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8682981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0490859.9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行车多位置自动停放装置,为解决目前占用大量地下空间的问题,自行车多位置自动停放装置包括控制系统、6~10套升降装置,6~10套停放装置、动力系统与支架;支架安装在地基上,动力系统沿着支架的纵向安装在支架的中心处,6~10套升降装置分为两组安装在动力系统前后两侧的支架上,6~10套停放装置分为两组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升降装置前后两侧的支架上;动力系统中6~10套绞盘部件上的钢丝绳绕过6~10套升降装置中的定滑轮连接在6~10套停放装置中的连绳板上,6~10套停放装置通过2个1号角钢架与升降装置中的2个滑块固连;控制系统安装在动力系统右侧支架上,控制系统和停放装置与动力系统电线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675420U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21800031.0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数控机床弹性卡盘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克服了没有弹性卡盘可靠性试验装置的问题,数控机床弹性卡盘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被试弹性卡盘固定部分(Ⅰ)、模拟加载部分(Ⅱ)、故障检测部分(Ⅲ)、自动控制部分(Ⅳ)与地平铁(64);其中地平铁(64)安装在地基上,被试弹性卡盘固定部分(Ⅰ)沿地平铁(64)的纵向安装在地平铁(64)的一侧,模拟加载部分(Ⅱ)沿地平铁(64)的纵向安装在地平铁(64)的另一侧,故障检测部分(Ⅲ)沿地平铁(64)的纵向安装在被试弹性卡盘固定部分(Ⅰ)与模拟加载部分(Ⅱ)之间的地平铁(64)上,自动控制部分(Ⅳ)通过其中的控制柜(44)安装在地平铁(64)一侧的地基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756452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043992.5
申请日:2017-0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台,属于一种可靠性试验装置。由三综合试验箱,动力单元,径向力加载单元,万向节联轴器,扭矩加载单元组成,其中动力单元和径向力加载单元安放于三综合试验箱内部,扭矩加载单元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动力单元连接。优点是能够模拟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单元的实际工况并进行可靠性试验,动力单元位于三综合试验箱内,能够实现对动力单元的温度、湿度、振动等载荷的施加,从而模拟工业机器人动力单元的实际环境工况,具有更高的试验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时采集、计算动力单元振动、温度、传动效率、功率损耗等参数,可用于减速器的传动误差、回差、齿隙检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60174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534070.9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三综合试验箱的拆装装置,为了解决处于三综合试验箱内部的试验装置不易装卸及内侧的试验设备极难更换的问题,其包括回转装置、装卸装置与高低伸缩小车;回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轴承(1)与圆板(4);装卸装置包括凸台(5);高低伸缩小车包括对接台(62)与2个锥形销(34);回转支承轴承(1)通过回转支承轴承内圈(2)固定在三综合实验箱(75)的三综合试验箱底板(77)上,圆板(4)固定在回转支承轴承外圈(3)上;装卸装置通过凸台(5)固定在圆板(4)上;高低伸缩小车工作时布置在装卸装置对面,并通过对接台(62)上的2个相同的锥形销(34)与凸台(5)上2个相同的锥形槽(9)配装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047631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1077772.6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Q1/5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数控双轴回转工作台,旨在解决现有转台均采用液压锁紧而带来的成本过高的问题,该工作台包括C轴回转部分、A轴摆动部分、1号制动器与2号制动器;A轴摆动部分包括驱动部分与制动部分;驱动部分与制动部分安装在地基上,C轴回转部分安装在驱动部分与制动部分之间,C轴回转部分通过其中的支撑板的一端与制动部分中的制动轴的一端连接,C轴回转部分通过其中的支撑板的另一端与驱动部分的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制动轴与驱动轴的回转轴线共线;1号制动器安装在支撑板的底面上,1号制动器的连接套固定在C轴回转部分的主轴的下端上,2号制动器安装在制动部分中的支撑座的左端面上,2号制动器的2号连接套安装在制动轴的外端上。
-
公开(公告)号:CN204195406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683387.0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板式排屑器的堵屑检测装置,为克服目前数控机床中的链板式排屑器的堵屑检测之问题,所述的链板式排屑器的堵屑检测装置由感应部分和报警部分组成。所述的感应部分包括有入口光幕传感器(1)与出口光幕传感器(3)。所述的报警部分由报警箱(10)与报警电路组成,报警电路安装在报警箱(10)的内部,报警部分安装在链板式排屑器(5)的顶部;所述的入口光幕传感器(1)安装在链板式排屑器入口(X)处,出口光幕传感器(3)安装在链板式排屑器出口(Z)处,入口光幕传感器(1)信号输出线接报警部分中的入口报警设备(8)的一极,出口光幕传感器(3)信号输出线接报警部分中的延时继电器(9)线圈的一个端子。
-
公开(公告)号:CN214747887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1417125.6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B21/22
Abstract: 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自动测量仪,包括支撑部分,支撑部分包括测量仪底座,车刀夹紧座固定在测量仪底座上,测量仪底座侧面设有长方体立柱,长方体立柱与压紧气缸的气缸座相连,摆动压紧气缸的侧面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气缸座与摆动压紧气缸座相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定位板相连接,该定位板在固定车刀时对车刀进行定位,在测量时由第一气缸带动定位板向下移动躲开测量区;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实现自动测量、数字化读取所测角度并将其存取,教学上可将测量结果实施比较,工厂中能够对刃磨后的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实施测量,直至最终达到需要的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207923430U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20099047.1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可靠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对拖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轴安装部分、机械加载部分、状态监测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在主轴安装部分中,通过V型结构定位,主轴A安装部分、主轴B安装部分与地平铁配合调节,可实现不同尺寸外径的电主轴之间的定位与对中。在机械加载部分中,主加载块和从加载块间通过锥面接触传递转矩,同时产生附加径向力和附加轴向力,实现对刀具实际切削工况的模拟。在状态监测部分中,通过两个支架安装传感器对电主轴状态进行监测。在电路控制部分中,变频器A和变频器B之间采用直流母线反馈电流达到能源再利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可靠性差、试验效率低、试验成本高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01229U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720003338.1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试验设备及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联合加载的双刀架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两台刀架、双刀架安装台装置、联合加载装置、控制柜、数据采集箱和控制台;两台刀架安装在双刀架安装台装置上,在伺服电机带动下沿导轨运动;联合加载装置位于双刀架安装台装置上方,布置在两台刀架之间,实现同时对两台刀架施加载荷,并对刀架的性能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层自动切换的方式实现普通刀头加载与动力刀头加载两种模式切换,普通刀头加载基于方向可调整的压电陶瓷加载机构,动力刀头加载基于两动力刀头对托原理与弯矩、振动加载结构;通过一套影像检测机构同时检测两台刀架工况,使得本实用新型集成度、自动化程度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439357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20171255.4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径向液体静压轴承可靠性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支承、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辅助装置、Z正向加载装置、Z负向加载装置、Y正向加载装置、Y负向加载装置以及自动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四套液压加载装置对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进行模拟动、静态压力载荷并能够实现对其径向360°范围内加载,对被测的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进行模拟真实工况的可靠性试验,并进行实时的故障数据采集。为后期的可靠性评估、可靠性建模和可靠性预测提供实用的基础数据,大大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