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铌酸锂薄膜波导串联双微环的光频梳产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5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20246.3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铌酸锂薄膜波导串联双微环的光频梳产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在铌酸锂薄膜上刻蚀的第一总线波导、第一环形波导、第二环形波导及第二总线波导;其中,第一总线波导的一端为泵浦光输入端,另一端为辅助光输入端,第一总线波导与第一环形波导相互耦合,第一环形波导和第二环形波导相互耦合,第二环形波导为孤子腔,孤子腔下方设置有温度调控装置,通过对孤子腔的温度进行调控使孤子腔的谐振峰漂移,以使泵浦光进入孤子态,且辅助光对泵浦光的孤子态进行功率补偿,产生孤子光频梳。本发明结合辅助光热调,使得微腔热效应得到补偿,提升孤子稳定性,最终从孤子腔端口输出得到性能稳定且具有高相干性和高平坦度的梳状结构光谱。

    基于梯度沟槽线结构的片上集成解波复用器件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460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90757.6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沟槽线结构的片上集成解波复用器件及设计方法,该解波复用器件在SOI平台的波导硅层上沿长度方向顺次刻蚀有第一层沟槽线组和第二层沟槽线组,其中,第一层沟槽线组为聚焦层,复用光波耦入聚焦层内,聚焦层将复用光波中的第一波长光波进行聚焦,将复用光波中的其他波长光波折射到第一波长光波焦点的两侧范围内;第二层沟槽线组为波分层,波分层对不同波长光波产生不同的等效折射率,以使不同波长的光波沿不同路径输出,实现复用光波的解复用。本发明结构设计直观,通过聚焦方法减少光波损耗,解决了传统设计中的复杂性、损耗高和调控性不足的问题,且器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和部署。

    一种感算一体的光子计算芯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8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801417.3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算一体的光子计算芯片,包括:绝缘体上硅基层,在所述绝缘体上硅基层阵列多个微环谐振器,每个微环谐振包括直波导和微环,其中,在所述微环表面均匀集成二维材料MoTe2。本发明在绝缘体上硅材料设计阵列多个微环谐振器,每个微环谐振器的微环集成二维材料MoTe2,对光信号直接输入进行图像处理,实现提高光子计算芯片的光子计算速度与效率。

    基于Bi2Te3的双i型异质结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623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47335.6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Bi2Te3的双i型异质结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衬底、MoSe2材料层、Bi2Te3材料层、WS2材料层、源电极以及漏电极;MoSe2材料层设置在衬底表面;Bi2Te3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且Bi2Te3材料层的一端与MoSe2材料层的表面接触,与MoSe2材料层形成i型异质结;WS2材料层设置在衬底表面且所述WS2材料层的一端与所述Bi2Te3材料层的表面接触,与Bi2Te3材料层形成i型异质结;源电极设置在衬底表面且与MoSe2材料层相接触,漏电极设置在衬底表面且与WS2材料层相接触,Bi2Te3材料层不与源电极、漏电极接触。本发明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层间复合和界面捕获效应,从而提高了红外探测器器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响应速度。

    基于梯度沟槽线结构的片上集成解波复用器件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46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90757.6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沟槽线结构的片上集成解波复用器件及设计方法,该解波复用器件在SOI平台的波导硅层上沿长度方向顺次刻蚀有第一层沟槽线组和第二层沟槽线组,其中,第一层沟槽线组为聚焦层,复用光波耦入聚焦层内,聚焦层将复用光波中的第一波长光波进行聚焦,将复用光波中的其他波长光波折射到第一波长光波焦点的两侧范围内;第二层沟槽线组为波分层,波分层对不同波长光波产生不同的等效折射率,以使不同波长的光波沿不同路径输出,实现复用光波的解复用。本发明结构设计直观,通过聚焦方法减少光波损耗,解决了传统设计中的复杂性、损耗高和调控性不足的问题,且器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和部署。

    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宽谱段多光谱超表面及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8429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810095.9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宽谱段多光谱超表面,包括阵列的多个光子晶体单元结构;每一个所述光子晶体单元结构包括3×3组光子晶体阵列,每一组光子晶体具有不同周期的光子晶体;每一组光子晶体阵列的参数如下:光子晶体的厚度为光子晶体的晶格常数的一半,光子晶体的孔穴半径为0.4μm~2.8μm,光子晶体的晶格常数为1μm~3.6μm;光子晶体阵列的相邻两行之间,对应的光子晶体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θ为30°~90°。本发明实现对不同波段光的准确识别和测量,长波红外8‑10μm激光的多光谱兼容和识别。

    基于Bi2Te3的双i型异质结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6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47335.6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Bi2Te3的双i型异质结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衬底、MoSe2材料层、Bi2Te3材料层、WS2材料层、源电极以及漏电极;MoSe2材料层设置在衬底表面;Bi2Te3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且Bi2Te3材料层的一端与MoSe2材料层的表面接触,与MoSe2材料层形成i型异质结;WS2材料层设置在衬底表面且所述WS2材料层的一端与所述Bi2Te3材料层的表面接触,与Bi2Te3材料层形成i型异质结;源电极设置在衬底表面且与MoSe2材料层相接触,漏电极设置在衬底表面且与WS2材料层相接触,Bi2Te3材料层不与源电极、漏电极接触。本发明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层间复合和界面捕获效应,从而提高了红外探测器器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响应速度。

    一种片上单模光波导有效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2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23959.2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片上单模光波导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片上单模光波导有效折射率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个测量系统;S2、输入光,并获取两个马赫曾德干涉结构的归一化光谱;S3、在相同波段内,记录光谱中多个连续波谷的波长值;S4、确定第一马赫曾德干涉结构第一个波谷的级次系数K;S5、利用级次系数K,构建第一和第二散点集,并计算对应的有效折射率;S6、对相同K取值时的第一和第二散点集进行合并,并进行曲线拟合;S7、通过比较不同K值时的曲线拟合度,确定最高拟合度对应的K值。本发明能够高效地确定片上单模波导有效折射率的实际值和干涉光谱中波谷的级次,解决了片上单模波导有效折射率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