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低温性能测试环境模拟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501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5433.2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低温性能测试环境模拟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环境仓、第一保温箱、待测电池和电池热管理装置;环境仓用于提供对应于预设测试需求的仓内低温环境;第一保温箱设于环境仓内,待测电池设于第一保温箱内;电池热管理装置用于对待测电池执行热管理策略;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水冷机和水冷板;水冷板内部设有供水冷液循环流动的流道,流道的出水口与水冷机的进水口相连,流道的进水口与水冷机的出水口相连;水冷板与待测电池的底部接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池设置在保温箱内再置于环境仓中,能够模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测量电池低温性能的准确性。

    高集成化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81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99875.X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集成化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高集成化电池,包括:外壳和电芯;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电芯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复合极耳;所述复合极耳包括若干个叠合设置的极耳;所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和由极耳本体延伸而出的箔材;所述极耳本体包括箔材、设置于所述箔材两侧的陶瓷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陶瓷绝缘层表面的粘结层;相邻的所述极耳本体通过所述粘结层相互黏连形成粘结部,相邻的所述箔材焊接连接形成焊接部;所述复合极耳与所述外壳的极柱电性连接。本发明的高集成化电池可兼顾解决能量密度以及安全可靠性的提升问题。

    电池试验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9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709071.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试验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属于电池测试领域,方法包括:信号分解设备将电池试验设备输出的试验信号分解为毫秒级的试验分解信号,并将试验分解信号输出至筛选设备;筛选设备模拟运行环境和电池状态,对试验分解信号进行识别和筛选,得到筛选结果信号,并将筛选结果信号输出至电池试验设备;电池试验设备基于筛选结果信号和目标试验时长,控制试验信号的切换,以进行电池对目标标准工况的模拟测试。如此,在电池试验时实现毫秒级的瞬时试验信号的切换,极大地提高了电池试验的精度,以尽可能测试出电池所能达到的实际性能,有助于提升电池研发性能及影响评估的准确度。

    电池冷却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55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36195.1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冷却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搭建外流场三维仿真模型,外流场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模拟车辆的前端冷却模块,并计算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中冷凝器的进风量;根据所述外流场三维仿真模型,搭建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模型,并由所述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模型根据所述冷凝器的进风量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电池温度;对所述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降阶处理,搭建得到一维降阶仿真模型,并通过所述一维降阶仿真模型仿真计算得到不同车速、不同风扇转速以及不同电池充放电功率下的电池温度;根据所述一维降阶仿真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生成风扇控制策略,并基于所述风扇控制策略控制风扇运行以对电池进行冷却。降低风扇运行的能耗。

    电池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81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71105.6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固态电池和支撑组件,其中,固态电池具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支撑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两端并与绝缘本体连接;固态电池绕设在绝缘本体上,正极极耳与第一导体连接,负极极耳与第二导体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使得卷绕结构的固态电池的最内圈极片贴合绕设在支撑组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卷绕结构电芯最内圈极片缺少支撑而塌陷的问题。

    一种动力电池快速加热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8481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39051.5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快速加热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动车辆;本方案利用初始时刻的电池温度、SOC和电池的充电MAP来确定差异化的最优温度阈值的逻辑,以及加热充电退出阈值的计算方法,其包含了在线或离线加热充电温度寻优模型的建立、PTC特性等仿真关键参数的辨识获取方法;本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低温下电池充电倍率低的问题,同时在加热过程中采用电流补偿策略,在电池具备充电能力后即可进入到加热充电阶段,并可将其5~10℃的阈值降低至‑20℃,基于充电初始时刻的离线计算或在线估算来制定不同初始温度、SOC的最优退出温度,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降低了能耗。

    五电驱扭矩矢量新能源汽车构型、电动车辆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3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8055.3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五电驱扭矩矢量新能源汽车构型、电动车辆及控制方法,其中五电驱扭矩矢量新能源汽车构型包括传动轴、断开装置、前电驱、中部电驱、后电驱;右前电驱通过断开装置与传动轴连接,进行右前轮的动力输出;左前电驱通过二号断开装置与传动轴连接,进行左前轮的动力输出;右后电驱与传动轴连接,进行右后轮的动力输出;左后电驱与四号传动轴连接,进行左后轮的动力输出;中部电驱通过三号断开装置分别与前轮两个传动轴及后轮两个传动轴相连接,实现对前、后两个车轮的输出;中部电驱包括四种连接方式:只与前部两个车轮连接;只与后部两个车轮连接;同时与四个车轮连接;同时与四个车轮断开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