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212256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2199231.3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 , H01M50/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结构梁以及第一盖板,所述多个结构梁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盖板封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池包的装配效率,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电池包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21645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0256641.4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除尘件以及具有其的极片除尘装置,所述极片除尘件内限定出并排设置的至少一个送风腔和至少一个回风腔,所述送风腔和所述回风腔均敞开并各自形成有用于与外部风机连接的流通口,所述极片除尘件的相背于所述流通口的一端形成为工作端,且所述工作端设有与所述送风腔连通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腔相连通的回风口。通过设置送风腔和回风腔,能够起到稳定气流的作用,以使除尘时极片能够依次经过各个风口,以使稳定均衡的气流经出风口吹拂到极片的表面,将极片表面的灰尘吹走并在回风腔的负压作用下进入回风口5以及回风腔,最终经回风腔的流通口排出。这样,对极片表面的除尘效果更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残留灰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0403849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1640116.6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2/10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37 , H01M10/657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盘、电池包箱体及车辆,该托盘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底板包括下层底板及固定在所述下层底板上的加热片,所述下层底板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在所述边框的底部,所述加热片用于对放置在所述托盘内的电池模组的电芯底面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底板为由下层底板及加热片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对电池包的电芯起到较好的保护,将加热片集成在下层底板上可以减轻电池包箱体重量,节省电池包箱体的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07818809U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721749700.6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2/26 , H01M2/04 , H01M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电动汽车,电池包括:壳体;位于壳体的端部的盖板;盖板具有沿其横向或纵向排列的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设于盖板的极柱端子,极柱端子的一部分位于第一侧区域且另一部分位于第二侧区域;位于壳体内的第一极芯和第二极芯,第一极芯与第一侧区域位置对应,第一极芯具有第一极耳,第一极耳的至少一部分沿从第一侧区域至第二侧区域的方向延伸且至少与极柱端子的一部分相连,第二极芯与第二侧区域位置对应,第二极芯具有第二极耳,第二极耳的至少一部分沿从第二侧区域至第一侧区域的方向延伸且至少与极柱端子的另一部分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装配工艺更加简单,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9180574U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20237800.X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加工装置。所述电池加工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折极耳机构;所述折极耳机构包括第一折刀组件、第二折刀组件和推盖板组件;所述第一折刀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以用于抵挡所述极耳的根部;所述推盖板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用于推动所述盖板转动,同时带动所述极耳至设定位置处;所述第二折刀组件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用于弯折所述极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设定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加工装置能够折出更高的极耳形态,保证折耳的质量,降低损伤极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1899680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604866.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蚌埠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10/04 , H01M50/593 , H01M50/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膜热熔设备,包括:折边组件,折边组件包括:折刀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驱动折刀移动,折刀用于将保护膜包裹在电芯在第一方向的侧面上;第一热熔组件,第一热熔组件设置于折边组件的上方,第一热熔组件为激光组件且用于对保护膜的搭接边热熔;第二热熔组件,第二热熔组件设置于折边组件的下方,第二热熔组件为激光组件且用于对保护膜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侧边热熔。其中,第一热熔组件和第二热熔组件对保护膜的搭接边和侧边进行同步激光热熔,效率高,稳定性好,保证了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8461328U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22298881.2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37/04 , B23K37/04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及焊接系统。该夹持装置包括:升降结构、第一驱动件以及夹持结构;升降结构分别与第一驱动件以及夹持结构连接,升降结构用于带动第一驱动件以及夹持结构同时升降,第一驱动件与夹持结构连接,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待焊接的电芯,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夹持结构旋转;夹持结构包括连接板、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连接板位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连接,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焊接的电芯,连接板与第一驱动件连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连接板旋转,使得待焊接的电芯旋转至合适位置,电芯的状态可以被调整,便于对待焊接的电芯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216967570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22988802.1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紧移动装置。夹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夹紧移动机构和第二夹紧移动机构,第一夹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夹紧极芯的远离壳体的一端,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夹紧组件带动极芯朝壳体的方向移动,第二夹紧移动机构位于第一夹紧组件和壳体之间,第二夹紧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夹紧组件移动,第二夹紧组件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可往复移动,位于夹紧位置的第二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极芯,位于松开位置的第二夹紧组件与极芯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紧移动装置,保证极芯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弯折以及变形,保证了极芯和壳体之间的装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45153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811627.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汇流板(1)和多个并行延伸的换热管(2),所述汇流板(1)内形成有冷媒流道(11)并具有与该冷媒流道(11)连通的多个安装槽(12),各个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2)内以使得形成于该换热管(2)内的冷媒通道(21)连通所述冷媒流道(1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将各个换热管的端部连接于汇流板的安装槽内,无需在汇流板上配置与各个换热管连接的分流管,可避免因连接位置不平整导致的无法与被换热部件良好接触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5451529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810560.9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媒接头、用于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及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冷媒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该接头本体(1)具有气相冷媒通道(3)并连接有泄压阀(2),该泄压阀(2)设置为在气相冷媒通道内的气压超过预定值时打开以使得该气相冷媒通道泄压。本实用新型的冷媒接头和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靠近气相口的冷媒通路内的气压超过预定值时打开泄压阀以泄放高压气态冷媒导致的异常压力,以减小或避免在如加热工况下由压缩机向换热装置注入高压冷媒气体时对换热管路和管路接头产生压力载荷,由此减缓或消除气压冲击导致的管路压力分布不均问题和结构失效风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