓷驱动器共同驱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设置在动平台底部的动平台万向轮,和动平台均匀对称连接的三组相同的支链;每组支链依次包括:用于与动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压电陶瓷驱动器、用于液压缸与压电陶瓷驱动器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液压缸位移输出端与定平台的第三连接组件、液压缸、连接件、第二万向轮;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三连接组件侧边通过光栅传感器连接组件连接固定。结合液压伺服技术与压电技术的优点并应用到并联机构中,提供了一种宏微驱动的并联机构,能满足当前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等领域需要大范围高精度的精密定位。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模式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76756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55426.4

    申请日:201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模式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内嵌在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鞋底处的压力传感装置对穿戴者的脚底压力信息进行检测,把获得的脚底压力信息与人体步态数据库内的行走模式进行比较匹配,判断出行走模式,并对一个步态周期内的运动相进行识别,判断得出运动相;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匹配识别后的结果传输给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控制依据。本发明提供下肢助力外骨骼穿戴者的行走模式及在每一个步态周期内详细的运动相位,为下肢助力外骨骼的控制提供了丰富的决策依据。不仅能为下肢助力外骨骼提供穿戴者的运动信息,还可广泛应用于人体步态识别。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锁闭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143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387294.4

    申请日:201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锁闭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在SolidWorks软件环境下,对锁闭装置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将三维模型转换为ADAMS可导入的中性格式文件;(2)将该中性文件导入ADAMS软件中,生成锁闭装置的AM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3)对仿真模型进行前处理设置,设置材料属性、约束副、载荷及驱动,并进行仿真计算;(4)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实验测试;(5)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6)进行不同参数和工况下的锁闭装置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本发明的方法建立了门系统锁闭装置的虚拟样机,进行锁闭装置的优化设计,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