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47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487185.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2 , H01M50/124 , H01M50/258 , H01M50/131 , H01M50/14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压膜、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块。层压膜具备收纳电极体的收纳部,在收纳了电极体的状态下进行密封。收纳部具有与电极体的周端面相对的侧壁部,在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凸状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4461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139405.4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南京优仁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IPC: B21D1/02 , B21D37/04 , H01M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产品尺寸五辊矫直装置,属于电池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含:底座一;定位键,所述定位键安设于底座一的底端;底座安装板,所述底座安装板固连在底座一的顶端;调节辊轮,所述调节辊轮安设在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所述调节辊轮安设着3个,两个所述调节辊轮位于固定辊轮的上端,一个所述调节辊轮位于两个固定辊轮之间,所述调节辊轮的一头穿过后挡板安设着相同的固定螺母,所述后挡板与固定螺母之间安设着相同的垫片,所述调节辊轮的另一头穿过前挡板安设着相同拆解配件,所述前挡板与拆解配件之间安设着相同的垫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矫直装置的局限性较大,操作复杂、电池壳的精度较低、大大降低了电池壳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23092.0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50/593 , H01M50/102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装置、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及充电网络,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及绝缘结构。电极组件收容于外壳内,且外壳包括第一壳壁及朝向电极组件凸起并支撑电极组件的凸出部,凸出部在第一壳壁背向电极组件的表面形成凹部;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覆盖第一壳壁背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且第一绝缘件的一部分贴合于凹部的内壁。在电池单体中,将第一绝缘件覆盖第一壳壁背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使得电池单体的底部被绝缘防护。由于第一绝缘件的一部分贴合在凹部的内壁,因此,第一绝缘件在第一壳壁的凹部上紧密贴合,使得第一绝缘件与凹部的内壁之间不会产生间隙,有效提升电池单体底部的绝缘性能和绝缘材料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42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111235858.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50/124 , H01M50/102 , H01M50/14 , H01M50/572 , H01M4/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壳、收容在包装壳内的电极组件和胶纸,电极组件包括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胶纸包括基材层和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粘贴在基材层的一表面上,第二表面粘贴在电极组件或包装壳的内表面,基材层的抗拉强度为σ1,集流体的抗拉强度σ2为150MPa至500MPa,满足2σ2≤σ1≤1500MPa。通过调控基材层和集流体之间的抗拉强度关系,能够有效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164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73103.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浙江中泽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1/02 , H01M50/119 , H01M50/102 , B21C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整形及检测装置,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包括固定轴,在固定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盘,在转盘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工位槽,所述转盘的一侧还固定有支撑架。本发明通过将整形装置与检测装置集成到一起形成配合,当电池铝壳被输送至工位下方时,此时检测摄像头朝下,可拍摄电池铝壳内侧图像信息,升降杆带动内侧的整形结构下降,然后内侧与外侧的整形结构相对运动对电池铝壳形成夹持并转动,从而对电池铝壳进行碾压整形,升降杆下降的过程中会联动检测机构的翻板翻起,同时也会联动检测摄像头转向电池铝壳的方向,可拍摄电池铝壳内侧图像信息,边整形边检测,整形装置与检测装置巧妙的配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472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0528873.X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2 , H01M50/147 , H01M50/627 , H01M6/00 , H01M10/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电池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部,所述极耳部从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延伸而出;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壳体内,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面且不贯穿所述第二面,所述电芯本体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不与所述注液孔重叠。本公开提供的电池,电解液进入时不会对电芯本体造成冲击,能够有效避免对电芯本体造成冲击损伤,保证注液效果,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138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80093494.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壳组件(10)、电池单体(100)及其装配方法、电池(1000)以及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电池(1000),电池(1000)包括电池单体(100),电池单体(100)包括电极组件(20)和壳组件(10),壳组件(10)包括具有容纳槽(1101)的壳本体(111),设于容纳槽(1101)的开口边缘的第一壳段(112),以及设于第一壳段(112)远离壳本体(111)的一端的第二壳段(113);第二壳段(113)的内径大于壳本体(111)的内径;端盖(12)的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壳段(113),并用于与壳体(11)共同封装电极组件(20)。电池单体(100)的装配方法包括入壳、落盖和封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减小壳组件(10)的空间浪费,提高电池单体(100)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75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80030992.X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元平台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格雷戈里·艾伦·罗伯茨 , 卡尔蒂克·卡迪尔维尔 , 杰森·霍华德 , 安库尔·古普塔 , 马修·亚伦 , 裘运毕 , 徐天仁
IPC: H01M50/102 , H01M50/107 , H01M50/133 , H01M50/148 , H01M50/609 , H01M50/119
Abstract: 一种具有截面区域和厚度的非立方体电池可以包括金属罐壳体、耦接到金属罐壳体的金属盖、以及设置在金属罐壳体中的电极叠层。非立方体电池的厚度在截面区域上可以是大体均匀的。电极叠层可以包括堆叠在阳极层上的阴极层,以及设置在阴极层与阳极层之间的分隔层。电极叠层可以由金属罐壳体和金属盖气密地密封。可电耦接到阳极层的负极端子和可电耦接到阴极层的正极端子可以设置在金属罐壳体或金属盖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5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75816.X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2 , H01M50/136 , H01M1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电池组件,所公开的电池组件包括电芯和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括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和所述第二包覆部围成容纳空间,以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所述第一包覆部包括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第一电连接端和第二电连接端,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用于电连接。上述方案能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电子设备存在难以向着更薄的方向设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5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19365.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2 , H01M50/184 , H01M50/186 , H01M50/148 , H01M50/172 , H01M50/543 , H01G11/78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包括电极体和外包装体。外包装体将电极体密封。外包装体由膜状的外包装部件构成。外包装体包括通过在卷绕于电极体的状态下相互面对的面彼此接合而密封形成的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的根部形成于外包装体中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边界。第一面的面积大于第二面的面积。第一密封部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面不重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