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6880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380055165.2

    申请日:2013-10-08

    发明人: 日吉透 斋藤雄

    摘要: 碳化硅衬底(10)包括:第一杂质区(17);阱区(13),其接触第一杂质区(17);以及第二杂质区(14),其通过阱区(13)与第一杂质区(17)分离。第一主表面(10a)包括接触沟道区(CH)的第一区(10d),和不同于第一区(10d)的第二区(10f)。含硅材料(22a)被形成在第二区(10f)上。第一二氧化硅区(15b)被形成在第一区(10d)上。氧化含硅材料(22a)以形成第二二氧化硅区(15c)。形成栅极道(2),栅极道(2)被电气地连接到栅电极(27)并且在面对第二二氧化硅区(15c)的位置。通过该构造,能够提供能够实现改进的在栅极道和衬底之间的绝缘性能,同时抑制衬底的表面粗糙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和其制造方法。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74930B9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480009968.9

    申请日:2014-02-04

    IPC分类号: H01L29/12 H01L29/78

    摘要: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1)具有碳化硅层(101)。碳化硅层(101)被提供有沟槽(TR)。在横截面图中,该沟槽(TR)具有作为第一侧壁表面(SW1)和底部(BT)之间的交点的第一角部(C1),和作为第二侧壁表面(SW2)和底部(BT)之间的交点的第二角部(C2)。第一层(81)具有第二导电类型区(A)。在横截面图中,第二导电类型区(A)被布置成,与经过第一角部(C1)和第二角部(C2)中的任意角部的,并与形成碳化硅层(101)的碳化硅晶体的 方向平行的线(11)相交。通过SP除以ST计算出的比率为不低于20%且不高于130%,其中在平面图中ST表示第一层(81)和第二层(82)之间的交界面(B)中的沟槽的总面积,SP表示第二导电类型区的总面积。因此,能够提供能实现抑制击穿电压降低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1)。

    半导体堆叠体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818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680052955.9

    申请日:2016-08-10

    IPC分类号: H01L21/20 H01L21/316

    摘要: 一种半导体堆叠体包括:衬底,其由碳化硅制成;以及外延层,其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由碳化硅制成。所述外延层的外延主表面是相对于c面具有4°或更小的偏离角的碳表面,所述外延主表面是与所述衬底相反的主表面。在所述外延主表面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凹部,从平面图看时,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矩形周缘形状。在所述外延主表面中,在所述第一凹部中形成并且作为比所述第一凹部深的凹部的第二凹部的密度低于或等于10cm‑2。

    半导体堆叠体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818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2955.9

    申请日:2016-08-10

    IPC分类号: H01L21/20 H01L21/316

    CPC分类号: H01L21/20

    摘要: 一种半导体堆叠体包括:衬底,其由碳化硅制成;以及外延层,其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由碳化硅制成。所述外延层的外延主表面是相对于c面具有4°或更小的偏离角的碳表面,所述外延主表面是与所述衬底相反的主表面。在所述外延主表面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凹部,从平面图看时,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矩形周缘形状。在所述外延主表面中,在所述第一凹部中形成并且作为比所述第一凹部深的凹部的第二凹部的密度低于或等于1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