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2131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68375.3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减振器组油缸下段位置设有连接口和下连接口,下连接口比连接口的位置低,a节流阀与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左端接口与下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右端接口与三通管的一端外置阻尼阀块接口连接,三通管的下方蓄能器接口通过管路与蓄能器7连接,三通管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上布置有b节流阀,三通管的另一端中央控制阀接口通过管路与中央控制阀E连接;其将减振器的内部的底阀组件重新设计后挪到减振器外边不仅有原减振器的压缩、拉伸效果而且作为外置阻尼阀块结构更加简单、调节减振器特性更加方便,通过中央控制阀实现交联功能,进而实现提高汽车侧倾刚度,改善汽车转弯的稳定性,提高俯仰刚度,改善汽车越野性能。

    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2131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368375.3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减振器组油缸下段位置设有连接口和下连接口,下连接口比连接口的位置低,a节流阀与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左端接口与下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右端接口与三通管的一端外置阻尼阀块接口连接,三通管的下方蓄能器接口通过管路与蓄能器7连接,三通管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上布置有b节流阀,三通管的另一端中央控制阀接口通过管路与中央控制阀E连接;其将减振器的内部的底阀组件重新设计后挪到减振器外边不仅有原减振器的压缩、拉伸效果而且作为外置阻尼阀块结构更加简单、调节减振器特性更加方便,通过中央控制阀实现交联功能,进而实现提高汽车侧倾刚度,改善汽车转弯的稳定性,提高俯仰刚度,改善汽车越野性能。

    基于交流异步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9036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723200.X

    申请日:2014-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57 B62D6/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流异步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器,该控制装置以主控芯片为核心构建了方向盘转矩转角信号采集电路、电机转子位置信号采集电路、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电路和CAN通讯电路;该控制器包括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模块、交流异步电机控制模块,电机转子位置信号解算模块和方向盘转矩转角信号解算模块四个部分,其中电动助力转向控制模块包括了多点折线型的基本助力控制子模块、电机补偿控制子模块、主动回正控制子模块和电机q轴方向目标电流计算子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控制硬件平台和控制软件的合理架构实现了对基于交流异步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良控制,使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更为可靠完善。

    一种用于底盘减振的三质量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36573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377108.6

    申请日:2017-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5/02 B60G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底盘减振的三质量悬架系统,包括簧上质量、弹簧、减振器、轮毂电机、衬套、簧下质量和轮胎,所述的弹簧与减振器并联于簧上质量和轮毂电机之间,所述的衬套的外层为刚性层,内层为柔性层,衬套的内层通过轴承套置在簧下质量的轮毂电机壳体上,外层与轮毂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簧下质量的轮胎与地面接触。增加轮毂电机与车轮之间垂向柔度,改善由轮毂电机簧下质量增加引起的车辆平顺性与接地安全性问题。

    一种基于扭梁悬架的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集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579580U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21448636.8

    申请日:2017-11-03

    Inventor: 赵雷 秦民 王晓燕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扭梁悬架的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集成结构,由车轮、制动盘、制动钳、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电机支架、扭梁组成,其特征在于:车轮、制动盘、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的轮毂轴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制动钳与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的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制动盘、制动钳与组成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组成电机制动系统集成模块,扭梁悬架系统通过电机支架与电机制动系统集成模块相连。其成功将平行轴减速式轮毂电机与扭梁悬架进行了集成,为轮毂电机系统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基于虚质量原理的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360019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230207.3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虚质量原理的悬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悬架弹簧、减振器和虚质量结构,所述弹簧、减振器和虚质量结构设置在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之间。所述虚质量结构包括螺母、飞轮、挡板、丝杠、外壳及连接飞轮与螺母的连接弹簧与减振器,所述外壳与所述簧上质量连接,并形成有一开口,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形成有一贯通口,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簧下质量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开口和所述贯通口而支撑在所述外壳中,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开口和所述贯通口之间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并随所述丝杠的移动而转动,所述飞轮通过连接弹簧和连接减振器而与所述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悬架性能。

    一种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架的底盘电动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241414U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20990150.0

    申请日:2017-08-09

    Inventor: 王晓燕 秦民 赵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架的底盘电动化结构,其特征在于:直驱轮毂电机的电机定子与车轮支架的环形底座通过螺栓连接;制动盘通过轮毂轴承连接支架与电机转子轴相连;制动盘安装在轮毂轴承连接支架上;车轮支架绕过制动盘分别与下承载臂、下部拉杆、上控制臂、纵臂及减振器相连接;制动钳通过螺栓与车轮支架固定;电机转子轴通过贯通孔内的轴承承载,电机转子轴的内侧通过上述车轮支架,一直延伸到该车轮支架内侧。其将轮毂电机与多连杆独立悬架进行了集成,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对原型车多连杆结构改动小,可减少设计任务工作量;将外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与盘式制动系统进行了模块化集成,方便与不同的多连杆悬架匹配。

    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04148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424214.7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液压交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减振器组油缸下段位置设有连接口和下连接口,下连接口比连接口的位置低,a节流阀与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左端接口与下连接口连接,外置阻尼阀块右端接口与三通管的一端外置阻尼阀块接口连接,三通管的下方蓄能器接口通过管路与蓄能器连接,三通管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上布置有b节流阀,三通管的另一端中央控制阀接口通过管路与中央控制阀E连接;其将减振器的内部的底阀组件重新设计后挪到减振器外边不仅有原减振器的压缩、拉伸效果而且作为外置阻尼阀块结构更加简单、调节减振器特性更加方便,通过中央控制阀实现交联功能,进而实现提高汽车侧倾刚度,改善汽车转弯的稳定性,提高俯仰刚度,改善汽车越野性能。

    基于磁流变液的压力控制阀

    公开(公告)号:CN204345041U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20774737.4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压力控制阀,包括阀座、阀芯、设有进油口的堵盖、下端设有出油口的主阀体、线圈组件、隔磁环、活塞、弹簧座、复位弹簧、端盖,主阀体的上轴端固定有隔磁环,线圈组件套装在隔磁环外部,隔磁环上端与弹簧座密封连接,由主阀体的上轴端、隔磁环的内表面、阀芯外表面和弹簧座下轴端形成的工作腔,工作腔内部充满磁流变液;堵盖与主阀体的底部同轴固定连接,阀芯的底部置于主阀体的轴孔内,且下轴端封靠在进油口上;活塞固定于阀芯处于工作腔内的中部段,复位弹簧压缩固定在活塞和弹簧座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精简,制造方便、能量效率高,磁场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电流能量的利用效率高。

    车辆悬架系统的频率相关弹簧振子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07349355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1462204.2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车辆悬架系统的频率相关弹簧振子减振器,包括:上端盖、骨架油封、导向器、内缸筒、外缸筒、活塞杆、活塞总成、吊耳、底阀总成,其还包括振子、弹簧座和弹簧,所述弹簧座与活塞杆焊接在一起,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的活塞杆上开有流道,且在流道上下方分别开有两个通孔;所述的振子通过弹簧与弹簧座相连,与活塞杆为间隙配合。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路况及紧急避障时,随时提供较小、较大的悬架阻尼,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振动,降低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提高乘坐舒适性,且无需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