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转化花青素产原儿茶酸的扣囊复膜酵母cx-3菌株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8184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347139.X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转化花青素产原儿茶酸的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cx‑3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于2021年9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38。本发明发现一株扣囊覆膜酵母cx‑3菌株,该菌株能够在花楸发酵过程中将其中的花青素转化并且产原儿茶酸,可以提高花楸中的花青素的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体肠道对花青素类物质的吸收利用。将该菌株用于花楸酵素和桑葚酵素的发酵工艺中,其产出的原儿茶酸可以使酵素具备更好的保健价值以及益生性。本发明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优良的菌种,在花楸酵素的发酵工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株能降解脂多糖并高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D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0712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529193.6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能降解脂多糖并高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菌株,该菌株于2021年11月2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088。该菌株具有显著的脂多糖降解能力,在8h对60EU的脂多糖去除率高达97%,将其配制成发酵液后其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只含菌体的菌液,同时D1菌株还能高产蛋白酶,通过福林酚法复筛测量蛋白酶活性达60.77U/mL。本发明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D1菌株不仅能高效降解脂多糖还高产蛋白酶,为降解脂多糖的微生物菌株提供一种新的降解菌。

    一株发酵乳杆菌WC2020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91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83365.4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发酵乳杆菌WC2020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发酵乳杆菌WC2020不仅能够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减少脂肪积累、线粒体损伤、丙二醛含量,提高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该菌株可保护秀丽隐杆线虫免于致病菌的感染及抑制致病菌在体内繁殖。通过研究表,发酵乳杆菌WC2020在延长寿命、御致病菌等效果上是显著优于MBC2和JDFM216,同时,表明WC2020菌株在加热灭活后仍可以延长线虫寿命,且不会对线虫繁殖力造成影响。本发明提供的WC2020菌株扩充了发酵乳杆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提供了一株具备更多功能和作用的优良菌株。

    一株转化花青素产原儿茶酸的扣囊复膜酵母cx-3菌株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81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347139.X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转化花青素产原儿茶酸的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cx‑3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于2021年9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38。本发明发现一株扣囊覆膜酵母cx‑3菌株,该菌株能够在花楸发酵过程中将其中的花青素转化并且产原儿茶酸,可以提高花楸中的花青素的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体肠道对花青素类物质的吸收利用。将该菌株用于花楸酵素和桑葚酵素的发酵工艺中,其产出的原儿茶酸可以使酵素具备更好的保健价值以及益生性。本发明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优良的菌种,在花楸酵素的发酵工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种采用乳酸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提升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881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47612.4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乳酸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提升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混合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接种至黑果腺肋花楸果浆,发酵反应5‑40d,得到原儿茶酸质量百分含量提高1470‑1550%的黑果腺肋花楸产物;所述混合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含有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粉。本发明操作方便,使用混合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加入到待发酵的黑果腺肋花楸果酱,混合均匀后,放置于室温中,即可发酵成功,操作简便,无需昂贵的设备,且发酵后简单过滤加工后即可饮用。经过本发明发酵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发酵果汁中原儿茶酸含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豆酸奶适制性菌株、菌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2924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534345.8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豆酸奶适制性菌株、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豆酸奶适制性菌株,其选自以下菌株中的任一种或多种:1)鼠李糖乳杆菌SCB0119,保藏编号为:CGMCC17618;2)乳酸乳球菌SCB0469,保藏编号为:CGMCC17619;3)瑞士乳杆菌SCB0641,保藏编号为:CGMCC17620;三种菌株均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且保藏时间均为2019年4月24日。上述菌剂通过合理配伍得到菌剂,对混合豆乳进行发酵,能得到凝乳效果好、风味好的豆酸奶,且能够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提高游离型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

    一种促进植物酸奶发酵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02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380843.4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植物酸奶发酵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有如下步骤:(1)原料制备:配制植物蛋白乳液和玉米浆;(2)混合调配:称取酵母提取物、植物蛋白乳液和玉米浆混合,得到混合物料;(3)巴氏杀菌:将调配好的混合物料进行巴氏杀菌;(4)冷却:将经过巴氏杀菌的物料取出,冷却至室温;(5)接种:往冷却好的物料中加入发酵剂搅拌后,分装于酸奶瓶中;(6)发酵:将接种完成的物料在适宜的温度发酵;(7)后熟;(8)成品;该植物酸奶添加玉米浆加入发酵原料,有较好的促进凝乳和提升风味的效果,解决了植物酸奶因缺乏乳糖不易起酵的问题,同时在制备的过程中添加有酵母抽提物,可进一步加速植物酸奶发酵,将发酵时间减少2到5h,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风险。

    一株植物乳杆菌DNB1及其胞外多糖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008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30269.5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植物乳杆菌DNB1及其胞外多糖和应用。该植物乳杆菌DNB1是从柚子皮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筛选获得,并于2019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28。该菌株对酸和胆盐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对胃肠液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发酵液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血液中的谷胱甘肽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因此,该植物乳杆菌DNB1胞外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或制备肠道菌群调节剂、提高抗氧化能力或制备抗氧化剂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黑曲霉及其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73682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510084706.5

    申请日:2015-02-15

    Inventor: 方祥 李浩 廖振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曲霉及其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应用。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RAF106菌株,保藏日期为2014年8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9608,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本发明所筛选到的黑曲霉菌株,在植物多酚的协同作用下,会大大增强其竞争抑制作用。该菌株不仅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和产毒,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效率高、特异性强,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对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或饲料,通过该菌株发酵可以分解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毒玉米发酵48小时后其黄曲霉毒素降低80.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