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3536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7086.0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0226 , C21D2211/005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Abstract: 一种低碳微合金化超细晶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微合金化超细晶钢生产领域。细化机制主要为应变诱导析出强化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细化过程,最终可实现铁素体组织均匀超细化至2μm以下。化学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为C 0.06~0.12%,Si 0.17~0.21%,Mn 1.40~1.55%,Ti 0.05~0.15%,Al 0.03~0.08%,N≤0.015%,S≤0.005%,P≤0.010%,M 0.2~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为纯Mo,或Mo同0.05~0.1Nb、0.05~0.2V的混合。所述发明中轧制采用控轧控冷的两阶段轧制工艺,分别用来促进奥氏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和连续动态再结晶过程。所述发明实现了超细晶钢的轧制生产,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其组织细化程度可达亚微米级,且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56813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51672.4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0226 , C21D2211/005 , C22C38/001 , C22C38/04 , C22C38/12 , C22C38/14
Abstract: 一种低碳Ti-Mo微合金化压力容器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微合金结构钢生产工艺领域。钢的主要成分(wt%):C 0.03~0.06%,Si 0.17~0.21%,Mn1.40~1.55%,Ti 0.07~0.16%,Mo 0.19~0.3%,N≤0.015%,S≤0.005%,P≤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采用降低碳含量,添加Ti、Mo微合金元素,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将铁素体组织良好的塑韧性同个位纳米析出相显著的析出强化效果相结合。所得钢种基体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其中均匀分布有大量1~10nm的纳米尺度碳化物且质量分数占到析出物总量的70%以上,屈服强度Rel≥500MPa,抗拉强度Rm≥650MPa,断后伸长率≥20%,20℃V型冲击功Akv≥60J,600℃屈服强度Rel≥300MPa。
-
公开(公告)号:CN103789655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19067.X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磨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在线淬火生产Nb合金化NM500高强度耐磨钢板的方法,通过冶炼、浇铸、轧制、在线淬火和回火的步骤制造,所述的耐磨钢板含有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25-0.45%,Si:0.2-1.0%,Mn:1-2%,P:≤0.03%,S:≤0.03%,Cr:0.5-1.0%,Ti:0.01-0.03%,B:0.0005-0.002%,Nb:0.02-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低合金耐磨钢成本低、强度高、流程短、能耗少,可以应用于工程机械、采矿设备以及运输机械装置等。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017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3269.1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HB550硬度的低成本耐磨钢板及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中Ni、Mo、Nb、V等贵合金元素总量≤1.40%,经过冶炼后连铸成坯,连铸坯经过加热,用中厚板轧机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在780-850℃终轧后采用控制冷却,以≥5℃/s冷却速度冷至250~300℃,堆冷或保温坑内保温120min以上,最后空冷至室温;优先方案是控制冷却后空冷至室温,然后在200~400℃之间回火30min~120min。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磨钢硬度达到HB545~570,-20℃冲击功在23J以上,力学性能稳定,生产工艺更为简单、而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492824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12583.5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带或钢板的连续热处理方法。该工艺其要点在于:将2mm~12mm钢带或钢板,在连续高温热处理炉中加热到820℃-950℃,随即进入多功能冷却装置淬火至200℃~500℃之间的某可控温度,再进入低温炉保温10~40s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炉以10℃/S以上速率加热至300-750℃再进低温炉进行30~200s等温处理,最后多功能冷却装置冷却至室温。热处理后的带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尺剪切和堆垛,也可直接卷成卷材。该方法可以生产高强度调质处理钢板、Q&P处理钢板、热处理TRIP效应钢板、热处理MS钢板。
-
公开(公告)号:CN101698900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090637.3
申请日:2009-09-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合金超高硬度耐磨钢板生产工艺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其特征是利用对轧制后的钢板实施强化控制冷却和再次离线加热淬火工艺路线。具体来说,将轧后的钢板进行强化控制冷却,开冷温度为850~780℃,冷却速度控制在15~30℃/s,终冷温度350~550℃;之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10min~120min淬火至室温,淬火温度为950~900℃;对淬火后的钢板进行100~400℃回火,回火时间在20min~180min。本发明生产的耐磨钢板硬度大于500HB,合金总量小于6%,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工艺稳定易于实现等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1456034B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10076066.8
申请日:2009-01-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中厚板的方法。采用低碳的经济型成分设计,对坯料进行两阶段控轧,即再结晶区轧制和未再结晶区轧制。终轧后进行空冷弛豫,使钢板在入水冷却前的温度降低到相变点Ar3以下30~50℃,弛豫过程中50%~70%的奥氏体转变为先共析铁素体。然后在20~3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对钢板进行层流冷却,终冷温度在250~400℃范围内。在水冷过程中,剩余的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组织,最终得到先共析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最终产品的强度和塑性指标能够满足以下要求:屈服强度Rt0.5:530~630MPa,抗拉强度Rm:625~825MPa,屈强比Rt0.5/Rm≤0.80,均匀变形伸长率UEL≥10%。
-
公开(公告)号:CN101698900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090637.3
申请日:2009-09-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合金超高硬度耐磨钢板生产工艺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其特征是利用对轧制后的钢板实施强化控制冷却和再次离线加热淬火工艺路线。具体来说,将轧后的钢板进行强化控制冷却,开冷温度为850~780℃,冷却速度控制在15~30℃/s,终冷温度350~550℃;之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10min~120min淬火至室温,淬火温度为950~900℃;对淬火后的钢板进行100~400℃回火,回火时间在20min~180min。本发明生产的耐磨钢板硬度大于500HB,合金总量小于6%,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工艺稳定易于实现等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4655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12307.4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钎焊用钛基钎料及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高温钎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钎料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Ti:77%~90%,Ni:10%~18%,Nb:3%~10%,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钎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上述成分称取原料,装入高真空电弧感应炉反复冶炼浇铸成合金锭,然后经特定轧制及热处理工艺制备所需厚度的钛基钎料。本发明中的低Ni和低Nb高温钎焊用钛基钎料在保证较低熔点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塑性加工性能,冶炼后根据钎料变形特征采用特定轧制及热处理工艺制备,能保证钎料质量的稳定性,可大批量生产不同厚度规格的钎料,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高温性能良好,适用于钛合金、钛铝合金等高温合金的高温钎焊。
-
公开(公告)号:CN10564285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57001.9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铸坯冷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铸坯凝固;铸坯脱离液芯或固液混合态,达到完全凝固;在快速冷却处理前,满足铸坯表面温度900℃以上,铸坯中心温度1100℃以上;步骤二、快速冷却处理;在铸坯表面形成低温层,铸坯表面温度降至Ar1~(Ar1-300)℃时终止冷却处理,此时铸坯中心温度大于Ar3;步骤三、返温处理;铸坯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Ar1时终止返温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表面快速冷却/返温过程改善铸坯表面组织,增加表面强度和塑性,避免在随后的输送、吊运、堆冷及加热等过程中坯料表面开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