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3536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7086.0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0226 , C21D2211/005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Abstract: 一种低碳微合金化超细晶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微合金化超细晶钢生产领域。细化机制主要为应变诱导析出强化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细化过程,最终可实现铁素体组织均匀超细化至2μm以下。化学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为C 0.06~0.12%,Si 0.17~0.21%,Mn 1.40~1.55%,Ti 0.05~0.15%,Al 0.03~0.08%,N≤0.015%,S≤0.005%,P≤0.010%,M 0.2~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为纯Mo,或Mo同0.05~0.1Nb、0.05~0.2V的混合。所述发明中轧制采用控轧控冷的两阶段轧制工艺,分别用来促进奥氏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和连续动态再结晶过程。所述发明实现了超细晶钢的轧制生产,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其组织细化程度可达亚微米级,且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392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85445.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60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3/06 , B22D11/00 , C21D8/00 , C21D6/00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海水腐蚀H型钢及制备方法,涉及耐蚀低合金钢的技术领域。所述耐海水腐蚀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 0.05‑0.1%,Mn 0.50‑0.90%,Si 0.15‑0.35%,Ni 0.15‑0.25%,Cr 0.6‑1.0%,Cu 0.2‑0.3%,Cu:Ni=1.0‑1.2%,Mo 0.06‑0.15%,Sb 0.04‑0.09%,Al<0.10%,Ni+Cu+Mo 0.41‑0.6%,V+Nb+Ti 0.02‑0.06%,杂质元素P+S+O<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元素。本发明制备方法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流程短,易操作,效率高,利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222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189395.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06 , C22C38/26 , C22C38/28 , C21D8/00 , C21D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潮湿大气环境腐蚀冷轧耐候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耐候钢生产技术领域。该耐候钢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为:C 35%,成形性r值≥1.6。在潮湿和污染大气环境下腐蚀速率相当于Q355B的3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5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144332.6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南通迪瓦特节能风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500MPa热轧带肋直条钢筋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钢筋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20%≤C≤0.25%,0.30%≤Si≤0.60%,1.20%≤Mn≤1.60%,0.02%≤Nb+V+Ti≤0.06%,N≤0.01%,碳当量0.42%≤Ceq≤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制备时,高温连铸坯经热轧后带肋直条钢筋送至步进冷床,对热轧带肋钢筋进行强制冷却至其珠光体相变温度区间后,经自然空气冷却至室温。得到直条钢筋的屈服强度为510~550MPa,抗拉强度≥630MPa,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1.25,断后伸长率≥18%,均匀伸长率≥9%,断面硬度差ΔHV≤30,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该带肋钢筋可增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效果,降低坯料的合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10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310031587.1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2 , C22C38/18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34 , C22C38/38 , C22C38/08 , C22C38/40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成本高强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该复相钢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为:C≤0.25%;Mn≤2.5%;Si≤2.5%,且2.45≤C+Si+Mn≤4.2%;Mo≤0.3%,Cr≤1.5%,Ni≤0.50%,且1.0%≤Mo+Cr+Ni≤2.0%;V≤0.15%,Nb≤0.05%,且V+Nb≤0.15%;P≤0.015%;S≤0.01%;碳当量Ceq:0.40‑0.7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钢种经冶炼、铸造、加热、轧制、淬火和回火工序,显微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复相,其性能达到12.9及以上级别超强度螺栓要求,‑40℃下V型缺口冲击功Kv2≥45J,并实现高疲劳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适合制作大规格高强度螺栓。
-
公开(公告)号:CN114713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643397.0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桥壳用高强钢中厚板坯的加热装备及冲压工艺,涉及冲压成形技术领域。装备包括,在板坯的桥包折弯处设置有线形加热模块、方圆过渡处设置有环性加热模块,更换不同型号的加热模块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板坯;在环形加热模块和线形加热模块中分别安装有环形和线形加热元件,加热模块内壁的截面轮廓均为椭圆状,加热单元和板坯分别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处。工艺包括:开启循环冷却系统、各加热模块开启、气氛保护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对板坯的桥包折弯处和方圆过渡处进行局部加热,完成后板坯移送至冲压机上。装备及配套差温冲压工艺降低了中厚板桥壳成形压力,防止了冲压过程中上述两个位置的开裂,模具磨损小,产品合格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15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932513.6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宽温域特征的材料组织性能原位检测设备,属于材料组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宽温域环境舱及控制系统、变形加载控制系统、气氛保护系统、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宽温域环境舱置于变形加载系统中,宽温域环境舱连接气氛保护系统,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水平正对宽温域环境舱。该设备能够在‑100℃~1000℃范围内开展拉伸、压缩、短期高温蠕变和疲劳性能检测,且能够在性能检测的同时,通过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原位观察并记录材料表面有关组织转变、显微滑移开动和裂纹扩展等微观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15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32513.6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宽温域特征的材料组织性能原位检测设备,属于材料组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宽温域环境舱及控制系统、变形加载控制系统、气氛保护系统、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宽温域环境舱置于变形加载系统中,宽温域环境舱连接气氛保护系统,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水平正对宽温域环境舱。该设备能够在‑100℃~1000℃范围内开展拉伸、压缩、短期高温蠕变和疲劳性能检测,且能够在性能检测的同时,通过动态补偿显微观察系统原位观察并记录材料表面有关组织转变、显微滑移开动和裂纹扩展等微观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139466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39263.0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减小深冲用纯钛薄板带各向异性的制造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力学冶金领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将热轧或冷轧后的钛板带,加热至β相变温度以上0~40℃,保温0.1~10min后冷却至室温,再在原轧制方向施加最后一个轧程的冷轧变形,之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得到轧向和横向的屈服强度差小于35MPa,断后伸长率的绝对偏差小于5%的深冲用纯钛薄板带。本发明制造纯钛薄板带组织中的(0001)基面上织构组分多,晶粒取向差分布图中大角度孪晶界占比高。所制造钛薄板带的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各向异性低,成形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15319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420754.5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等规格棒材的控制轧制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技术。棒材中间坯的轧件在机组间辊道传送过程中,在轧线辊道上方区域加入一种多工位的旋转冷却机构,通过提起后旋转再将中间坯回置到轧线辊道的方式,使轧件在运动中旋转,均匀冷却至所需温度,进而在后续机组实现控制轧制。本发明旋转式冷却机构可与中间坯水冷配合使用,可单独使用;设备结构紧凑,无需增加额外场地,无需增加车间长度;棒材组织均匀,表面与中心组织晶粒度相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