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357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48545.X

    申请日:2014-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特点是工作辊辊形采用分段函数形式表达,在辊身中部采用一正弦函数和一次函数叠加,在边部采用两个正弦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叠加的形式,上下工作辊采用反对称曲线。该辊形在多种宽度大量同宽轧制的自由规程轧制的常轧板宽范围内,辊缝凸度调控能力基本不随板带宽度的变化而改变,而在最小轧制宽度范围内,辊缝凸度调节能力与板宽近似成二次函数关系,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与工作辊窜辊量成近似线性关系。本发明使辊缝凸度调节能力在常轧板宽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在不同的带钢宽度范围内都具有充分的凸度调控能力,大大增强了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

    用于宽幅带钢板形控制的通用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636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6940.X

    申请日:2013-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缝凸度随板带宽度成近似线性变化的辊形设计方法,特点是工作辊辊身采用分段辊形,在辊身中部采用三次多项式曲线,在边部采用三次多项式与正弦函数的叠加,上下工作辊采用反对称的曲线。该辊形曲线在轧机所轧的带钢宽度范围内,能够使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近似与板带宽度成线性关系,在其他宽度范围内,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与板带宽度近似成二次函数关系;同时,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近似与工作辊窜辊量成线性关系。本发明使变凸度轧机辊缝凸度调节能力在设计要求的大宽度变化范围内与板带宽度保持近似线性关系,既满足了宽幅带钢轧制的辊缝凸度调节能力要求,又能增强大宽度变化范围内板带的凸度调节能力。

    一种超宽板带六辊冷轧机机型

    公开(公告)号:CN10283687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53444.4

    申请日:2012-09-2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超宽板带六辊冷轧机机型,当轧制较宽板带时,中间辊采用变凸度辊形,通过中间辊的轴向窜动连续改变辊缝凸度,能够满足宽板带和超宽板带凸度控制的需求;当轧制较窄板带时,中间辊更换为非对称阶梯辊,辊身长度范围内按直径不同分为三段,阶梯辊中部有效工作段采用常规凸度辊形,根据所轧板带宽度进行中间辊窜辊,以减小轧辊之间的有害接触区,有效提高辊缝横向刚度及弯辊力的调控功效,两侧阶梯段非对称长度设计,增大了可轧板带宽度范围,是对称阶梯辊可轧宽度范围的2倍。本发明通过中间辊的变换以实现变凸度轧机和高刚度辊缝轧机的混合机型,能利用一套轧机,实现了较大宽度规格跨度的高质量板带轧制。

    一种易焊接高强度高韧性的船板钢及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775559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27896.1

    申请日:201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易焊接高强度高韧性的船板钢及生产工艺。特征是采用低碳多元素低合金设计,连铸板坯TMCP+回火工艺生产。板坯成分为:C 0.02-0.08,Si 0.2-0.4,Mn 0.5-1.5,Alt 0.02-0.04,Nb 0.02-0.08,V 0.005-0.1,Ti 0.008-0.02,Cr 0.3-0.7,Mo 0.2-0.5,Ni 0.3-1.4,Cu 0.2-1.2,B 0.001-0.002,P<0.013,S<0.005,O<0.0012,N<0.0045,H<0.00015,余量为Fe。220-300mm厚板坯轧前加热温度为1250℃;粗轧开轧温度为1100-1180℃;精轧开轧温度≤860℃,精轧终轧温度790-830℃;轧制钢板厚度10-60mm。精轧后快速进入ACC控冷,冷速8-15℃/s;返红温度:450-600℃。回火温度500-680℃,时间90-180min。本发明产品具备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易焊接性。

    一种高性能NiCr基纳米涂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615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75633.6

    申请日:2007-10-09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NiCr基纳米涂层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中高性能纳米结构涂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对燃煤锅炉“四管”高温腐蚀及冲蚀磨损的防护和修补。其特征在于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纳米结构涂层,涂层制备采用两种粉体,一种是微米尺度的雾化粉体,另一种是雾化粉经液氮球磨后生成的纳米晶粉体;两种粉体的重量百分比成分均为Ni:52.26%;Cr:45.88%;C:1.86%,测得粉体的相组成重量百分比为80%Ni(Cr)合金和20%Cr-C碳化物;喷涂用基体试样为20#钢,喷涂前用90微米的棕刚玉粉对基体表面进行半分钟的喷砂毛化处理,喷涂涂层厚度控制在0.3-0.5毫米。纳米涂层组织致密度、显微硬度以及在500-650℃温度下的硫化腐蚀抗力和抗氧化能力均优于相同成分和方法制备的微米涂层。

    一种高废钢比高效低碳炼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79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1789585.5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废钢比高效低碳炼钢的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多座大容量、大功率、低中频感应炉进行废钢预处理,实现废钢液的加热、均质化及增碳处理;步骤S2、感应炉中废钢熔清后,测定废钢液成分;继续升温至1500‑1700℃;然后将废钢液倒入钢包中,并进一步兑入转炉,或将废钢液倒入铁水罐中,与罐中铁水混合后,直接兑入转炉或进行铁水预处理后再兑入转炉;转炉中废钢比为25%‑100%;步骤S3、在转炉中进行炼钢,在吹炼前首先检测转炉中初始混合铁液的温度,取样分析初始混合铁液的成分,并确定转炉冶炼过程造渣剂和冷却剂加入量、顶吹吹氧量及二氧化碳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解决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废钢比低、碳排放高、终点命中率不高等问题。

    一种基于三维马蹄形微结构的仿生网状超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67534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19499.6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马蹄形微结构的仿生网状超材料,属于超材料设计技术领域。该超材料由三维单胞结构通过空间阵列得到;三维单胞结构通过马蹄形微结构按相同弯曲方向沿正八面体八条侧棱连接上下顶点形成笼状结构实现。三维单胞结构中,没有沿正八面体横向棱分布的结构,以横向棱为界的上下部分在纵向上都视作空间四韧带手性单元,且关于正八面体中心点中心对称,每个马蹄形微结构所在平面与相邻的正八面体侧面夹角相等。该超材料以三维马蹄形为基本功能构元,通过正八面体点阵形成三维周期排布的网状超材料,在具有较大应力应变调控范围的同时还具备生物组织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和拉伸‑扭转耦合的非常规力学性能。

    高磷铁矿和石煤联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273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53493.X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磷铁矿和石煤联用的方法,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包括高磷铁矿、石煤和粘结剂在内的原料混合,造球并干燥后进行加热还原反应脱磷并得到还原球团;将还原球团进行感应加热,冷却后粉碎、磁选得到低磷金属铁粒;或者,将还原球团进行电炉熔分接入短流程炼钢流程中,得到低磷铁水;磁选的尾渣和电炉熔分的尾渣用于回收钒。该方法利用石煤中所含氧化物对降低脱磷反应的优势,实现低温条件下的高效脱磷,有效防止传统煤基还原过程温度较高导致的铁熔化、磷大量进入铁液中的问题。利用了固废石煤中的碳作为还原剂,代替了煤焦,实现了低成本脱磷;与此同时实现了钒的氧化,为后续提钒流程提供条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