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融合补偿的冷链储运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56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99785.X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基于信息融合补偿的冷链储运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本发明对采集的温湿度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噪声消除,使数据更加准确;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将车门状态数据与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融合,使在突然开门这种环境突变发生时,动态地对卡尔曼增益系数进行补偿,可在不影响正常滤波的前提下,减小滤波后数据的滞后性,提高整个温控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基于大数据与插值预测的粮仓空时温度场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103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010079018.0

    申请日:2020-02-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与插值预测的粮仓空时温度场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读取粮情数据及仓库信息;截取不同时间点数据作为数据依据;对仓内温度3D重建;选取要预测的截面,对于截面温度时序预测;对选取截面中要预测的温度点,判断该坐标位置是否为外层坐标点;将样本数据输入为输入序列;初始化,设定训练周期及精度;计算网络层的实际输出;计算误差并修正权值、阈值;神经网络训练并判断训练精度是否达到预设精度或训练周期是否达到预设周期,是则预测出温度值;利用预测出的截面离散温度点空间插值,获得截面的预测温度场图。本发明准确预测仓内温度场的变化趋势,直观且有效的反映粮仓粮堆内部温度信息,保障粮食储存质量。

    一种基于NBIoT通信的测控终端及其通信对接、切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37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262980.4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测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NBIoT通信的测控终端及其通信对接、切换方法。所述测控终端为通用测控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测控终端还包括:拨码开关,硬复位按键模块和指示灯。拨码开关、硬复位按键和指示灯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拨码开关,用于控制测控终端选择的上传数据的云平台,拨码开关的各开关状态位与支持的云平台的类型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硬复位按键模块,用于对测控终端进行强制性初始化操作;该对接方法主要使得用户能够可控地利用拨码开关对NBIoT通信模块选择云平台进行限制。克服了现有设备无法自主对接切换多种云平台的弊端。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冷链车运行环境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23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4538.6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链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冷链车运行环境监控方法。监控方法包括步骤:采集车厢内部未装载货物时的空厢画面和视频画面;对视频画面进行阈值化处理,得到新像素值;阈值化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对空厢画面进行读取,得到相应的原始像素值;定义各个原始像素值的中间值为相应的阈值;对视频画面进行读取,得到相应的视频像素值;若视频像素值与阈值不相等,则赋予相应部分的视频画面一个新像素值;对赋予新像素值的部分的视频画面进行画线,将其对应的轮廓标记出来;计算轮廓的面积。本发明是对摄像头拍摄画面的像素点的变化进行轮廓标记,从而在应用端上能够将已装载货物的区域和未装载货物的区域显示出来。

    一种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及导航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01460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523313.8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及导航模型,该导航方法包括:采集货物的体积信息、智能车的位置信息、仓库的空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智能车,是则判断是否存在货物需要存储,是则确定目标区域以及货架,确定存货车辆;规划存货路径,并驱使存货车辆按照路径行进;判断存货车辆是否到达存货点,是则将目标货物存储在存货点;判断是否需要取出货物,是则判断货物是否在当前区域内,是则将存货车辆作为取货车辆。规划取货路径,并驱使取货车辆按照取货路径至取货点;规划出货路径,驱使取货车辆至出货口。本发明提高了仓储的利用率,能够降低智能车的存取时间,提高仓储效率,方便对仓储中智能车进行导航。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的节水灌溉方法及节水灌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00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515362.7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的节水灌溉方法及节水灌溉系统。该节水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农作物在当前阶段的生长信息数据一;将生长信息数据一与模糊控制规则表进行对照,以查询出当前阶段农作物所需水量;判断所需水量是否大于当前阶段中土壤含水量的最小值;在所需水量大于土壤含水量的最小值时,计算出农作物所需的水分灌溉量并发送灌溉指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终端节点,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实时判断当前区域内的土壤湿度是否达到水分灌溉量,是,则驱动对应的终端节点停止灌溉并进入休眠状态,否,则使对应的终端节点继续灌溉。本发明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定量灌溉,有效地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农业灌溉中无线测控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46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98728.3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C17/02 A01G25/16 G05B19/042 H01Q1/36 H01Q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测控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农业灌溉中无线测控通信系统,包括无线主机、无线分机和无线测控终端,无线主机包括若干定向主机模块和一个总主机模块,总主机模块与各定向主机模块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进行相连,根据采集到的某无线分机所辖范围内的土壤水分信息,能够及时决定该无线分机所辖范围内的灌溉设备的通断,本发发明引入了定向天线使得系统通信距离增大,并使用数据打包技术,从而大大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各定向主机模块与其所辖无线分机、无线分机与其所辖无线测控终端之间均采用休眠唤醒机制和独立的频率信道,达到了节能目的,并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安装维护便捷。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362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77974.7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适用于两个通信源节点及所有中继节点均装配多根天线的通用双向中继通信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传输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方式,一次数据通信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通信源节点分别对每个子载波、多个时隙内的待传输符号进行联合编码后广播到多个中继节点;第二,每个中继节点首先在时域内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循环延迟操作,其后各中继节点上的天线以时分工作方式依次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通信源节点,源节点依据编码及转发准则在消除自身信号干扰后获得对方传来的数据。本发明的优点:扩展性好,编码过程简单且易于设计,能够实现全速率传输且检测复杂度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低检测复杂度的全速率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02098263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23040.4

    申请日:2011-01-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检测复杂度的全速率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案,适用于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案首先在频域内对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合理的线性复数域编码,以获得分布式无线系统的全分集增益,增强信号在协作中继传输过程中的抗信道衰落能力。编码后的数据分为两部分,经正交频分复用调制后在相邻的两个时隙内由源节点依次发送。中继节点在第一个时隙接收来自源节点的第一部分数据,并在第二个时隙采用循环延迟放大转发方式向目的节点传输该部分数据。接收端通过对两个时隙内接收信号的综合处理,仅需对两个符号进行联合检测即可完成解码。本发明提出的中继传输方案编码结构简单,适用于任意中继天线数的场景,能在获得全分集增益性能的同时,明显降低检测复杂度,较现有仅追求传输速率或误码性能的中继方案更具实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