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的静力水准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28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405722.0

    申请日:2020-05-14

    IPC分类号: G01C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纠倾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的静力水准监测方法,选取建筑物内纠倾中性轴或建筑物周边的无沉降点为基准点,在建筑物内最底层的剪力墙或承重柱上设置监测点;在基准点和监测点上安装静力水准仪,纠倾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读取静力水准仪的液位读数,通过将某一时刻监测点上的静力水准仪液位读数与基准点上的静力水准仪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建筑物各个监测点的实际纠倾量。本发明通过在需要纠倾的既有超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或承重柱上间隔设置监测点,并利用静力水准仪量测数据与基准点比较,准确得到各个监测点的实际纠倾量,为完善纠倾施工组织、动态调整纠倾方法及措施以及控制纠倾目标提供依据。

    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04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88065.0

    申请日:2019-05-10

    IPC分类号: E02D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涉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纠倾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迫降纠倾过程中截桩量难以精准掌握,建(构)筑物容易产生突沉、过倾(矫枉过正)、施工风险大、可控性差和纠倾效果不明显及施做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建筑物转动轴的位置和回倾量;2)计算建筑物的迫降量;3)确定掏土施工工艺和掏土量;4)确定截桩数量和截桩部位;5)在倾斜建筑物基础顶部布置监测装置监测回倾速率;6)确定防复倾加固工艺、控制标准。具有对超高层建筑防过倾和地基加固基桩截桩迫降与掏土迫降综合方法纠倾作业的精准操作与控制,并能够有效防止过倾、复倾等现象的效果。

    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569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52589.X

    申请日:2016-08-30

    IPC分类号: E02D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对既有结构和基础的变形监测系统,实施全过程信息化施工;S2、根据布桩设计在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基础上开挖孔或在增大既有基础中预留桩孔;S3、在既有基础开孔或预留孔附近施作沉桩反力锚筋;S4、根据不均匀沉降大小,在沉降较大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长桩,并逐步锁桩使其逐渐分担承载,控制沉降继续扩展和减少附加沉降;S5、在沉降较小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短桩,利用沉桩的扰动效应产生附加沉降实现迫降,同时缩小差异沉降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控制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有效减少基础差异沉降量、不受施工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工效和控沉效果显著。

    后植钢管混凝土劲型桩补强止沉基础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743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751795.9

    申请日:2016-08-30

    IPC分类号: E02D27/48 E02D5/38

    CPC分类号: E02D27/48 E02D5/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后植钢管混凝土劲型桩补强止沉基础加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植桩部位;S2、既有基础及上部结构关键要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全过程监测;S3、在既有基础上挖出既有基础顶面;S4、既有基础顶面上利用机具开设植桩孔洞;S5、在植桩孔洞施作反力锚筋;S6、植桩设备就位并校准孔洞位置;S7、利用植桩设备钢管植入,逐节焊接直至植入设计预计深度;S8、调整钢管长度;S9、钢管内灌注微膨胀混凝土,并振捣密实;S10、对已植入的混凝土劲型桩进行复压和接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既有基础补强施工难度,克服施工空间限制,实现了对既有基础的沉降快速控制、阻止差异变形继续发展、补强加固、节能环保。

    多序列水平应力释放孔与堆荷增压及固结注浆联合纠倾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863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210590956.2

    申请日:2012-12-31

    IPC分类号: E02D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序列水平应力释放孔与堆荷增压及固结注浆联合纠倾法,它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方依次从上至下进行水平钻孔取土,其中根据建筑物的宽度及其倾斜程度,应力释放孔段长度顺序按比例逐渐减小,且每次应力释放孔的位置相互交叉,孔径为10~15cm,孔的水平间距为50~60cm,垂直距离为20~25cm,同时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上方堆加荷载,以加快纠倾速度,在纠倾达到设计值后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固结注浆。本发明通过水平取土应力释放孔使建筑物扶正,结合在建筑物基础沉降较小侧堆加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纠倾速度,同时在纠倾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固结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纠倾的稳定性。

    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042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388065.0

    申请日:2019-05-10

    IPC分类号: E02D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涉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纠倾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迫降纠倾过程中截桩量难以精准掌握,建(构)筑物容易产生突沉、过倾(矫枉过正)、施工风险大、可控性差和纠倾效果不明显及施做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建筑物转动轴的位置和回倾量;2)计算建筑物的迫降量;3)确定掏土施工工艺和掏土量;4)确定截桩数量和截桩部位;5)在倾斜建筑物基础顶部布置监测装置监测回倾速率;6)确定防复倾加固工艺、控制标准。具有对超高层建筑防过倾和地基加固基桩截桩迫降与掏土迫降综合方法纠倾作业的精准操作与控制,并能够有效防止过倾、复倾等现象的效果。

    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5692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752589.X

    申请日:2016-08-30

    IPC分类号: E02D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对既有结构和基础的变形监测系统,实施全过程信息化施工;S2、根据布桩设计在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基础上开挖孔或在增大既有基础中预留桩孔;S3、在既有基础开孔或预留孔附近施作沉桩反力锚筋;S4、根据不均匀沉降大小,在沉降较大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长桩,并逐步锁桩使其逐渐分担承载,控制沉降继续扩展和减少附加沉降;S5、在沉降较小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短桩,利用沉桩的扰动效应产生附加沉降实现迫降,同时缩小差异沉降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控制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有效减少基础差异沉降量、不受施工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工效和控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