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31863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210590956.2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序列水平应力释放孔与堆荷增压及固结注浆联合纠倾法,它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方依次从上至下进行水平钻孔取土,其中根据建筑物的宽度及其倾斜程度,应力释放孔段长度顺序按比例逐渐减小,且每次应力释放孔的位置相互交叉,孔径为10~15cm,孔的水平间距为50~60cm,垂直距离为20~25cm,同时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上方堆加荷载,以加快纠倾速度,在纠倾达到设计值后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固结注浆。本发明通过水平取土应力释放孔使建筑物扶正,结合在建筑物基础沉降较小侧堆加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纠倾速度,同时在纠倾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固结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纠倾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0647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089932.8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水卸压抗浮结构,包括基础持力层及设置在所述基础持力层上方的地下室底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上的卸压装置,所述卸压装置包括抽排装置、排水管及安装在所述排水管出水口的阀体,所述排水管与地下水体相通,所述抽排装置与所述阀体连接。当地下室底板承受浮力较大时,打开阀体,通过抽排系统抽排地下水,保证地下室底板整体抗浮稳定性。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地下室底板承受的浮力大于自身构造所能承受的浮力时,通过卸压装置进行地下水抽取工作,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浮力,提高了地下室底板的抗浮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0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53960.X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设计方法及施工方法,其中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基于筏板各处位移连续且没有局部变形条件建立各桩迫降量的几何方程;基于截桩后桩群的力学关系建立桩群的力学平衡方程;基于截桩过程中桩基刚度特性建立各桩的物理方程;根据几何方程、力学平衡方程和和物理方程进行多参数联合求解,获得最大迫降量。使用该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能解决现有技术对迫降纠偏作业的最大迫降量预测准确度差,进而容易导致纠偏作业出现偏差或失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42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388065.0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涉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纠倾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迫降纠倾过程中截桩量难以精准掌握,建(构)筑物容易产生突沉、过倾(矫枉过正)、施工风险大、可控性差和纠倾效果不明显及施做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建筑物转动轴的位置和回倾量;2)计算建筑物的迫降量;3)确定掏土施工工艺和掏土量;4)确定截桩数量和截桩部位;5)在倾斜建筑物基础顶部布置监测装置监测回倾速率;6)确定防复倾加固工艺、控制标准。具有对超高层建筑防过倾和地基加固基桩截桩迫降与掏土迫降综合方法纠倾作业的精准操作与控制,并能够有效防止过倾、复倾等现象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84717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92775.5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桩截除导向支架,包括液压千斤顶和固定立杆,液压千斤顶与固定立杆之间连接有立杆连接套管,固定立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连接器,横杆连接器螺栓连接有导向横杆,导向横杆安装有金刚石钻机,导向横杆上侧还焊接有与金刚石钻机配套的齿条导向横杆的自由端通设置有底座,底座包括连接钢管和方形钢板,连接钢管与导向横杆同轴螺栓连接,连接钢管的右端固接有方形钢板,方形钢板上开设有膨胀螺栓锚固孔。本支架质量轻、易操作、钻孔精度高,可根据具体钻孔部位调节钻机的高度,且制造成本低;对于特殊的工况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临时改装,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692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752589.X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对既有结构和基础的变形监测系统,实施全过程信息化施工;S2、根据布桩设计在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基础上开挖孔或在增大既有基础中预留桩孔;S3、在既有基础开孔或预留孔附近施作沉桩反力锚筋;S4、根据不均匀沉降大小,在沉降较大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长桩,并逐步锁桩使其逐渐分担承载,控制沉降继续扩展和减少附加沉降;S5、在沉降较小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短桩,利用沉桩的扰动效应产生附加沉降实现迫降,同时缩小差异沉降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控制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有效减少基础差异沉降量、不受施工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工效和控沉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4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88065.0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涉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纠倾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迫降纠倾过程中截桩量难以精准掌握,建(构)筑物容易产生突沉、过倾(矫枉过正)、施工风险大、可控性差和纠倾效果不明显及施做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建筑物转动轴的位置和回倾量;2)计算建筑物的迫降量;3)确定掏土施工工艺和掏土量;4)确定截桩数量和截桩部位;5)在倾斜建筑物基础顶部布置监测装置监测回倾速率;6)确定防复倾加固工艺、控制标准。具有对超高层建筑防过倾和地基加固基桩截桩迫降与掏土迫降综合方法纠倾作业的精准操作与控制,并能够有效防止过倾、复倾等现象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69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52589.X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软土地基控沉补强桩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对既有结构和基础的变形监测系统,实施全过程信息化施工;S2、根据布桩设计在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基础上开挖孔或在增大既有基础中预留桩孔;S3、在既有基础开孔或预留孔附近施作沉桩反力锚筋;S4、根据不均匀沉降大小,在沉降较大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长桩,并逐步锁桩使其逐渐分担承载,控制沉降继续扩展和减少附加沉降;S5、在沉降较小区域地基基础上施工短桩,利用沉桩的扰动效应产生附加沉降实现迫降,同时缩小差异沉降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控制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有效减少基础差异沉降量、不受施工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工效和控沉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80647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89932.8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水卸压抗浮结构,包括基础持力层及设置在所述基础持力层上方的地下室底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上的卸压装置,所述卸压装置包括抽排装置、排水管及安装在所述排水管出水口的阀体,所述排水管与地下水体相通,所述抽排装置与所述阀体连接。当地下室底板承受浮力较大时,打开阀体,通过抽排系统抽排地下水,保证地下室底板整体抗浮稳定性。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地下室底板承受的浮力大于自身构造所能承受的浮力时,通过卸压装置进行地下水抽取工作,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浮力,提高了地下室底板的抗浮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08358.7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既有基础梁式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既有基础,所述既有基础的上部设置有既有竖向结构,还包括托换梁,所述托换梁设置在所述既有基础与所述既有竖向结构的连接处,相邻所述既有基础之间通过所述托换梁相连接,所述托换梁下连接有补强桩,通过托换梁将既有结构通过既有竖向结构传递至既有基础上的荷载部分或全部转移至补强桩上,同时由于托换梁将相邻的既有基础相连接,增强了既有基础之间的整体刚度和抵抗差异变形的能力,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托换梁和补强桩来减少既有基础沉降,减少土方开挖工程量及对既有地基基础的扰动,补强桩成桩挤压地基土又有效加固既有地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